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目的:肾嫌色细胞癌对Fuhrman核分级系统的预估价值提出了质疑,主要是由于其频繁出现的核与核仁的多形性。嫌色细胞肿瘤分级是一种基于区域性的细胞核的密集度与退行性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3级肿瘤分级系统,近期被报道是一种优于Fuhrman系统的肿瘤分级系统。笔者通过一个

  • 标签: 分级系统 嫌色细胞癌 肿瘤分级 细胞核 退行性变 密集度
  • 作者: 戴媛媛 李国辉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肿瘤规范化诊疗和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药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难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笔者联合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及多轮专家研讨,对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工作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提出推荐建议,形成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指导路线和管理要点的专家共识,为医疗机构做好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分级管理 专家共识
  • 作者: 戴媛媛 李国辉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肿瘤规范化诊疗和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药领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难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笔者联合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德尔菲法及多轮专家研讨,对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工作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提出推荐建议,形成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指导路线和管理要点的专家共识,为医疗机构做好抗肿瘤药物的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分级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加权成像(DWI)上的相对表观系数(rADC值)在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WI检查,依据WHO脑肿瘤病理分级标准分级,包括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I、II级)22例,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III、IV级)20例。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的rADC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肿瘤的rADC值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低级别(I、II级)神经上皮肿瘤组织的rADC值为(1.81±0.32),明显大于高级别组肿瘤rADC值(1.36±0.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神经上皮肿瘤rADC值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02,P<0.001)。结论神经上皮肿瘤rADC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可以用于神经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级评估。

  • 标签: r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 DWI(弥散加权成像) 神经上皮肿瘤
  • 简介:探讨DTI在脑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FA值和ADC值的测量分析,发现DTI定量参数与脑肿瘤级别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等级脑肿瘤患者按肿瘤等级分组,对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行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差异;另就高、低级别脑肿瘤FA值和ADC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脑肿瘤患者组内肿瘤实质区较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低级别脑肿瘤较高级别脑肿瘤ADC值更低,且差异显著。脑肿瘤实质区FA值和ADC值可以帮助脑肿瘤区域与正常脑组织的界定,但对于脑肿瘤分级的应用价值尚有待考究。多模态图像的联合分析方法将成为脑肿瘤级别无创划分的新热点。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肿瘤分级 多模态图像联合
  • 简介:摘要组织学分级是骨和软组织肉瘤指导治疗和预测肿瘤预后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WHO推荐的骨和软组织肉瘤组织学分级方法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进行相应治疗。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肿瘤精准治疗需求的提升,以肉瘤复杂指数(CINSARC)为代表的分子分级方法也被大家有所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骨和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分级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就CINSARC分子分级系统的构成、应用和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临床和病理医师对骨和软组织肉瘤分子分级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不断更新,影像学评估也随之进展。肿瘤大小、血供、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评估最常用的影像学指标,其他还有代表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特征。生长抑素受体(SSR)-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氟脱氧葡萄糖(FDG)-PET双探针显像进一步提高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并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包括图像纹理分析和影像组学在内的定量分析也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研究的新热点。结合形态学、功能影像以及定量分析可能有助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的无创性评估。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级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检测颅内肿瘤患者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WHO颅内肿瘤分级的关系,为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79例颅内手术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术前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明确肿瘤WHO分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的相关关系。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共57例患者,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D3+、CD4+/CD8+,CD8+、CD16+CD56圾CD19+与颅内肿瘤WHO分级无相关(D0.05),CD4+与颅内肿瘤WHO分级呈低度负相关(r=-0.292.P〈0.05)。结论颅内肿瘤WHO分级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脑肿瘤 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WHO分级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和组织,其中以胃肠道、胰腺、支气管和肺最为好发,其他部位如肝、胆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和泌尿生殖道等亦有报道[1]。以往胃肠胰NEN采用的诊断名称较混乱,且无分级标准,直到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胃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名称 神经内分泌细胞 NEOPLASM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衰弱评估以及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60例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有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按照自愿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分级护理,而观察组则基于衰弱评估分级护理,对比2组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老年终末期肿瘤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终末期肿瘤患者应展开全面、规范化护理服务,通过衰弱评估加以分级护理方式,有助于的改善终末期老年肿瘤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终末期 肿瘤 老年 衰弱评估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矿物分级溢流粒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浮选作业的效率和精矿产品的品位。对分级过程缺乏准确的数学描述,易导致分级设备未能提高其利用率。因此,本文以螺旋分级机为对象,给出了螺旋分级分级模型的基本结构,对其分级效率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螺旋分级 关键参数 机理公式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的指标经模糊C均值聚类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的168点矩阵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法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的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的模糊C均值聚类函数参数作为聚类对象,将不同的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所得聚类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聚类产生的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聚类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目的探讨新发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的关系,为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92例新发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细胞免疫功能与术后病理分级的相关关系。结果脑胶质瘤WHO分级不同组间CD3^+、CD4^+、CD8^+、CD4^+/CD8^+、CD16^+CD56^+及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与肿瘤WHO分级无等级相关关系。结论新发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无等级相关关系,尚不能用于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免疫 WHO肿瘤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对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5例脊髓肿瘤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该科室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3例脊髓肿瘤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脊髓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并有利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脊髓肿瘤 术后压疮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53例脑肿瘤患者进行CTP检查.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星形细胞肿瘤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CTP采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机行灌注扫描,在AW4.2P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测定肿瘤最大灌注区和对侧正常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l、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手术获取脑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星形细胞肿瘤高级别组CBF、C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CBF、CBV和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76和0.914,而MTT无鉴别作用,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455。采用cBF=62.635mL/(100g·min).CBV=4.310mL/100g和PS=5.925mL/(100g·min)作为分界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敏感性均为84.2%,特异性分别是81.8%、81.8%和91.9%。结论多层螺旋CTP参数CBF、CBV及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的应用对乳腺肿瘤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为乳腺肿瘤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结果100例患者使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而言,准确度为84%。结论针对乳腺肿瘤疾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所获得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有利于乳腺超声检查方法的应用。

  • 标签: BI-RADS分级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的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的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的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的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2.3%(11/34)的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的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的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的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的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

  • 标签: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