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平常不喜欢运动的人,一旦参加剧烈的运动,由于运动量大,局部肌肉就会产生酸痛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可是,你知道产生酸痛的原因是什么吗?

  • 标签: 肌肉酸痛 原因 运动量
  • 简介:消痛方法:提踵。每天花一点时间锻炼一下小腿肌。坐在椅子上,脚底着地,将重物放置膝盖上方,脚尖着地,脚跟往上抬7-8厘米。每只脚每天各做15下。

  • 标签: 肌肉疼痛 运动 消痛方 小腿肌
  • 简介:<正>刚刚进入冬训,我们便对北京市6个专业队进行了流行性伤病调研。结果显示运动创伤中肌肉拉伤的比率最高;特别凑巧,上周我又接到了两个在俱乐部做健身指导的学生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最近运动者出现肌肉拉伤的概率在增加?如何预防肌肉拉伤?出现了肌肉拉伤应如何应对?

  • 标签: 肌肉拉伤 健身指导 运动创伤 运动者 热身活动 后蹬跑
  • 简介:一天,一个学生走进我的办公室,对着我开口说道:“老师,我有马加爵心理。”我心里暗吃一惊,抬头打量起来:这是一个个子1米7几,身材极度瘦弱的学生,他的头发有些散乱,精神显得抑郁不振。一走进门就说出了这样的话,而且语气是如此坚定,可见他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来咨询了。

  • 标签: 肌肉 办公室 学生
  • 简介:<正>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时,神经心理和体力都达到极度紧张。苏联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的经验表明,心理因素——善于作好顽强拼搏,自我牺牲的精神准备,对争取胜利起决定性作用。心理疗法医师阿列克谢耶夫认为,在能使心理免受不良影响并为克服比赛中的困难作好准备的许多方法之中,首推心理自我调节——借助于语言

  • 标签: 肌肉放松训练 运动员 心理自我调节 神经心理 决定性作用 心理疗法
  • 简介:这篇特集献给《健美先生》杂志诞生70周年纪念日,最初的版本是发表于1940年的《你的体格》。但是回想起1939年关于力量训练议论的爆发并不是太让人感到振奋。乔·韦德先生早期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了最基础的推广工作上,去告诉人们肌肉块头的训练不会阻碍人们的发育,不会毁灭灵活性,并且也不会让他们变成一群自恋的傻子。虽然当时全美都有对于健美健身这项运动的偏见和顾虑,但是乔·韦德仍旧努力构建着一个成功的健身王国。直到1970年,他的一些负重训练文章才开始让主流媒体认可,赞成正确的力量训练和肌肉素质训练不仅对于身体形态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身体的综合素质和身体健康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然后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各种各样的健身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经历了无数次的革命性进步。今天,我们为了能让这个强大的王国在接下来的30年里更好地茁壮成长,我们采访了一些顶级的力量和体能训练教练,并且提炼了他们的思想精髓。他们都是这个领域最前沿最正确的代表,无论对于专项的运动员还是对于像你我这样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人,他们都是最具权威的代表。通过他们对肌肉未来的一些阐述,我们自己可以从中获得进步的知识,我们的王国也将变得更加的昌盛。

  • 标签: 力量训练 体能训练 素质训练 革命性进步 改变自己 健美运动
  • 简介:全身上下各种“抽”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半的人都有过睡觉睡到半夜被突然“抽”醒的经历,而抽筋儿的部位以小腿最为常见。事实上,抽筋儿总是来得那么突然,比如游泳时,或是突然做了某个动作时,受凉也会导致抽筋儿呢!最让人崩溃的是,有时抽筋儿可能一点儿规律也没有,想抽就抽。

  • 标签: 肌肉 “抽” 抽筋
  • 简介:肌肉的强烈收缩将导致疲劳,肌肉在疲劳状态下工作能力下降,并容易导致损伤,因而能否有效评价疲劳对监控运动负荷以及避免肌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肌电指标是传统的评定肌肉疲劳的方法,在训练状态下不易获得,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的可以遥测组织氧含量的方法,由于氧含量下降可能与肌肉疲劳的发生相关,因而监测肌氧含量的下降程度可能是评定肌肉疲劳的新方法。

  • 标签: 肌肉氧含量 肌肉疲劳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肌电图 运动生物化学
  • 简介:摘要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就通常情况而言,轻度的脊柱侧弯并无显著症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而重度脊柱侧弯特别是特发性脊柱侧弯则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甚至还将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等现象,因此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本文将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并进行疗效评价,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下肢活动[(30.18±4.20)分]、髋关节症状[(16.43±1.99)分]、特殊体征[(29.36±1.25)分]、美观[(13.57±1.91)分]、总分[(89.54±7.76)分]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且PNF组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0.38±0.17)cm]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PNF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疗效较好。

  • 标签: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臀肌挛缩症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神经肌肉因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颏舌肌作为最大的上气道扩张肌,目前已被广泛作为上气道的主要代表性肌肉进行研究。然而,目前对于OSA患者的颏舌肌功能是否异常尚有争议。产生上气道反复塌陷的原因可能并不是颏舌肌本身功能异常,也可能是颏舌肌活性不足以抵消其他病理生理缺陷所致。且有研究显示,颏舌肌在对抗气道阻力负荷时的活性变化存在个体差异,提示OSA患者的颏舌肌功能可能存在不同的临床表型。本文总结归纳了OSA患者颏舌肌神经肌肉活性特点的研究进展以及颏舌肌功能表型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颏舌肌 神经肌肉损伤 临床表型 治疗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对改进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7月以来,在原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设计基础上,将皮瓣设计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9例:近端蒂2例,远端蒂7例;其中用于软组织缺损伴骨关节裸露、感染的充填修复4例,慢性骨髓炎死8腔2例,小腿骨折内固定材料外露2例,胫骨下段骨折骨缺损不愈合1例。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蒂长4cm×7cm,蒂宽2.5cm×4cm。结果切取皮瓣带薄层肌肉面广泛渗血,肉质鲜红,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月~2年随访,骨折缺损植骨早期愈合,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运更为丰富,抗感染率增强,有利于骨感染伤口和骨折愈合。此类型皮瓣是对上述特殊病例的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修复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肌筋膜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联合门德尔森训练手法对早期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60例早期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NMES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联合门德尔森训练。在治疗前、治疗 4周后,对比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和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与使用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3月 -2020.3月内收治的 300例 产后满42天腹直肌分离 >2cm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150例 ,单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150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按摩中使用纯植物按摩油))。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具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总有效率,(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在康复护理中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能有效的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修复,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产妇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腹直肌分离 产后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用常规康复治疗+低频电刺激;详细整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经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脑梗死 下肢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单纯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FS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