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在日军南京大屠杀后不久,曾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恐怖日月的中国作家,迅速用文学的形式反映与揭露这一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暴行。其中,广东籍作家黄谷柳写的《干妈》,是最早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文学。纪实文学,它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还兼有新闻性,是带有文学性的历史与新闻,而第一位的。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纪实文学 中国作家 广东籍 南京保卫战 虾球传
  • 简介:今天,我们一谈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想到儒释道。其实,这是人们审视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角偏移”,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片面认识。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儒释道这种“上位层次文化”外,还有对中国社会同样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另一种文化,这就是被文化人类学家称之为“下位层次文化”的民间宗教。

  • 标签: 民间宗教 古代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弥勒 文化人类学家 中国社会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洞头县渔家姑娘汪月霞带领一批姐妹成立了女子民兵排,她们与守岛驻军同训练、共战备,提供后勤服务。1960年4月23日,汪月霞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的亲切接见。当年6月,在南京军区支持下,汪月霞带领120名海岛姑娘创建了“北沙女子民兵连”,后改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

  • 标签: 民兵连 女子 海岛 女民兵 故事 电影
  • 简介:所有的历史对于亲历者而言都必然拥有怀旧的可能,怀旧不是缘于自恋,不是缘于矫情,它是针对自我生命体验的一种积极关怀,是超越于自恋之上的有关时代命运感的亲切体认,是对人生价值毫无挑剔的一次慷慨感恩.而自恋则无关乎历史,无关乎时代,因为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始终只是一个空间性的存在,他们从不理会时间,幻觉是其固有的生存方式,真实因此永远难以闯入他们的视域.

  • 标签: “十七年” 文学史写作 怀旧 历史进化论 小说 自我中心主义
  • 简介:一百多年前,由起义失败而被迫进入俄境的部份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带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给广袤的中亚地区输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在广泛汲取和融会了多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在那里营造和确立了自己的东干文化。并且发展起了自己具有回族特色的作家文学。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回族文化的品格,深刻认识汉文化因素在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回族文化是在参与着中华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质的规定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东干 文化 作家文学
  • 简介:本文将探讨三国故事由历史进化到小说的过程中,罗贯中截长补短、踵事增华的创作技巧。以及提出《三国演义》中“集团”的概念。

  • 标签: 三国 集团 历史小说
  • 简介: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已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实施数十天的血腥大屠杀。——这是不容抹杀的铁的事实,不仅由亲见亲闻的西方记者与西方侨民向世界进行广泛的揭露,有身受其害的数十万难民幸存者向中外作了血淋淋的控诉,日本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反映南京 大屠杀纪实小说
  • 简介:本文利用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写经题记、经济及诉讼类文书,对中古时期敦煌百姓的婚变现象作了分析,并对以女性为中心的丧偶、守寡及再嫁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中古时期的敦煌一般女性在亡夫之后,感情和生活大多陷于困顿;而在这之后不论选择独身还是再婚,她们的行为都能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由此揭示出敦煌百姓的婚姻观念,在女性的守寡或改嫁问题上没有特别的要求和唯一的标准.

  • 标签: 中古时期 敦煌 婚变 守寡 再嫁
  • 简介:宁化县介在闽赣两省的交界,2000年6月,福建社科院历史所的钟晋兰在此做了半月的田野工作。到2002年10月间,她又来了4次。2004年至2007年,她一边读研究生,一边整理调查所得,前后发表了几篇东西①。获得硕士学位后,她来到梅州嘉应学院,重启了这里的研究。2017年10月,出版《宁化县的普庵教与地方宗教仪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钟著”),全书39万字,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以严整的体系和深入的分析令人信服地得出“普庵教在传统乡土社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的结论(第405页)。笔者阅后拍案叫绝,下面略谈三点管见。

  • 标签: 宗教仪式 宁化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政治 女性 信仰
  • 简介:历史上对于少帅张学良的评价如同黑白两极,褒贬不一。大陆称其为民族英雄,台湾则认为其是历史罪人。事实上,少帅真正接近权力中心的政治生涯为时不长,而在其被幽禁了近半个世纪后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可见其一生的传奇色彩。本文透过对少帅一生影响深远的女性,去尽力探寻少帅张学良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 标签: 少帅 评价 影响 女性
  • 简介:杨福廷老师的小说研究与旅游研究,可用老而弥坚来称述。杨福廷老师是广西鹿寨人,196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他的小说研究,尤其是《三国演义》研究,还是很出名的。我喜欢《三国演义》是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开始的,那时,家里不知怎么有《桃园结义》、《马跃檀溪》、《安居平五路》那么几本小人书,我们地方上叫小画书,我没事就翻来翻去,到处找着《三国演义》小画书看,那一套是六十本,几乎全看过,也就是这样才把《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弄得熟了。稍大一点,兴趣转移,到恢复高考读大学时再看原装的《三国演义》,但已不怎么看得下去,随便翻一段看看,断断续续,至今不知道是不是完整地看完过。读研究生致力古代诗歌,小说更显得隔膜。

  • 标签: 广西师范大学 小说研究 旅游研究 《三国演义》研究 老师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 简介:莫里亚克的小说心理描写手法浅探──读《黛莱思·德克罗》王晓雪Resume:FrancoisMauriacaunstyleoriginaldanssadescriptionpsychologique.Danssonchef-d'oeuvre《There...

  • 标签: 莫里亚克 描写手法 贝尔纳 心理小说 女主人公 心理活动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小说中,作者的兴趣点不在殿试本身的流程,而是在名义上的考官——皇帝身上,这与始终纠葛在明代科举以及科举中人意识中的“科举”与“察举”两种选士方式有极大的关联。基于对现实科举的不满,小说中的“察举”成为士人在科举失意时的另一种寄托,而与“殿试”是科举的最高层次相同,天子御试也是这一寄托的最高理想。前代的优越制度,再加上前代的圣明之君,两者的叠加共同构成了小说作者对于“察举”的完美想象。此外,在小说中还大量存在由官员实现的察举,这可以视为迫于现实对科举理想的改造。更大的改造在于,在官员所进行的察举中,用来判断士人才能高下的却是科举考试中的“举业”。小说作者理想中的“察举”,并不是前代圣明之世完美体制的复古,而只是程序更为繁复,但结果却对士人个体更为有利的“科举”。

  • 标签: 察举 科举 文学想象 通俗小说
  • 简介:伊罗生先生:来信收到了。关于小说集选材的问题,我们的意见如下:1.蒋光慈的《短裤党》写得并不好,他是将当时的革命人物歪曲了的;我们以为若要选他的作品,则不如选他的短篇小说,比较好些。

  • 标签: 小说集 1934年 选材 茅盾 鲁迅 革命人物
  • 简介:在宣传郑和七下西洋伟大历史事迹中,应处理好两种人际关系。一是下西洋几万人的群体与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莫要只顾突出领导人而置几万人为群氓;二是主要领导人之问的关系,莫要人为地贬一褒一,兰海著章回小说《三宝太监下两洋》就是这样违背史实的。

  • 标签: 七下西洋 章回小说 反面人物 太监 领导人 历史事迹
  • 简介:清末明初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起伏的时代,各种宗教、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发展。面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化树立起的高大堡垒,基督教以创立教会女校为发端开展了一场新鲜的、声势浩大的妇女新思潮运动。与伊斯兰教的清真女学相比,两种宗教面对同样博大浩瀚的中国文化,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和结果。本文拟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分析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女性宗教文化在中国发展的轨迹与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女性宗教文化 中国化 教会女校 清真女学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主义思潮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揭示和消除“男造环境”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空间和地方使用上面临的种种限制,从而开始了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探究这一学科兴起的具体学术渊源,分析和评价它的主要的研究路径和成果。论文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在当下中国发展这一学术领域的前景,认为它将会有助于:①拓展性别分析的交叉性;②实践女性主义知识生产的位置理论;③为性别主流化提供政策依据。

  • 标签: 女性主义地理学 性别 空间 性别主流化
  • 简介:大型购物中心成为研究现代都市女性身份与社会、空间关系的三棱镜。本文聚焦于"幼童母亲"这一群体,探究其身份认同与购物中心的相互建构过程。通过南京市虹悦城购物中心的研究发现,幼童母亲在购物中心内建立起了多种身份认同,并在身份认同驱使下形成多重实践。这一过程使得幼童母亲在购物空间中突破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二元划分,借助私密空间的综合性和社会化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释放,实现了社会性别空间的重新定义,同时也重新定义和建构了大型购物中心这一现代都市消费空间。

  • 标签: 女性主义 购物中心 身份构建 公共性与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