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波联合干扰对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只进行微波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取微波联合干扰的治疗方法,为观察组。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结论微波联合干扰的方法在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上有显著的作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波 干扰素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α-2b干扰雾化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即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点,每天1次;重组人干扰α-2b注射剂25—50万IU加生理盐水2毫升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病毒唑静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α-2b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满意。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alpha -2b干扰素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治疗中重组干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应用重组干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退热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和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干扰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和结痂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出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组干扰素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14-01
  • 简介:摘要目的用新的高血压分级与分型标准明确对高血压的控制范围。方法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血压分级细化,提高患者治疗兴趣。结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顺从性。结论通俗易懂便于推广。

  • 标签: 身高血压值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联α1b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手足口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在常规给予维生、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炎琥宁10㎎/㎏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干扰α1b5万IU/(㎏?d)肌肉注射,加炎琥宁10㎎/㎏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alpha 1b 炎琥宁 手足口病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α干扰(IFH—α)治疗9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均为慢性期(4例完全缓解病例)。剂量大多为每日300万^U,8例为每日100万^U,平均疗程为8.8个月(3—34个月)。结果单用IFN—α治疗14例,其中6例有效;合川高三尖衫酯碱治疗37例,合用羟基脲治疗22例,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2.7%,与单用高三尖衫酯碱或羟基脲治疗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FN—α同时与高三尖衫酯碱和羟基脲合用23例,16例有效。复查PH^+CML29例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转移,其中1例PH染色体阳性率由100%降至8%;9例由100%降至70%—90%,总有效率为34.5%。结论IFN—α可用于CMLCP和缓解后维持治疗。若加大齐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病 羟基脲 CML Α干扰素 IFN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α-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27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3组A治疗组为常规治疗组;B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加利巴韦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C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干扰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A、B两组雾化吸入时间每次20min,每日1次,疗程3~7d。结果退热、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C治疗组更优于B治疗组(P<0.01)。结论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道感染 利巴韦林
  • 简介:目的:探讨长效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以前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普通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将2014年后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长效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应答率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应答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流感样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长效干扰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能有效提高应答率,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标签: 长效干扰素 利巴韦林 慢性丙肝
  • 简介:目前国内外用于抗乙肝病毒的干扰主要为α亚型,其作用机制除通过诱导一些抗病毒蛋白(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可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K可阻断病毒蛋白翻译)而起到直接抗病毒作用外,还可通过免疫调节(例如促进受感染的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增加NK细胞活性等)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HLA-I类抗原 寡腺苷酸合成酶 抗乙肝病毒 抗病毒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手足口病运用干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纯抗病毒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干扰联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在住院时间、口腔溃疡愈合以及退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干扰对小儿手足口病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时间缩短,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炎琥宁联合干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24例,给予干扰+炎琥宁进行治疗,对照组21例,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疱疹、发热和口腔溃疡等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使用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帮助患儿尽快康复,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a2b治疗宫颈HPV感染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就诊于我院的宫颈HPV感染128例患者,采用患者自愿选择方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治疗组和对比组,对比组应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组应用重组人干扰a2b栓,对比两组疗效和HPV转阴率。结果:和对比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HPV转阴率更高;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应用重组人干扰α2b治疗可提高HPV转阴率,有效改善宫颈病变。

  • 标签: 宫颈HPV感染 重组人干扰素a2b HPV转阴率 总有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拉米夫定联合干扰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共收集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数据,将他们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均等各20例,保证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照组仅给予干扰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干扰进行临床治疗,并依照相关疗效标准,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良好,对照组患者与之相比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同时,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也更加的正常,虽然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却不如观察组更为有效。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为25%,对照组为20%,虽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比单独采用干扰进行治疗效果更为良好,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 标签: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干扰素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干扰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9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微波治疗,研究组在采取微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干扰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干扰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纯的微波治疗而言,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波 干扰素 宫颈糜烂 HPV感染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