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6-2011年间烧伤病房收治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防治病菌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将2006年1月—2011年12月烧伤科收治的109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B组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对两组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432株。其中A组808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61.4%,大肠埃希菌占14.4%;B组以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1%,铜绿假单胞菌占13.8%,大肠埃希菌占11.1%;革兰氏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均表现出耐药,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均>4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88.6%,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医院烧伤科感染病原菌由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亚胺培南在烧伤科的广泛应用和耐甲氧西林菌株在病房的播散,是导致病原菌变迁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烧伤患者 创面分泌物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662例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6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2.0%(424/684),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6.6%(182/684),真菌占11.4%(78/684)。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对头孢替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9.0%(138/234)和37.8%(28/7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5.0%(13/20)和70.8%(17/2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尿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不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明显,提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结石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到2012年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376株,用ATBExpression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76株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59株,阳性率为42.4%。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全敏;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小于35%;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常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大于60%。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尿路感染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选取我院88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特征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特征主要有过敏、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肌腱炎和肌腱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静脉注射给予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掌握其适应症,降低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分布规律
  • 简介: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的汉族患者中华法林相关基因SNPs的分布。方法:人选2012年至2013年上海市在中山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汉族患者110例.通过『蒯读文献筛选得到华法林相关基因及相应SNPs位点(CYP2C9rs1799853C/T、CYP2C9rsl057910A/C、VKORClrs9923231G/A、VKORClrs9934438C/T、CYP4F2rs2108622C/T、GGCXrsl2714145A/G、EPHXlrsl877724C/T、EPHXlrS2292566A/G、EPHXlrs4653436A/G)。使用直接测序法检测SNPs,采用Hardy-Weinbe职遗传平衡检验验证群体代表性。结果:CYP2C9基因rsl799853、rs105791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5%、5.00%;VKORCl基因rs9923231、rs9934438等位基因频率均为91.36%;CYP4F2基因rs2108622等位基因频率为28.64%:GGCX基因rsl2714145等位基因频率为33.18%;EPHXl基因rs1877724、rs2292566和rs465343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0%、24.55%、26-36%。结论:探索华法林相关基因CYP2C9、VKORCl、CYP4F2、GGCX、EPHXl的9个SNPs的频率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人群中的分布.对建立和实施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华法林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脏瓣膜置换 中国汉族人群
  • 简介:摘要通过对白细胞直方图的观察,理解其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再根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绘出的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观察白细胞大小和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正常人白细胞直方图各自的特点图形,对不同疾病进行初筛诊断。目的通过对白细胞直方图的观察,理解其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绘出的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观察白细胞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正常人及各种类型患者白细胞直方图均有各自的特点图形。结论根据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对不同疾病进行初筛诊断。

  • 标签: 血细胞直方图 白细胞直方图 红细胞直方图 血小板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 体积分布 细胞群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病原菌的分布点及其耐药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检定仪对分离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做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3182株,分离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我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日益严重,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哇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53例应用氟哇诺酮类药品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将患者发生ADR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哇诺酮类药品致ADR多发生于31~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推注与口服。结论临床应用氟哇诺酮类药品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及时判断和处理ADR的发生,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哇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胞注射液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取门诊确诊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以肌肉注射肌胞注射液联合He-Ne激光照射与单纯肌肉注射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胞注射液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高,能明显缩短病程,优于单纯肌注肌胞注射液对照组。

  • 标签: 聚肌胞注射液 He-Ne激光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调式髌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效果的体会。方法将46例临床诊断为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用可调式髌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痊愈40例,占86.95%;显效4例,占8.69%;好转1例,2.17%;无效1例,占2.17%;总有效率97.83%。结论可调式髌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优点1、充分利用了镍钛记忆合金的独特性能,巧妙达到了髌骨骨折解剖复位、有效固定的目的。2、手术简便易行,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3、固定牢靠;4、扩大了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适应症;5、并发症少,疗效好;6、经济实惠,适宜广大患者,7.早期可以下床活动,促进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对于各种类型的骨折均能良好地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尤为适用。8.锻炼早康复好,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 标签: 可调试聚髌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 髌骨粉碎性骨折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复方已二醇电解质散在妇科术前清洁肠道效果的原因及护理,提高术前清洁肠道效果。方法对妇科手术前口服复方已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不彻底或无效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满意,无粪便排出,术后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史,饮食习惯,做好服药指导,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清洁肠道的效果。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清洁肠道 妇科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患者的溶栓治疗过程纤维蛋白原和D-二体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80例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体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及D-二体测定值差异,并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血栓组治疗前后FIB和D-二体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脑血栓组治疗前的血浆FIB水平较高(P<0.01),治疗后3小时的FIB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D-二体浓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6天的脑血栓组患者FIB和D-二体的浓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浆中FIB和D-二体的联合测定可以动态监测脑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的情况,在溶栓效果及预测心血管栓塞事件等方面及脑血栓的治疗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血栓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五年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宜宾市2008-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宜宾市近五年来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发病39759例,死亡233例,年均发病率为169.30/10万,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结论近五年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较低水平,肠道传染病仍然是防控工作的重点,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应加以关注。

  • 标签: 乙类传染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临床运用时的图像特征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X射线检查的9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相应标准下,统计三片率。结果统计三片率为甲级95.43%、乙级3.21%、废片1.32%。结论DR数字化影像技术操作简便、曝光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图像特征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无特异征象时CT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方法从3例这种病人的CT图像结合手术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CT显示心包壁增厚,部分钙化,并有如下特征壁层心包与心肌图像分离,心影、心包影各时像大小大致不变,增厚心包前侧壁具有特定的弧度。结论CT扫描是诊断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依据。

  • 标签: CT 缩窄性 心包炎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宜昌市中心医院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转归,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硬化实施抗病毒治疗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防治肝硬化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共收集肝硬化患者728例,男581例,女147例;年龄分布在11-85岁,以31-69岁年龄段患者居多。结论大样本肝硬化住院病例资料显示宜昌地区构成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依次是乙肝、隐源性、乙肝合并酒精肝、丙肝,应该采用核苷类似物积极抗病毒治疗,以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病因 临床特点 病毒性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2010-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合理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10-2012年的麻疹患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我县2011年确诊的麻疹病例比2010年上升了约160%左右,但2012年和2010、2011年相比明显下降,三年麻疹确诊病例数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显著降低了麻疹发生率,麻疹的发病并无明显季节性高峰,1岁及其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是主要的发病人群。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