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神经镜治疗儿童蛛网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儿童蛛网囊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儿童蛛网囊肿患者在神经镜下行蛛网下腔和脑池与囊肿沟通术和囊肿壁部分切除术.结果14例癫痫患者,11症状未再发作,3例仍发作,继续药物控制.颅骨局部隆起1例及头颅增大1例随访3个月,未见继续增大.行CT和MRl扫描囊肿近消失3例,囊肿体积缩小1/2以上9例,另4例缩小1/3.结论应用神经镜治疗儿童蛛网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内镜 儿童 蛛网膜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囊肿合并囊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蛛网囊肿合并囊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CT表现为均一高密度影,MRI表现为短T1、等T2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蛛网囊肿合并血管扩张出血。结论蛛网囊肿合并囊内出血时影像学表现比较特殊,容易误诊,需仔细鉴别。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囊内出血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蛛网下腔出血并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探查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蛛网下腔出血并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呕吐等,入院后,采用颅脑CT对其进行检查,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检查,患者中有后交通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瘤14例,动脉瘤直径在2—7mm,平均直径(4.26±0.73)mm,经治疗后,有35例患者完全情清醒总有效率为87.5%,有5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包括肺部感染死亡1例,感染死亡1例,高压脑疝死亡1例,同侧颈内动脉死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针对蛛网下腔出血并血肿疑为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需要立即对患者的患部进行检查,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肿 动脉瘤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动脉瘤性蛛网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对照组有效26例(72.2%),死亡10例(27.8%),治疗组有效32例(88.9%),死亡4例(11.1%)。治疗组在有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下腔出血血管痉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提高救治水平。方法33例患者经过临床诊断为蛛网下腔出血,均采取对症治疗、降低压、防止出血等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结论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和综合性治疗对于蛛网下腔出血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死、致残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阿出血 再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56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内科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给予内科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患者经治疗后52例治愈,4例好转。结论防治再出血,降低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内科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蛛网下腔出血(SAH)通常是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下腔所致。其原因以先天性动脉瘤最多见。本文通过对病人采用整体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各方面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起到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蛛网下腔出血患者52例,平均年龄42岁,采取内科治疗方法。结果52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和综合性治疗对于蛛网下腔出血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死、致残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10例,死亡2例。结论蛛网下腔出血病死率较高,护士及时、准确的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对蛛网下腔出血并发症进行密切监测并给予及时治疗,实施有效的对症护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蛛网下腔出血患者15例,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5例患者经过临床有效治疗及其有效护理,患者完全康复。结论分析病因,采用有效临床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原因分析 有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蛛网下腔出血患者40例,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结果:40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SAH)患者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首次DSA阴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8例为中脑周围池非动脉瘤性蛛网下腔出血(PNSH);7例接受MRI检查发现海绵状血管瘤5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其中1例腰穿时出现反复出血后检查颈腰椎MRI发现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对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应进行有选择性的重复造影检查。MRI检查及脊髓造影检查对进一步查明病因有帮助,而对于PNSH的患者则应避免重复造影。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 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血芳酸注射治疗蛛网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蛛网下腔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止血芳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蛛网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止血芳酸注射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止血芳酸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总结了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的36例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心理、病房环境等舒适护理,认为贯穿诊治过程的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不适感,保持其病情稳定,促进其病情恢复。

  • 标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50例经CT或腰穿证实的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经过治疗,临床治愈38例,合并脑梗塞、脑积水症状明显好转、生活部分自理6例,遗留严重残疾1例,死亡5例,3例死于再出血,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对于蛛网下腔出血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结合辅助检查共同判断方能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一旦该病得以确诊,应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蛛网下腔出血临床与CT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72例60岁—82岁的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等因素与头颅CT的资料。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84.7%有明显的诱因,CT阳性率为72.2%,死亡率为33.3%,老年人有高血压史,起病后出现高热、抽搐、意识改变者预后差。老年蛛网下腔出血的本组临床与CT特点如下(1)头痛及脑膜刺激征不十分明显;(2)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突出;(3)CT对多数老年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不仅能确诊,还能确定部位、体积及脑室情况;(4)经过内科的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较好,老年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意识障碍越深,提示预后越差。结论老年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如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得当,其预后较良好。对于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等的患者,虽无典型头痛及脑膜刺激征,也应警惕本病的可能,不能过分地依赖头颅CT,必要时及时进行腰穿。

  • 标签: 老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40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显著降低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