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方法这次研究对象共58例,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29例,采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照组29例,不采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分析研究两组孕妇的出血危险因素,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的效果。结果研究组2出血率为3.45%,对照组出血率为10.34%,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输红细胞率为3.45%,输血小板率为0,对照组输红细胞率为6.90%,输血小板率为3.45%,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率、输红细胞率以及输血小板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 高危评分系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采用Braden评分表管理心胸外科压疮高危患者。方法对2014年9月份至2015年2月份月份心胸外科住院患者采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对筛查为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全面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45例压疮高危患者入院后有1例为难免压疮,符合预报标准,其余患者无压疮发生。结论采用Braden评分表管理心胸外科压疮高危患者,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 标签: 心胸外科 压疮高危 Braden评分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产后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次、宫高、前置胎盘、产前PLT、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或植入等7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评分表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产妇在上述7项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的总分≥6或者产前评分≥4的产妇应进行产后出血重点监护;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于预测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辽宁评分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Na,MELD-Na)及Blatchford评分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s)、1年内出血或再出血及输血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间因肝硬化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首次行内镜检查证实有EVs的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首次内镜检查时的辽宁评分、MELD、MELD-Na及Blatchford评分,并随访1年记录出血或再出血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4种评分系统预测肝硬化患者高危EVs、1年内出血或再出血及输血治疗的准确性,获取最佳诊断界值,并以最佳诊断界值分组,比较高危EVs占比、首次内镜检查后1年内出血或再出血的比例。结果辽宁评分预测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高危EVs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45,AUC为0.702(95%CI:0.612~0.781,P<0.01),明显优于MELD、MELD-Na及Blatchford评分(AUC分别为0.593、0.648、0.610)。辽宁评分≥0.45组及<0.45组的高危EVs患者比例分别为71.8%(89/124)及34.8%(16/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2,P<0.01)。辽宁评分预测患者首次内镜检查后1年内出血或再出血的AUC为0.680(95%CI:0.595~0.765,P<0.01),高于MELD、MELD-Na及Blatchford评分(AUC分别为0.605、0.615、0.598)。Blatchford评分预测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治疗的AUC为0.775(95%CI:0.687~0.863,P<0.01),明显优于MELD、MELD-Na、辽宁评分(AUC分别为0.653、0.719、0.631)。结论辽宁评分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高危EVs及首次内镜检查后1年内出血或再出血方面,优于MELD、MELD-Na、Blatchford评分系统。Blatchford评分能有效预测肝硬化合并EVs患者住院期间是否需输血治疗。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曲张 出血 辽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血血气分析与围产高危因素及Apgar相关性.方法对200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结果、围产高危因素等,将所得资料进行准确记录后经专业软件(统计学)给予相关分析并获得结论.结果Apgar评分越低,则pH值、PaO2越低,而PaCO2越高(P<0.05);存在围产高危因素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可知其pH值、PaO2、Apgar评分显著低于无围产高危因素新生儿,而其PaCO2则显著高于无围产高危因素新生儿(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于分娩后积极对新生儿实施脐血血气分析,根据检验结果提高窒息判断正确率,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关键词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围产高危因素;Apgar评分;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5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宫颈癌女性对预防性HPV疫苗接种前认知评分以及接种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后,确定属于高危宫颈癌的患者中,择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自愿接种预防性HPV疫苗来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不接种的患者,包含了62例;观察组为接种的患者,包含了98例。从HPV传播途径、HPV高危类型、宫颈癌筛查意义、HPV阳性的意义、HPV与宫颈癌的关系等方面来评估其接种前认知状况,接种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来对其感染率进行统计,评估接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V传播途径、HPV高危类型、宫颈癌筛查意义、HPV阳性的意义、HPV与宫颈癌的关系等认知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的HPV感染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危宫颈癌女性进行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时,会受到认知状况的限制,继而影响预防的效果,临床需加以重视。

  • 标签: 高危宫颈癌 女性 预防性HPV疫苗 认知评分 接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腔内手术治疗的疗效及IPSS评分。方法随机将6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腔内手术治疗。结果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IPSS评分、剩余尿量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内手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手术创伤比较轻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危 前列腺增生 腔内手术 疗效 IP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临床应用价值和不同宫缩剂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产后出血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应用1:2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先用单因素评断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评分表中构建了产后出血高危险的综合评分系统。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和15%。评分使用评分系统,如果总分大于等于6分或产前评分大于等于4分,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显著提高。结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孕妇与胎儿因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分娩过程等存在相关性。总评分≥6分或产前评分≥4分的患者应纳入产后出血监测范围,与评分量表相比,评分系统对产后出血效能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评分系统 临床应用价值 宫缩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于高危产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40例高危产妇纳入试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AIDET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可以显著改善高危产妇的出血情况,改变分娩结局。因此,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级护理 AISET沟通模式 高危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高危产妇产后各时间段出血量的影响价值,简列数据验证护理效果并做详细阐述。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74例高危产妇为本次研究目标,时间点取在2022.1月-2023年1月间,经其同意的前提下,以入院编号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高危产妇产后各时间段出血量进行监测、记录,将相关数据予以整合分析后,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观察组护理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且可行性显高,产妇各时间段出血量均有明显减少,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计算,与另一组各数据相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在产科实施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高危产妇的妊娠结局及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影响意义,其护理效果显著,可极大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量,提倡进一步推广,临床予以采纳、实践。

  • 标签: 基于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 AIDET沟通模式 高危产妇 出血量
  • 简介:评分教师的评分效应和评分量表研究是研究主观题评分误差的核心问题。本论文以2006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8题(论述题)为例,运用ACERConquest的RatersEffect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该大题基本没有表现出模糊性、趋中性和等级限制等评分误差,评分教师能够比较好地区分考生不同行为特征,除个别评分教师的评分一致性还有待提高外,评分松紧度差异比较显著。为此,作者提出根据松紧度调整考试分数的方法。

  • 标签: 主观题 评分 松紧度 一致性
  • 简介:虽然京师从地理上说只是一个地点,与其他地方并无本质的不同,但是因为国家建都在此,所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自然与别处区别很大。而京师的洽理,也是王朝重点考虑的大事。

  • 标签: 中等教育 语文 阅读 理解
  • 作者: 李雪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庆402660
  • 简介:高危妊娠指的是在怀孕过程中,同时潜藏着能够影响孕妇分娩结局的不良因素或者合并症,对于孕妇、胎儿以及新生儿来说,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高危妊娠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异常妊娠,若没有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管理高危孕妇,则有可能导致孕产妇、围产儿发生死亡,明显增加了孕妇家庭以及社会负担。目前,国内高度重视高危妊娠,并制定了较多高危妊娠的相关管理标准,但其中重点内容就是发现和规范管理高危妊娠,减少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数量以及种类,保证孕妇在妊娠期间足够安全,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高危妊娠;高危因素;防范对策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孕妇出现在医院当中。但很多孕妇在进行产检的时候,却被告知是高危妊娠。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很少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被告知之后,心理会感受到恐慌和担心。那么什么才算高危妊娠,对于高危妊娠要如何进行护理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过来看看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急诊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4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0.16±7.26),(41.23±8.06),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1.84±2.3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急诊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 104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2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0.16±7.26),( 41.23±8.06),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1.84±2.3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急诊患者的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对剖腹产孕妇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某院74例剖腹产孕妇,收治时间2021年01月-2022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传统麻醉方法,观察组37例,行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麻醉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剖腹产孕妇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有效提升麻醉效果,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瑞芬太尼 剖腹产 麻醉效果
  • 简介:1.上肢运动功能(4分)0分: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不能自己进食持勺困难)1分:能持勺,但不能持筷;(不能自己进食持筷困难)2分:虽手不灵活,但能持筷;(能持筷手不灵活)3分: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做家务有困难)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张珺

  • 标签: JOA评分 颈椎 上肢运动功能 家务劳动 临汾市 做家务
  • 简介:目前考核评分标准,都是以解答正确为准,对不同解法,都是“一视同仁”,于是造成学生只注重答案正确性,而忽视了解题过程的合理性。长期以往,便形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不

  • 标签: 评分漫谈 试卷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