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靶向PET显像是一种新兴的前列腺癌显像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影像,PSMA配体也优于其他目前常用的PET显像剂。PSMA PET显像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肿瘤定位、局部分期、生化复发与转移的检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目前被广泛研究的基于PSMA的PET显像剂主要是68Ga或18F标记化合物,该文将对前列腺癌PSMA PET相关显像剂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后疗效较高,但一旦发展到激素抵抗状态,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继手术和放化疗后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其能克服肿瘤异质性,具有毒性小、靶向性强、疗效好等优点。以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治疗为代表的新型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效解决了晚期激素抵抗状态前列腺癌疗效欠佳这一难题,得到了广泛认可。该文就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技术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便于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方法,为更好地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开展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分子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但PSMA也可在非前列腺的生理组织及其他多种良恶性疾病中表达,特别是在肿瘤相关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相关临床研究已表明PSMA配体PET显像在指导非前列腺癌的其他恶性肿瘤分期中具有应用价值。该文对PSMA配体PET显像在非前列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新型68Ga标记三七素类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靶向探针,并进行理化性质和体内外评估。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配体P151,测定其亲和性。将配体加入到68GaCl3与醋酸钠混合的溶液中,95 ℃反应10 min,使用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标记率及体外稳定性。评估68Ga-P151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并进行细胞摄取实验。对正常昆明(KM)小鼠进行体内生物分布测定;对前列腺癌22Rv1荷瘤裸鼠注射68Ga-P151后进行microPET显像,并与68Ga-PSMA 617进行对比。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成功合成目标配体P151,其抑制常数Ki为0.58 nmol/L,标记率和放化纯均≥95%;37 ℃放置2 h后,68Ga-P151在生理盐水和人血清白蛋白(HSA)溶液中的放化纯仍≥95%,表明其体外稳定性好;68Ga-P151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2.65±0.17,表明其亲水性较好。注射68Ga-P151后60 min,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总摄取值为(0.83±0.04)百分注射活度(%IA)/105个细胞,并可被PSMA抑制剂(ZJ-43)所抑制。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显示68Ga-P151主要经肾脏排泄出体外,在其他组织中摄取较低;荷瘤裸鼠microPET显像显示,68Ga-P151与68Ga-PSMA 617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0.79±0.23和0.54±0.05;t=2.12)、肿瘤/肾脏比值(2.04±0.65和1.88±0.33;t=0.44)、肿瘤/肌肉比值(12.83±5.18和6.95±1.63;t=2.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68Ga-P151制备简单、标记率高、生物分布理想,可对PSMA阳性肿瘤显像,其显像效果与68Ga-PSMA 617相当,有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 标签: 氨基酸类,二氨基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细胞,培养的 小鼠,裸
  • 简介:摘要前列腺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PSMA PET是新兴的成像技术,对确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病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等有较高的识别能力。PSMA PET影像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可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协助选择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活检病灶,规划活检针道,提高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骨活检的成功率。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探讨PSMA PET在前列腺癌靶向穿刺中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靶向分子探针Al18F-PSMA-11的制备条件和方法,研究该探针临床转化的可行性。方法PSMA-N,N′-双[2-羟基-5-(羧乙基)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CC)溶于CH3COONH4缓冲液(pH=4.8)中,与溶于纯水的AlCl3·3H2O按照物质的量比1∶1于60 ℃反应10 min,经tC18柱纯化并冻干制成[Al]-PSMA-11。用18F-标记[Al]-PSMA-11,考察反应温度和pH值对标记率的影响。标记产物经tC18柱纯化和无菌滤膜过滤制得Al18F-PSMA-11。对比Al18F-PSMA-11与68Ga-PSMA-11在5名健康志愿者[年龄(56±8)岁]的体内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SUVmax的差异。对1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患者(70岁)行Al18F-PSMA-11 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以评估其对前列腺癌复发监测的潜力。结果Al18F-PSMA-11在pH=4.8,60 ℃水相中反应15 min的标记率为(42.3±3.2)%,tC18柱纯化后产品室温放置3 h后的放化纯仍大于95%。Al18F-PSMA-11与68Ga-PSMA-11体内分布基本一致,主要浓聚在泪腺、腮腺、颌下腺、肝脏、脾脏、肾脏、膀胱及部分肠道,且2组各主要靶器官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19~1.95,均P>0.05)。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患者的Al18F-PSMA-11延迟显像(注射后3 h)可见多发骨转移灶。结论采用[Al]-PSMA-11预螯合的方法合成的Al18F-PSMA-11可以满足临床PET显像应用,对前列腺癌转移灶有良好的定位和显像潜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氟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 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间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疑诊前列腺癌的56例患者[年龄(69.8±8.0)岁]资料,所有患者的99Tcm-HYNIC-PSMA SPECT/CT显像均示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n=45)和非前列腺癌组(n=11)。应用xSPECT-QUANT软件对前列腺高摄取区进行定量分析,测SUVmax。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及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前列腺癌组的SUVmax高于非前列腺癌组(10.79±5.96和3.60±1.27;t=7.43,P<0.001);当SUVmax≥6.46时,AUC为0.887,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73.3%(33/45),特异性为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33/33),阴性预测值为47.8%(11/23),准确性为78.6%(44/56)。前列腺癌SUVmax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632,P<0.001)。Gleason评分≥8分的患者(n=29)较Gleason评分≤7分者(n=16)的SUVmax高(z=-3.89,P<0.001);Gleason评分≤7分者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3,P=0.110),但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P=0.026)。有转移者(n=23)SUVmax高于无转移者(n=22;12.99±5.85和8.50±5.28;t=2.69,P=0.010);当SUVmax≥13.02时,ROC AUC为0.709,诊断前列腺癌转移的灵敏度为56.5%(13/23),特异性为86.4%(19/22),准确性为71.1%(32/45)。结论定量99Tcm-HYNIC-PSMA 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行,SUVmax在诊断前列腺癌、评估恶性程度及预测转移方面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观察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动态变化,了解冷冻治疗对前列腺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并以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收集氩氦刀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PSA、PSMA水平.结果表明,前列腺肿瘤患者氩氦刀术后血清中PSA、PSMA水平较手术前有一过性上升,随后明显下降.氩氦刀可有效地杀灭前列腺肿瘤细胞,通过PSA、PSMA动态观察可以观察疗效,并及时发现肿瘤复发.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氩氮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I&T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5、18.50、185.00、555.00和925.00 MBq/L 177Lu-PSMA-I&T培养液加入LNCaP细胞(200 μl/孔,5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3个复孔)培养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将3.7 MBq 177Lu-PSMA-I&T培养液加入LNCaP细胞(1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3个复孔)培养48 h,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将3.7、19.5和37.0 MBq 177Lu-PSMA-I&T培养液加入LNCaP细胞(3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48 h,检测细胞凋亡。构建荷瘤裸鼠模型(BALB/c-nu/nu裸鼠,32只)。177Lu-PSMA-I&T治疗后20 d内,观察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及体质量变化。治疗后第7天,对荷瘤裸鼠肿瘤组织行HE染色、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治疗后第20天,对荷瘤裸鼠主要器官行病理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的差异。结果177Lu-PSMA-I&T干预后,185.00、555.00和925.00 MBq/L组LNCaP细胞存活率[(57.56±6.35)%、(38.65±3.39)%和(27.95±4.48)%]均较对照组[(100.00±12.35)%]降低(F=78.91,t值:8.312~14.106,均P<0.01),185.00 MBq/L组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0 h)(F=78.28,t值:6.628~14.384,均P<0.01);G2/M期的LNCaP细胞占比从(12.36±0.28)%上升至(19.92±0.48)%(t=17.180, P<0.01);18.5和37.0 MBq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F=71.86,t值:-6.138和-13.050,均P<0.01)。3.7、14.8、29.6 MBq组与对照组(0 MBq)间荷瘤裸鼠相对肿瘤体积(R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6.7±7.4、59.2±23.8和47.3±13.8与240.3±3.7;F=78.20,t值:7.549~13.345,均P<0.01);但体质量均无明显变化。3.7、14.8和29.6 MBq组肿瘤组织Ki-67染色细胞阳性率[(14.89±3.80)%、(5.60±1.83)%和(3.46±0.71)%]及TUNEL-异硫氰酸荧光素(TUNEL-FITC)染色阳性率[(1.61±0.30)%、(3.19±0.44)%和(3.54±0.47)%]与对照组[(37.23±3.04)%和(0.74±0.1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3.91, t值:10.429~15.762; F=38.66,t值:-9.312~-2.881,均P<0.01)。结论177Lu-PSMA-I&T对前列腺癌治疗效果好,无明显治疗不良反应,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放射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转移灶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5~2016年我院收治并接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检查的前列腺癌患者,对其中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未达到理想水平,MRI、CT以及骨扫描未能显示病灶,而PSMA-SPECT/CT可探测出这2例患者可疑转移淋巴结,1例位于右髂总血管旁,另1例位于左髂总血管旁及腹膜后淋巴结。1例并发膀胱癌的前列腺癌患者,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病理来源不明,结合膀胱癌病理结果以及PSMA-SPECT/CT检查结果,推测髂血管旁淋巴结来源于前列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证实髂血管淋巴结转移来源于前列腺癌。结论本研究提示PSMA-SPECT/CT较现有影像学检查如MRI、骨扫描、CT等,可在PSA较低水平发现可疑前列腺癌转移灶。对于多器官肿瘤患者而言,若出现淋巴转移,PSMA-SPECT/CT可帮助判定淋巴转移病灶来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 前列腺癌 转移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国产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617的最佳标记条件,研究其生物分布、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手动合成国产177Lu-PSMA-617,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检测其放化纯、体内外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及血浆蛋白结合率;评价前列腺癌细胞22RV1对其的摄取率;设置进口177Lu-PSMA-617对照组,研究2种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其SPECT/CT显像特点;通过测定小鼠血常规等,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国产177Lu-PSMA-617在pH值4.5、100 ℃恒温条件下反应30 min即可得到最佳标记结果,产物放化纯≥99%,72 h内放化纯仍>95%,体内外稳定性好。在体外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5.3±5.3)%,脂水分配系数为-2.27±0.06, 22RV1细胞对国产177Lu-PSMA-617的特异性摄取率在1 h达最高[(7.58±0.84)%],略低于进口177Lu-PSMA-6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0.96)%; t=-0.439, P>0.05]。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及显像表明,国产和进口177Lu-PSMA-617在血液清除速率相当,主要经肾排泄。两者毒性实验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国产177Lu-PSMA-617质控合格,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及安全性,在前列腺肿瘤的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二肽类 同位素标记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探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初诊12例、经治57例)前列腺癌患者99mTc-PSMASPECT/CT结果,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和(或)转移灶的价值,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所有69例患者中,6例根治术后PSA<0.2ng/mL患者为治愈状态,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阳性率77.8%(49/63)。99mTc-PSMA阳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25.52ng/mL,范围0.853239ng/mL)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0.35ng/mL,范围0.0039.28ng/mL)(P<0.001);在初诊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中,阳性率高达97.4%(37/38)。99mTc-PSMA阳性组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阴性组患者(P<0.001)。结论:对于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99mTc-PSMASPECT/CT对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决策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99mTc-PSMA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0岁。2018年3月20日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T4N1M1a期。初始PSA 47.99 ng/ml。初次68Ga-PSMA PET/CT检查示前列腺双侧外周带、右侧尖部多个结节病变;腰2~5椎体水平腹主动脉走行区、分叉区和双侧髂动脉走行区多个淋巴结核素异常摄取,考虑转移。患者接受药物去势+抗雄治疗+术前系统化疗(多西他赛)6个周期,6个月后PSA降至0.225 ng/ml。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减瘤性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维持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监测PSA缓慢上升。术后10个月对盆腔延伸野及前列腺瘤床区、盆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行挽救性放疗,PSA维持稳定。放疗7个月后PSA升高,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更换为曲普瑞林+阿比特龙,PSA有效。颈部出现新发淋巴结转移灶行局部放疗。68Ga-PSMA PET/CT为患者的精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估及远处转移病灶定位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全程管理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多学科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CT显像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价值,以及相较于传统影像对转移灶的检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68Ga-PSMA-11 PET/CT显像的60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4~88岁,中位年龄69岁)的临床及影像数据。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原发灶SUVmax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Gleason评分(GS)的相关性。根据D′Amico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类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PSA>20 μg/L与≤20 μg/L,GS>7分与≤7分),用χ2检验评估PET/CT对不同分层患者转移灶的检出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病灶SUVmax的差异。根据PSA和GS将患者分为不同风险组(均小于分层界值为低风险,均大于界值为高风险,余为中风险),对比传统影像学方法(骨显像、CT或MRI),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以及对患者分期的改变情况。结果68Ga-PSMA-11在60例患者原发灶中呈不同程度的高摄取,SUVmax与GS、PSA呈正相关(rs值:0.42、0.38,P值:0.001、0.002)。68Ga-PSMA-11 PET/CT对PSA>20 μg/L组淋巴结及骨转移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1/18和13/18,高于PSA≤20 μg/L组的28.57%(12/42)和35.71%(15/42)(χ2值:6.56、7.56,P值:0.010、0.006),但病灶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1.04、-0.96;P值:0.299、0.337);在GS>7分组与GS≤7分组中,上述2类病灶的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4.05%(20/37)与13.04%(3/23),59.46%(22/37)与26.09%(6/23); χ2值:10.09、8.19;P值:0.001、0.004],骨转移灶的SUVmax存在差异(z=-2.02,P=0.044)。在高风险组,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16/17与10/17;P=0.039),改变了25.0%(15/60)的患者的分期。结论PSA和GS影响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在危险度分层为高风险时,68Ga-PSMA-11 PET/CT对转移灶的检出率优于传统影像学方法;当患者PSA>20 μg/L且GS>7分时,推荐行68Ga-PSMA-11 PET/CT显像进行准确分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癌筛查门诊中引入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的临床价值,分析我院筛查门诊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穿刺活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1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筛查门诊参加前列腺癌筛查人群的资料。采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筛查指标,对PSA≥4ng/ml者先行mpMRI检查寻找可疑病灶,阳性者再进一步行68Ga-PSMA PET/CT检查确定病灶,勾画穿刺靶点,在超声引导下行系统+靶向穿刺。记录筛查人群的年龄、PSA分布、穿刺检出率,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等特征。结果筛查共纳入1 079例,年龄(63.9±9.9)岁(40~92岁),其中PSA≥4ng/ml者249例(249/1 079,23.1%)。249例中,87例(87/249,34.9%)接受mpMRI检查,34例(34/249,13.7%)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此34例mpMRI有可疑病灶者均进一步行68Ga-PSMA PET/CT扫描,11例(11/249,4.4%)PSMA核素异常摄取。共有32例(12例仅PSA异常,20例影像学阳性)患者最终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11例,阳性检出率为34.4%(11/32),占筛查人群的1.0%(11/1 079)。其中20例影像学阳性(9例仅mpMRI阳性,11例mpMRI、68Ga-PSMA PET/CT均阳性)患者进行系统+靶向融合穿刺活检,检出前列腺癌阳性率45%(9/20)。12例仅PSA异常者接受常规系统穿刺活检,阳性检出率为16.7%(2/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中,Gleason评分<7分3例(27.3%),≥7分8例(72.7%);局限性前列腺癌(≤T2期)5例(45.4%),局部进展期(T3~T4期)前列腺癌2例(18.2%);转移性前列腺癌4例(36.4%),其中3例全身多发骨转移,1例骨转移伴远处淋巴结转移。11例确诊患者中10例(90.9%)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在7例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中,高危5例(71.4%)。结论前列腺癌筛查中,如在常规mpMRI基础上引入68Ga-PSMA PET/CT检查,可以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合靶向穿刺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病灶,提高前列腺癌的筛查效率。本研究筛查门诊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达1.0%,在确诊病例中,高危患者和转移性患者比例较高。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筛查 前列腺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5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4.4±6.1)岁,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34.5(6.1~99.0)ng/ml,其中PSA<10 ng/ml 12例,10~20 ng/ml 21例,>20 ng/ml 25例。术前临床分期T1期1例,T2期38例,T3期16例,T4期3例。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7分10例,7分20例,>7分28例。按照D’Amico前列腺癌风险分组标准,低危组8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30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38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0例。术前68Ga-PSMA PET/CT检查示均无内脏、骨转移等远处转移,其中10例示淋巴结阳性。除外术前曾行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者,曾行前列腺手术,或近2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58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为观察68Ga-PSMA PET/CT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对双侧髂外、髂内、闭孔6个区行盆腔淋巴清扫;患者术前68Ga-PSMA PET/CT均未见骶前淋巴结阳性,故未清扫骶前淋巴结。术后根据病理结果中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前检查比较,分析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术后病理分期pT2期37例,pT3期17例,pT4期4例;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7分9例,7分19例,>7分30例;切缘阳性12例(20.7%);淋巴结阳性11例,淋巴结阳性区域共20个。7例(12.1%)术后出现淋巴瘘。10例术前68Ga-PSMA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者中,淋巴结阳性区域共17个。基于患者例数,计算68Ga-PSMA PET/CT诊断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97.9%(46/47),敏感性为81.2%(9/11)。基于淋巴结区域数量,计算68Ga-PSMA PET/CT诊断总体淋巴结转移区的特异性为99.4%(326/328),敏感性为75.0%(15/20),其中诊断髂外区、髂内区、闭孔区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分别为100.0%(114/114)、99.1%(110/111)、98.1 %(101/103),敏感性分别为100.0%(2/2)、60.0%(3/5)、69.2%(9/13)。结论68Ga-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同时具有精准定位和定性的优点,可作为指导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盆腔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1 PET/MR多参数多模态功能成像对初诊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的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疑似或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9岁),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68Ga-PSMA-11 PET/MR检查。以感兴趣区(ROI)方法在融合图像上半定量分析肿瘤放射性摄取,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测量肿瘤代谢体积(MTV)、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并计算肿瘤组织PSMA表达负荷(SUVmean×MTV);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b=1 500 s/mm2)测取ROI的ADC值。以病理结果为参考评价68Ga-PSMA-11 PET/MR在术前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及对临床分期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组织放射性摄取、PSMA表达负荷、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病理检测45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8例,其中12例发生转移;前列腺增生(BPH)7例。68Ga-PSMA-11 PET/MR检测出39例前列腺癌,其中1例为假阳性。68Ga-PSMA-11 PET/MR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100%(38/38)、6/7、97.4%(38/39)、6/6、97.8%(44/45)。前列腺癌肿瘤常呈局灶性放射性摄取,T2加权成像(WI)呈低信号,弥散受限;BPH常呈轻度不均匀摄取,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漫信号不均。前列腺癌的SUVmax明显高于BPH (24.66±19.21与4.97±2.13;t=5.208,P<0.001); ADC值明显低于BPH[(0.91±0.37)×10-3与(1.08±0.24)×10-3 mm/s2;t=2.816, P<0.05]。前列腺癌的SUVmax、PSMA表达负荷与PSA值呈正相关(r值:0.42和0.71,均P<0.05);ADC值与PSA值呈负相关(r=-0.37,P=0.013)。结论68Ga-PSMA-11 PET/MR对初诊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早期分期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1007 PET/CT对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前列腺癌复发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18F-PSMA-1007 PET/CT显像的可疑生化复发的低PSA水平(<2.0 μg/L)前列腺癌患者45例(年龄59~74岁)。PSA<0.2 μg/L者4例(因例数较少未纳入统计分析),0.2 μg/L≤PSA<2.0 μg/L者41例。41例中,0.2 μg/L≤PSA<0.5 μg/L 10例,0.5 μg/L≤PSA<1.0 μg/L 14例,1.0 μg/L≤PSA<2.0 μg/L 17例。检测血清PSA水平2周内对患者行PET/CT检查,并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其分为低~中危组(n=12)和高危组(n=29)。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数据。结果中位随访7(4~15)个月,45例患者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复发31例,未复发14例。18F-PSMA-1007 PET/CT诊断前列腺癌复发的灵敏度为100%(31/31),特异性为13/14,准确性为97.78%(44/45)。1例PSA<0.2 μg/L患者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1例0.2 μg/L≤PSA<2.0 μg/L患者中,31例(75.61%)PET/CT显像至少有1处前列腺癌复发灶,其中局部复发20例,淋巴结转移13例,骨转移14例;PSA水平在0.2 μg/L≤PSA<0.5 μg/L、0.5 μg/L≤PSA<1.0 μg/L、1.0 μg/L≤PSA<2.0 μg/L时复发灶检出率分别为5/10、11/14和15/17,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41,P>0.05)。18F-PSMA-1007 PET/CT阳性结果与血清PSA值、危险度分组呈正相关(r值:0.394和0.384,均P<0.05)。结论18F-PSMA-1007 PET/CT对于低PSA水平的前列腺癌生化复发灶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复发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作者: 王淼 侯惠民 王萱 朱辉 程昊 李春媚 刘辰 李慧 张伟 刘龙腾 丁鑫 张亚群 杨志 王建业 刘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王淼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核医学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和多参数磁共振(mpMRI)检查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49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8(64~75)岁。中位PSA水平14.74(7.75~24.19)ng/ml。穿刺前均行mpMRI检查。穿刺病理的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1组6例(12.2%),2组16例(32.7%),3组12例(24.5%),≥4组15例(10.9%)。将患者分为ISUP分级分组高级别组(≥4组)和低级别组(1~3组),两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5(62~76)岁和71(65~74)岁,中位PSA水平分别为15.11(6.63~42.86)ng/ml和12.31(7.94~18.25)n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4,P=0.448)。确诊前列腺癌后4周内均行18F-PSMA PET/CT检查。记录患者PET/CT检查主要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mpMRI检查主要病灶的最低表观弥散系数(ADCmin),并计算SUVmax/ADCmin比值,分析各参数与ISUP分级分组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级别分组的参数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结果本研究49例的ADCmin为(0.57±0.16)×10-3mm2/s,SUVmax为15.30±12.54,SUVmax/ADCmin比值为(29.69±23.72)×103。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的ADCmin分别为(0.54±0.20)×10-3mm2/s和(0.58±0.14)×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SUVmax分别为21.97±14.83和12.36±10.30,SUVmax/ADCmin比值分别为(45.07±27.02)×103和(22.91±10.3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2)。SUVmax(r=0.501,P<0.001)和SUVmax/ADCmin比值(r=0.527,P<0.001)与ISUP分级分组呈正相关,ADCmin与ISUP分级分组呈负相关(r=-0.296,P=0.039)。ROC曲线结果显示,SUVmax/ADCmin比值、SUVmax、ADCmi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731、0.615。以SUVmax/ADCmin比值37.23×103为界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85.3%。结论与单独应用PET/CT或mpMRI检查相比,联合18F-PSMA PET/CT和mpMRI检查的结果能够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SUVmax/ADCmin比值与ISUP分级分组呈正相关,对于区分高低级别前列腺癌是有价值的诊断参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多参数磁共振 肿瘤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