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与运动疗法组,每组30例。运动疗法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NMES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外展、肘屈曲)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臂丛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NMES组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运动疗法组的70.00%(21/30),P<0.05。治疗后,两组VAS、SR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NMES组肌力分级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肘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关节活动度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臂丛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臂丛功能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NMES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可提高患者的上肢自主生活能力优良率,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快患者臂丛功能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疗法 臂丛功能评分 优良率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肩袖损伤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8月止于2022年8月,在其术后康复中应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治疗。结果:有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CMS、VAS评分及活动度呈良好趋势,生活质量随之提高。结论: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的应用价值明显,在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 肩袖损伤 康复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跨栏运动员神经肌肉功能与腘绳肌损伤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神经控制能力对跨栏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神经控制可以帮助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做出正确的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跨栏运动员的肌肉激活模式与腘绳肌损伤风险有关,如果腘绳肌没有得到适当的激活,可能会导致肌肉拉伤或其他损伤

  • 标签: 跨栏运动员 神经肌肉功能 腘绳肌损伤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对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患者使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至我院就诊的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患者 60例,分组为研究组( 30例)及对照组( 30例),对照组行一般康复治疗,研究组行神经肌肉促进( PNF)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6.67%,治疗满意度为 23.33%,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则为 76.67%和 33.33%,疼痛程度也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运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效果显著,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 骨骼 -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运动单位的机能分化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叫做运动单位(MatorUnit)。故一个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冲动会传到它支配的所有肌纤维,而引起兴奋和收缩。Burke等人及Burke和Edgerton通过电生理学的研究把运动单位分成单收缩时间短而易疲劳的FF(FastTwitch,Fatigwable)、单收缩时间短但耐疲劳的FR(FastTwitch,FatigueResistant),以及单收缩时间长且耐疲劳的S(SlowTwitch)三种基本类型。从组织化学的特征看,属于FF、FR、S类型的运动神经

  • 标签: 单收缩 运动神经元 运动单位 梭内肌纤维 肌纤维类型 核链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TERESA-神经肌体仪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腰腿功能评分调查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愈显率分别为82.22%和51.1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89±0.78)分vs对照组(5.74±1.46)分和Oswestry评分治疗组(14.36±3.17)分vs对照组(24.26±4.53)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效果肯定,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腰腿部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软组织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体仪 疼痛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肌肉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86例肌肉损伤患者,归纳肌肉损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单纯肌肉挫伤8例,超声表现为局部肌纹理回声增高或减低;单纯肌间血肿14例,超声主要表现为肌间条状液性暗区,肌肉纹理尚清晰连续;肌肉部分撕裂伤合并肌内血肿59例,超声主要表现为肌肉局部连续性中断,小范围撕裂需要动态观察;肌肉完全撕裂伤合并肌内血肿5例,超声表现为肌肉连续性完全中断,边缘毛糙,肌肉断端回缩较明显,局部血肿形成。与MRI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100%。结论超声可以直观、动态观察各类型的肌肉损伤,具有准确性高、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可作为肌肉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超声 肌肉损伤 撕裂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养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D级以及E级个体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可有效促进个体脊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脊髓损伤 术后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肌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康复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在接受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接受传统康复训练。两组均进行12周的治疗。采用肌力测量、肌肉体积测量和功能性评分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肌肉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肌力、肌肉体积和功能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疗法结合传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肌肉功能,对于肌肉功能重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臂丛神经损伤 肌肉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与物理康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养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D级以及E级个体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可有效促进个体脊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脊髓损伤 术后康复治疗
  • 简介:神经反应和力量测试是科学训练与科学选材的重要内容。根据运动实践的需要1985年,山东省体委下达了该课题研制计划,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课题组于1986年完成该课题研制任务.一、性能与特点: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计算机控制,能完成声、光反应时;色灯的判断反应时;跳向的判断反应时和移动速度:用频闪测试

  • 标签: 研制任务 研制计划 神经肌肉 用计算机控制 反应时 神经反应
  • 简介:摘要运动损伤是军事训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共同点是以下肢肌肉为主要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小腿及足踝。本文旨在准确找出下肢肌肉损伤的发病规律、损伤高危科目、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训练成绩的各种因素,为部队预防训练伤及兵员的选材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 标签: 军事训练 肌肉 伤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精神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现对于直接肌肉刺激法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肌肉刺激、神经刺激、神经肌肉刺激三种波幅对比。结果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能够有效区分肌肉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改变,为神经肌肉疾病生理诊断中技术的相对有益性补充。

  • 标签: 直接肌肉刺激法 神经肌肉 电生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