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壁切口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本次实验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整治的腹壁切口手术患者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一组各2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壁切口术后并发症采取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复发及发生率减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壁切口疝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修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行腹股沟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20例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而言,局部浸润麻醉效果理想,不易引发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更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腹股沟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股沟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回顾性分析行腹股沟术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原因,并进行统计。结果经研究调查,引发腹股沟术后复发的原因有以下4点,分别是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因素、疾病分型不合理及术后护理不当。结论通过对普外科腹股沟术后复发原因的分析,发现在临床进行腹股沟术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该手术的重视程度,以切实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普外科 腹股沟疝术 术后复发 复发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入路。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6例腹股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至两组,前入路组患者采取前入路无张力修补术,后入路组患者则采用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前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要高于后入路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前入路组中切口血肿患者2例(7.14%),术后疼痛患者2例(7.14%),术后尿潴留患者3例(10.71%),术后异物感患者2例(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后入路组当中,切口血肿患者和术后尿潴留患者各1例,没有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后异物感达到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14%)。另外,前入路组当中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57%,后入路组当中无复发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的方式为腹股沟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减小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比较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40例)和TEP组(40例),TAPP组接受TAPP治疗,TEP组接受TE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EP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APP组与TE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较TAPP治疗手术时间更短,但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闭孔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闭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特点。结果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77.5±2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5±30.9)ml,平均住院时间(11.5±2.4)d。1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后均愈合。结论闭孔是临床少见疾病,临床误诊、漏诊率极高,CT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

  • 标签: 闭孔疝 疝修补术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我国与腹壁外科近20年来快速发展,成绩斐然,《TheLancet》2017年第5期文章对全世界32种疾病近25年的发展进行评分。中国腹股沟诊断与治疗以99分(总分100分)的高分名列全世界第4位,其全世界排名上升速度也最快。但我国与腹壁外科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笔者从我国与腹壁外科的规范化、指南、基础研究、手术技术创新和发展、登记注册制度、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激励和启发与腹壁外科医师在成果与历史性难题中不断传承、进步和创新。

  • 标签: 疝与腹壁外科 质量控制 注册系统 创新
  • 简介:脊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分为特发性脊髓、创伤后脊髓和医源性脊髓。其中创伤后脊髓和医源性脊髓病因明确。本文主要对特发性脊髓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作一综述,为特发性脊髓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脊髓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采用腹腔镜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修补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大于6岁腹股沟斜的患儿,对照组进行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脐内侧襞修补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龄小儿腹股沟斜在临床上采用腹腔镜囊高位结扎联合脐内侧襞修补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

  • 标签: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 脐内侧襞修补手术 腹股沟斜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和局麻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手术患者,病例数共计为34例,选择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分成腹腔镜组10例,传统组24例。腹腔镜组中患者运用善释D(9*13)补片行腹腹膜前修补术,传统组中患者运用善释D10补片行局麻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中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与传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术后的血肿、复发以及慢性疼痛情况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手术中运用局麻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或者经腹腹膜前修补术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效果 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探究62例腹股沟患者作为对象,此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患者,将腹股沟患者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组,腹腔镜修补术组组31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术组的方式对腹股沟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组31例,用以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的疗效治疗。结果腹腔镜修补术组的治疗效率评价为98.7%,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组的评价有效率为78.9%,两者效果差异明显,对此后3个月随访来看,腹腔镜修补术组的疼痛率为0%,但是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组后疼痛率为50%,两组透析类型的不同,具体统计科学意义(P<0.01),对患者术后恢复水平进行比较,都有了较好的恢复。结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下进行分析,判断两者效果差异。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腹股沟患者采取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性42例,女性1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7.5岁),对照组42例,男性41例,女性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9±7.2)岁,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行腹股沟修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治疗费用等各项数据显示,观察组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腹股沟的治疗使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方式,腹腔镜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术 老年腹股沟疝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成人腹股沟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其中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修补术,开放组40例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84±11.52分钟,与开放组的49.21±13.62分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分别为7.27±2.73天和3.35±1.63和,高于开放组的3.35±1.63天和1.7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各比较,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相对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治疗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的临床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60例。开放手术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手术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VAS评分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正中线切口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2年 2月 -2016年 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的患者选取 88例,将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小儿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 结果:对照组对侧隐匿性发现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差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 29.5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的患者采用腹腔镜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更加确切可靠,创伤小,疼痛轻,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有利于对侧隐匿性的发现,减少二次手术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手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腹股沟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复发率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各有优势,均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但是腹腔镜下修补术的术中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慢性供血不足患者的过程中以针刺结合自拟通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年 6月~ 2016年 3月期间收治的 94例确诊为慢性供血不足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平均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拟通汤并结合针灸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通过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达到 97.87%,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 85.11%,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刺结合自拟通汤治疗慢性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通脑汤 针灸 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囊虫病诊断中CT相对MRI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囊虫病病例,手术及免疫学诊断确诊,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性病灶、囊内头节钙化、多发钙化灶其主要改变。CT显示钙化灶明显优于MRI,MRI显示头节、小片状水肿优于CT。结论CT及MRI均可诊断囊虫病,但CT诊断价值大于MRI,MRI可作为CT补充。

  • 标签: 囊虫病,脑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估将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实施在腹股沟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此文计算数据来自本医院纳入手术治疗的70例腹股沟斜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试验组(n=35)实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对照组实行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计算两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术后复发统计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指标数据更短,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5.71%)较对照组指标数据(25.71%)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复发统计率(2.86%)较对照组指标数据(17.14%)更低,P<0.05,证明组间数值检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股沟斜患者予以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相比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更优。

  • 标签: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