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蛛网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6例蛛网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46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均获得成功。结论针对性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蛛网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临床表现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蛛网囊肿伴发癫痫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82例 蛛网囊肿伴发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 n=41) ,参照组予以常规囊肿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同时将致痫灶切除,较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24%,参照组为 58.54%,组间比较 P<0.05。 结论:在蛛网囊肿伴发癫痫的临床手术治疗中,同时切除蛛网囊肿与致痫灶,能够获得显著疗效,故可将其作为蛛网囊肿伴发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手术 颅内蛛网膜囊肿 癫痫 疗效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MR)脑脊液时空动态分析技术对症状性蛛网囊肿患者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临床确诊的症状性蛛网囊肿患者,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及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进行MR头颅平扫及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T-SLIP)动态MR技术检查,获取影像数据。评价图像质量,记录病灶大小和信号强度,评估邻近脑组织及骨质受压情况。分别判断T2加权像(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及T-SLIP图像上病灶与周围脑脊液流通腔隙的交通情况,评价蛛网囊肿与外界沟通情况。结果:30例患者图像质量均较好,达到评估及诊断标准。T2WI序列及FLAIR序列无法显示囊肿与邻近蛛网下腔的交通情况;T-SLIP图像于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蛛网囊肿与邻近蛛网下腔交界处的脑脊液动态变化,其中22例为非交通性囊肿,8例为交通性囊肿。结论:T-SLIP技术是一种无创有效的鉴别交通性与非交通性蛛网囊肿的方法,可为蛛网囊肿患者术前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 动态分析技术 蛛网膜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采用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疗效与护理。方法80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动脉瘤栓塞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配合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照组动脉瘤栓塞后行腰椎穿刺做脑脊液置换。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颈项强直持续时间(8.34±1.53)h、头痛持续时间(5.54±1.85)d、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时间(6.67±1.45)h、脑脊液压力<180mmH2O(1mmH2O=0.0098kPa)时间(5.56±0.5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65±1.46)h、(7.57±1.78)d、(10.56±1.58)h、(7.45±1.6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43±2.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脑积水、再次出血、脑疝、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全程周密的护理能有效的治疗蛛网下腔出血。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栓塞 持续腰大池引流 護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蛛网下腔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再出血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预防再出血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蛛网下腔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蛛网下腔再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出血吸收治疗出院者22例,死亡8例。结论对老年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及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全面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4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细心护理,治愈和症状好转出院18例,经抢救无效死亡6例。结论蛛网下腔出血加强病情观察并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介入治疗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蛛网下腔出血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满意度、蛛网下腔出血恢复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蛛网下腔出血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介入治疗可更有效地促进蛛网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和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神经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蛛网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蛛网下腔出血患者 82 名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有 29 名蛛网下腔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在两周之内出现,再一次出血的有 10 名;在一个月之内出现这次出血的患者有 6 名;有 8 名患者在 7 到 10 天之内出现了脑血管痉挛;在 2 周之内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有 5 名。结论:两周之内是患者容易出现再出血的重要时期,因此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 ] 蛛网膜 下腔出血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蛛网下腔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涉及到纤溶酶原激活剂、基质金属蛋白酶、微循环变化、脑灌注等消化作用所导致的基底膜 IV型胶原蛋白缺失。早期脑损伤对蛛网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情况具有决定性作用,早期脑损伤的生理、病理等变化主要包括细胞死亡途径、免疫炎症途径、氧化应激反应、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全脑缺血等。本文主要对蛛网下腔出血后患者早期脑损伤情况展开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蛛网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外伤性蛛网下腔少量出血在文献上报道很少。本文通过185例CT影像片分析并与临床证实的蛛网下腔少量出血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①脑沟油刷状高密度改变;②侧裂池角底部点片状高密度阴影;③在小脑幕一侧或双侧“Y”状或彗星尾状高密度改变;④纵裂池增宽呈条带状高密度改变;⑤环池,四叠体池一侧或两侧断续状,条状高密度阴影。

  • 标签: 蛛网膜下腔 少量出血
  • 简介:蛛网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的治疗手段,因为SAH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早期脑损伤(earlybraininjury,EBI)、迟发性脑损伤(delayedbraininjury,DBI)、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而炎症反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并且炎症反应严重地影响SAH的预后,因此减轻炎症反应也就成为治疗SAH的一条重要途径.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炎症反应 早期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意义。方法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对106例原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53)。结果观察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为96.23%,对照组利用CT扫描检出率为79.2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这种检测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对于选择恰当的方案并实施进一步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舒适组各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舒适度评价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舒适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舒适度评分是(6.8±1.1)分,舒适组是(8.4±0.7)分,舒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舒适组是97.8%,舒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蛛网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开展。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放射影像对原发性蛛网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蛛网下腔出血患者46例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3例,予以3D-CTA诊断)和研究组(23例,予以3D-DSA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影像对原发性蛛网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适用于病灶直径较大的患者,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放射影像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方案进行,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7d、14d头痛持续分别为8(26.67%)、3(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7d、14d头痛持续分别为20(66.67%)、12(40.00%),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蛛网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在引起蛛网下腔出血的病因中动脉瘤破裂占50-85%,现在多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极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甚至形成脑疝等并发症。急性期及术后科学的临床护理,可极大地降低死亡率。本文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急性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有蛛网下腔出血的新生儿患儿临床诊断中,CT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患有蛛网下腔出血的新生儿患儿为对象,给予所有患儿CT诊断,对患儿的病变类型及特点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被确诊,其中39例患儿为原发性出血,其余6例患儿为蛛网下腔继发性出血,有25例患儿合并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还有7例患儿出现脑部积水症状。结论针对新生儿蛛网下腔出血患儿的诊断方式选择而言,让患儿接受CT扫描诊断的效果较好,该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新生儿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