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科学性和实用技术技巧.方法手术治疗42例大型、巨大型腺瘤,分析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文献讨论技术要点.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36例出现术后尿崩,个别出现迟发性鼻腔出血.结论经单鼻孔入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虽然通道狭小,但只要操作适当,不论鼻孔大小均可安全实施手术,但要注意鼻腔的止血和定位的准确性.

  • 标签: 蝶窦入路 显微手术切除 垂体腺瘤 肿瘤 鼻腔出血 手术技术
  • 简介: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10%,垂体腺瘤好发于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能力有严重损害。随着显微外科在临床的不断应用,经单侧鼻孔一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不仅损伤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与配合,同时降低手术的风险性。目前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最佳选择,现将几年来临床护理29例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切除 临床护理 蝶窦入路 单侧鼻孔 脑胶质细胞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鉴别诊断垂体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垂体腺瘤和40例鞍区脑膜瘤,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肿瘤实体部分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垂体腺瘤和鞍区脑膜瘤间,明显强化(33%/95%,χ2=33.581)、束腰征(93%/7.5%,χ2=50.831)、包绕颈内动脉(95%/57.5%,χ2=16.390)、蝶鞍扩大(93%/52.5%,χ2=16.998)、垂体不能辨认(95%/47.5%,χ2=23.135)和垂体柄不可见(90%/62.5%,χ2=7.76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ADCmax (ADCmean和ADCmin)分别为(1.126±0.266)×10-3 mm2/s和(0.855±0.176)×10-3 mm2/s [(1.052±0.271)×10-3 mm2/s和(0.817±0.177)×10-3 mm2/s,(0.971±0.288)×10-3 mm2/s和(0.777±0.182)×10-3 mm2/s),P<0.001]。在ADC值中,ADCmax诊断效能最优,AUC值为0.877 (95% CI,0.791~0.962),当ADCmax阈值为0.970 × 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2.5%。结论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对垂体腺瘤和鞍区脑膜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垂体大腺瘤 鞍区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海绵窦内侧壁即为垂体囊的外侧部,通常外凸,但有部分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内凸和垂体组织向侧方扩展。垂体囊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之间的部分称为海绵窦内侧间隙,解剖学研究发现约有1/3的人群不存在此间隙。上述特点对于预测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此作一综述。

  • 标签: 海绵窦内侧壁 垂体腺瘤 侵袭性 解剖特点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中心经手术治疗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的临床特征及依据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的分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166例临床诊断NFPAs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在1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1.05∶1),接受手术的平均年龄为(49.9±12.3)岁,显著高于同期的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首要原因以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最为常见。肿瘤最大径均超过10 mm,巨大肿瘤15例(9.0%)。复发病例18例(10.8%)。结合垂体前叶激素及转录因子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病理分型,最常见类型为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50.6%),其次为ACTH细胞腺瘤(24.7%)、多激素细胞腺瘤(11.4%)、嗜酸细胞系来源肿瘤(6.6%)及零细胞腺瘤(6.6%)。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中男性更为多见(男∶女=4.1∶1),ACTH细胞腺瘤中则以女性为主(男∶女=1∶12.7)。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平均年龄最高,而嗜酸细胞系来源腺瘤及不常见免疫组化阳性组合多激素细胞腺瘤平均年龄则显著低于前者。不同病理类型间在肿瘤平均最大径、巨大腺瘤占比及复发病例占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嗜酸细胞系来源腺瘤的Ki-67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结论经手术治疗的NFPAs虽临床表现类似,但病理分型上男性以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为主,女性则以ACTH细胞腺瘤更为常见。不同病理类型腺瘤间可能存在预后差异。

  • 标签: 无功能垂体腺瘤 疾病特征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腺瘤又称库欣病(CD),由垂体肿瘤自主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肾上腺分泌过多的皮质醇所引起。阐明CD的发病机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评估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CD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库欣病 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30例垂体腺瘤行经鼻蝶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16例(53.3%),次全切除9例(30%),大部切除5例(16.7%),导航误差平均1.9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的优点。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鼻蝶显微手术 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遵照对比手术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的垂体腺瘤68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显微镜经蝶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和观察组(34例,以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组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致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理以甲状旁腺腺瘤最常见,约占总数85%。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Ki-67抗原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0月~2002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34例,采用MIB-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计算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求出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数(Ki-67LI).结果Ki-67LI为0.10%~3.92%,平均(1.35±1.10)%.不同激素类型的垂体腺瘤Ki-67LI表达依次为催乳素腺瘤(1.70±1.06)%,生长激素腺瘤(1.18±0.07)%,无功能腺瘤(0.36±0.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例侵袭性腺瘤患者中4例位于高表达值区间(3.00%~3.92%),催乳素/生长激素混合性腺瘤3例,催乳素腺瘤1例;侵袭性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与非侵袭性腺瘤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Ki-67LI表达强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能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结论Ki-67抗原表达水平是评价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与垂体腺瘤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Ki-67LI对推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的预后是一项客观而准确的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患者 KI-67抗原 表达水平 催乳素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病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病人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方面、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生物学特性 病理 细胞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17例,非侵袭性13例)标本和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的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常出现明显的口腔不适感,增加患者生理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就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口腔舒适度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垂体腺瘤 口腔舒适度 干预措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拔除膨胀海绵后鼻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3例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拔除膨胀海绵后鼻出血的急救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以及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鼻出血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对于病情变化需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增加抢救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鼻出血 膨胀海绵 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MMP-9、TIMP-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垂体腺瘤患者标本的MMP-9、TIMP-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9强阳性及阳性表达率(47.1%和91.2%)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0.3%和55.2%,P均<0.0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TIMP-1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35.29%和31.0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3%和58.6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MP-9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别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TIMP-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 标签: MMP-9 TIMP-1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 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腺瘤患者, 均使用 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腺瘤经平扫检出 25例, 检出率为 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 36例, 检出率为 94.7%, 其中 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 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腺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pituitary microadenoma.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microadenom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ll patients were scanned with 3.0T MR, including plain sca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and delayed scan. Results 25 of 38 pituitary microadenomas were detected by plain sca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5.8%, 36 by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4.7%, 11 of them were normal patients.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showed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umor area, and there was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m. Delayed scanning showed that pituitary microadenoma tissue could be enhanced slowly. In 7 cases, delayed scanning showed signal enhancement in tumor area, but it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and in 4 cases, delayed scanning signal in tumor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Conclusion 3.0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has the characteristic detection signal in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diagnosis.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scan can be used as a regular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生长激素(GH)水平在垂体GH腺瘤缓解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GH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GH测量方法34例(常规GH测量组),术中GH测量72例(术中GH测量组)。结果本组术后共缓解60例(56.60%),术中GH测量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GH测量组(P〈0.001)。两组间大腺瘤、非侵袭性腺瘤和侵袭性腺瘤的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微腺瘤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术中实时GH测定可提高手术疗效.对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