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吃过午饭,12岁的女孩琳琳按照骨科专家的要求下床活动,短短2分钟一共走了10步。童话(海的女儿)中美人鱼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痛苦。而现实中,琳琳每走一步.也要咬紧牙关,忍住疼痛,坚持再坚持,固定支架的左腿不时有血渗出。这几步走下来,琳琳就痛得全身大汗。可小姑娘却咬紧牙关,表现出丝毫不痛的冷静表情。

  • 标签: 病理性 骨延长 短肢 治好 下床活动 骨科专家
  • 简介:目的探讨Ilizarov自体延长技术治疗胫骨上段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创伤或胫骨感染性不连导致胫骨大段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0±3.2)岁。全部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进行缺损段相邻部分的干骺端截,于手术7d后以每天1mm速度滑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每天的调整次数,一般每日4~6次。结果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感染完全治愈,带架时间7~14个月,延长长度6~13cm。10例患者均于会师后形成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在延长期间偏离轴线,1例断端接触后6个月不愈合,经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Ilizarov延长是治疗胫骨大段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骨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延长术进行胫骨不连和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胫骨不连或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以延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96%,对照组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83%,两组对比差异突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术进行胫骨不连和缺损治疗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延长术 胫骨骨不连 骨缺损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长骨液”对延长区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54只造成左胫骨中段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试验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喂含中药长骨液的颗粒饲料。对照组则喂普通饲料。定期取材,按常规做成光镜切片,光镜下观察。同时用抗形成蛋白(BMP)单抗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新形成及成熟较对照组提前。结论:长骨液能够明显地促进延长区BMP的合成与分泌,加速新的形成与成熟。

  • 标签: 长骨液 骨延长 骨形态发生蛋白 实验研究
  • 简介:目前,牵引延长主要是采用仅在特定方向上牵引延长器械来实现的。在有邻牙或其他结合种植体存在的前提下,利用本文所描述的新的牵引延长基台系统可实现在任意功能或美学所希望的方向上对含一个或几个结合种植体的段进行牵引延长。使用这种基台系统可使固定在量充足区域内的种植体随截开段移到修复学所希望的位置上。另外,此系统还可用于矫正种植年龄早,后因颌的生长发育致使位置发生改变的种植体。与种植体植入前后其他常规增加量的技术相比,此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整个疗程,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压力,同时种植体成功的长期预后亦较好。

  • 标签: 牵引延长 基台系统 牙槽突 延长成骨 技术说明
  • 简介:肢体延长从国际医学上说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1921年Corairilla在世界上第一次施行了股骨延长术,由于并发症多,未能得到推广;1936年以来Mcmullali等医学工作者进行了10年的刻苦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虽然对延长手术做了很多方面的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难关;1958年Sofila对肢体延长术再次进行了改进,并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手术进行了随访和严密的观察,认为肢体延长手术的并发症较多,提出延长手术需慎重、严肃考虑后方可进行,这对肢体延长手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使一般临床医师不敢轻易涉及;直到l967年Colemah、Noohah、Kawamnr等学者认真的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后,认为肢体延长手术有着很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所以再一次提出肢体延长的必要性,从此才扎实地奠定了肢体延长术的手术基础。接着世界上才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医学科学家陆续零星开展此项手术,其中以原苏联的医学专家Illizarov和意大利的Montecharlie在临床上应用的最为成功。我国直到1974年才开始进行临床研究,直到1987年在国内才真正地得到发展。目前国内采取肢体延长的方法有几种,如胫骨干延长术,在国内最早开展,因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慢、容易发生成角及不连,已被专家淘汰;骺牵开延长,虽然能大幅度的延长肢体,但它只适用于12~14岁左右的骺未闭的青少年,在年龄上受到限制,同时在骺分离时容易产生旋转应力。使分离线呈螺旋形穿越骺,容易使儿童出现骺早闭;股骨延长术,延长幅度小。而且需要植。为避免上述弊端,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国内几种延长手术进行考证,认真吸取了几种不同手术的优点。尽量克服其缺点,采取胫骨上端干骺端截延长术。�

  • 标签: 肢体短缩 胫骨上端干骺端 胫骨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延长术患者临床治疗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一例左侧胫骨延长术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预防针孔感染,及时调整速度,确保1mm/天的延长;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加强营养,预防骨折端早期融合及再骨折。结果对1例胫腓骨延长术患者进行研究显示,对胫腓骨延长术病人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疗效,更快的恢复肢体功能。

  • 标签: 胫腓骨折 延长术 外固定架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分别对胫骨远近干骺端进行截延长作用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2008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44例患者中24例经胫骨近干骺端截延长,20例患者经胫骨远干骺端截延长,术后第7日开始延长外固定架,术后分别于不同时段拍摄X光片观察延长区成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在X线片上观察胫骨近干骺端截延长较远干骺端截延长早期有更为明显的成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牵张间隙新生骨密度影像也由低向高增加,两组差异性逐渐减小。结论环形外固定架胫骨近干骺端截延长有利于早期活跃性成作用。

  • 标签: 环形外固定架 胫骨延长 干骺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创伤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胫骨创伤性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植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骨创伤性缺损患者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能促进其性愈合,但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低,因此可优先使用。

  • 标签: 延长加压外固定 植骨钢板内固定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去除坐骨神经会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新生编织机械硬度不足,而目前对有关失神经因素在牵张成过程中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牵张成模型,观察失坐骨神经对牵张成过程中新形成的影响及Runx2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白兔24只建立兔胫骨牵张成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切除坐骨神经组和保留左坐骨神经组。完成牵张6周后,用X射线、骨密度及三维CT重建技术检测已延长的胫骨,组织学分析新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实验动物的牵张裂隙中均可发现有新生成,Runx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与保留左坐骨神经组相比,切除坐骨神经组牵张裂隙中新生量较少、矿化程度低,并且Runx2表达量较低。提示失神经支配抑制牵张成中新的生成及Runx2的表达,神经支配可能在牵张成的新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失神经 牵张成骨 新骨形成 RUNX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vans跟外侧延长术并联合切除治疗青少年距跟联合(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1例(14足)青少年症状性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资料。男6例(8足),女5例(6足);双足3例,单足8例,左足7例,右足7例;年龄13~17岁,平均15岁。所有患者均采取TCCs切除后行Evans跟外侧延长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距舟覆盖角(TCA)、距-第2跖列角(T-2MT),负重侧位X线距倾斜角(TH)、距-第1跖列角(T-1MT)。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TCA由术前平均22.3°(20°~26°)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0.5°(8°~13°);T-2MT由术前平均17.6°(16°~2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6.5°(5°~11°)。侧位X线TH由术前平均35°(25°~4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7.5°(16°~21°);T-1MT由术前平均15.5°(10°~22°)改善为末次随访时3.5°(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6.5分(50~6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90.6分(75~95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5~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2.0分(0~3分)。结论对于青少年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联合切除后行Evans跟外侧延长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距骨 跟骨 距跟联合 截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自体结构性植结合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修复中、重度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初次采用TKA治疗的15例中、重度内翻膝合并胫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52~75岁,平均58岁.膝关节内翻角17°~29°,平均(26.2°±2.4).术前按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临床评分(20.4±7.2)分,功能评分(21.3±8.5)分.胫骨平台内侧缺损按照Anderson骨科研究所缺损分型,Ⅱ型13例,Ⅲ型2例.均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自体结构性植结合延长杆胫骨假体修复胫骨缺损.术后观察膝内翻角、愈合情况,植块是否移位,及假体松动、下沉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再次采用膝关节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80min,平均(72±6.3)min;术中出血20~55mL,平均(43±8.5)mL.患者均获随访10~32个月,平均(18.7±5.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KSS评定膝关节功能:临床评分(92.2±5.0)分,功能评分(90.6±7.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临床=42.138、t功能=35.254,P值均〈0.01).术后X线片显示:膝内翻角5°~9°,平均(7.6°±1.3),结构植块与平台组织一期愈合,植块无移位、吸收,无假体松动、下沉,无关节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对初次TKA患者,术中采用自体结构性植结合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修复胫骨平台中、重度缺损,可重建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缺损 膝内翻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短缩加压+再延长骨搬移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干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创伤性股骨干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9~60岁[(40.3 ± 12.1)岁]。股骨干骨折部位:近1/3段15例,中1/3段20例,远1/3段17例。缺损类型:开放性骨折后缺损2例,感染性不连29例,萎缩性不连21例。清创截缺损长度3.0~5.8 cm[(4.2 ± 0.8)cm]。24例行Ⅰ期直接断端短缩加压再延长术,28例行截短缩加压、Ⅱ期再延长术(平均间隔时间2.8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创面愈合情况、性愈合时间、外固定指数(EFI)、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检测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末次随访时采用Ilizarov方法与研究应用协会(ASAMI)评分标准对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0~60个月[(36.5 ± 10.3)个月]。伤口创面均Ⅰ期愈合。性愈合时间9~20个月[(14.5 ± 3.8)个月]。EFI为1.2~1.9个月/cm[(1.5 ± 0.2)个月/cm]。术后钉道感染14例(感染率27 %);断端愈合不良1例;2例延长段出现轴向偏移,1例出现延长段矿化不良;2例术后患侧肢体较健侧分别短缩1.8 cm、2.0 cm。末次随访时WBC[(6.0 ± 1.4)× 109/L]、CRP[(6.8 ± 1.7)mg/L]、ESR[(10.5 ± 6.1)mm/h]较术前[(9.2 ± 2.2)× 109/L、(31.7 ± 22.1)mg/L、(45.8 ± 31.3)mm/h]明显降低(P < 0.01)。末次随访时ASAMI评分:愈合优31例,良13例,可8例,优良率为85%;患肢功能优28例,良14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1%。结论Ilizarov短缩加压+再延长骨搬移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干缺损可彻底清除感染或缺血性骨病灶,通过牵张成技术完成断端持续加压促进断端愈合及肢体延长,实现肢体重建并促进性愈合和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骨折 感染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延长技术修复足踝部完全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1例足踝部完全离断伤的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1~47岁。入院后,急诊行断肢再植术,再植过程中,因吻合血管的需要,患肢需要短缩,而致患肢短于健侧肢体。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足趾坏死及足背部皮肤坏死,创面行ALTPF移植术,大多采用单侧ALTPF移植;创面面积较大者采用双侧ALTPF串联移植。待皮瓣成活后,患肢接受Ilizarov延长术,以恢复患肢长度。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复诊、微信联系或电话询问等。结果11例断肢再植术后均成活,所移植ALTPF均成活。随访0.6~3.0年,平均1.8年,所移植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其中6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整形后均得以改善。Ilizarov延长效果满意;术后患者足踝部功能AOFAS平均分为93.8分。结论ALTPF移植联合Ilizarov延长技术修复足踝部完全离断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移植 Ilizarov骨延长技术 足踝部离断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短缩-延长治疗无血管损伤的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用Ilizarov技术短缩-延长治疗的28例无血管损伤的胫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18~69岁,平均36.4岁。均为创伤性骨折,Gustilo Ⅱ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17例。17例合并感染。清创或扩创后创面皮缺损范围4 cm×3 cm~16 cm×5 cm,缺损长度4.5~11.0 cm(平均6.9 cm)。急性短缩3~7 cm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植皮,或术后逐渐短缩创口延迟闭合。术后观察创口愈合、愈合、下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分级按照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标准分别评定。Ilizarov手术相关并发症按照Paley标准分为主要和次要并发症。结果创口愈合时间13~35 d(平均21.9 d),缺损端靠拢时间为0~75 d(平均21.8 d)。所有患者术后获12~45个月(平均20.5个月)随访。延长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9个月);缺损端1例不连,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8.3个月)。ASAMI愈合分级优良率为100%(28/28),ASAMI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3%(25/28)。Ilizarov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57.1%(16/28),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0.7%(17/28),并发症人次平均为1.7个/例。结论Ilizarov技术短缩-延长治疗无血管损伤的胫骨与软组织缺损,可以解决皮肤等软组织缺损修复困难难题,具有简化创口闭合、缺损端愈合较快、愈合率较高、并发症相对较少和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

  • 标签: 胫骨 外固定器 骨延长术 Ilizarov技术 骨短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跟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外侧延长L形切口的50例跟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引起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结果切口并发症人数为12人,比例为24%,对其导致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非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吸烟史、糖尿病、脊柱骨折三大类情况,其中独立危险因素为脊柱骨折。结论对跟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其独立危险因素为为脊柱骨折,另外对于其他两类危险因素应在术前进行积极的控制。

  • 标签: 跟骨骨折 外侧延长L形 切口并发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