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坏死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股骨坏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CT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探查后,观察组各分期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且I期诊断率、IV期诊断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股骨坏死中,CT核磁共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核磁共振诊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CT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坏死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对比。方法选择近一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88例股骨坏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各44例。对研究组实施MRI诊断法,对参照组实施CT检查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4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18%;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91.7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8.21%,经统计均P<0.05。结论在股骨坏死临床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和 MRI 股骨头坏死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核磁共振CT诊断股骨坏死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股股头坏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测和核磁共振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率。结果本研究86例股股头坏死的患者共涉及到152个髋关节,CT检测出105个,核磁共振检测出138个,两组比较,观察左右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上对股骨坏死进行诊断,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其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检测的诊断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股骨头坏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CT磁共振股骨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坏死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病情,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中占45例患者,对照组中占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为9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86.4%,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观察组对股骨I期坏死患者的诊断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组间诊断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将磁共振应用于股骨坏死诊断检查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为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医学指导。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核磁共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0例股骨坏死患者的CT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并讨论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T检查)和观察组(核磁共振检查)各40例,统计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结果对照组共诊断出36例股骨坏死患者,阳性率为92%,观察组诊断出39例,阳性率为99%。,观察组较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所诊断出的患者病灶检出数目的平均数以及产生关节积液的的数目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2。结论在诊断股骨坏死的方面上,核磁共振CT更为有效,对股骨坏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核磁共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0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坏死通过CT、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股骨坏死患者,分别运用X线与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在检出率上,CT为93.75%,X线为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与Ⅱ期患者检出率上,X线显著少于CT,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坏死通过CT、X线诊断均可以达到一定检出效果,但是Ⅰ期与Ⅱ期患者,采用CT检出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老年股骨头坏死 CT X线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坏死的早期预测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坏死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测定股骨影像学数据,参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比较不同时间顺序股骨坏死的影像学数据的差异。结果30例股骨坏死患者由于股骨塌陷导致股骨影像学数据均明显缩小,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呈降低倾向,不同时间AB、BC数值,AB/BC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股骨坏死患者的股骨影像学数据均明显小于早期股骨坏死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股骨坏死患者的病情发生与发展股骨影像学数据具有紧密的关系。结论髋关节X线摄片检查有助于早期预测股骨坏死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成人股骨缺血性坏死CT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123例疑似早期成人股骨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进行CT(研究组,62例)及X线(对照组,61例)检查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在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缺血性坏死的征象。结果CT检查中股骨缺血性坏死患者表现为骨小梁模糊和轻度的骨质疏松,囊状透亮区,小片状骨硬化,主要表现为“新月征”;研究组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早期成人股骨缺血性坏死的征象,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CT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股骨坏死患者使用钽棒植入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至10月所接诊的早期股骨坏死患者中任意选取56例进行钽棒植入治疗。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患处X线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1年左右回访调查可见,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X线检测发现患者基本恢复,且术前Harris评分仅为(68.51±1.94),术后为(89.74±1.84),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钽棒植入对早期股骨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可帮助髋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减慢病症发展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钽棒植入治疗 早期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股骨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难治疗性疾病,保头手术在年轻群体中尤为需要。ONFH手术保头目的在于保留自身股骨,恢复关节功能,延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间。该文就保头治疗ONFH的不同手术方式作一综述。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保头 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