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的沟通技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血站献血青少年共计50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言语沟通技巧、人文关怀、预防突发事件和全局掌控意识等,调查患者献血满意率,通过一年随访调查得出重复献血率。结果血站选取的500名青少年献血献血成功,且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满意498例,总满意率为99.6%,且青少年献血感觉较好,经一年随访后重复献血2~3次青少年412例,重复献血率为82.4%。结论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通过沟通技巧与青少年献血良好、有效沟通,能够消除青少年献血献血恐惧感和紧张感,提高青少年献血愉悦感,有利于其顺利献血的同时,重复献血率在青少年中明显提高。

  • 标签: 采供血护理人员 青少年献血者 沟通技巧
  • 简介:重庆市卫计委召开《重庆市献血条例》新闻发布会,修订后的《条例》已于6月1日实施。新《条例》鼓励市民无偿献血献血今后所有的临床用血都将免交供血成本费,其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也将直接受益。

  • 标签: 无偿献血 重庆市 福利 《条例》 新闻发布会 直系亲属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复献血、初次献血的血液检测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建立起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复献血的血液合格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初次献血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9.52%,2、3次献血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是5.38%、3.85%;献血的抗-HCV、抗-TP、抗-HIV、HBsAg这几项的检测情况并没有多大差别。结论初次献血的血液合格率相对较低,重复献血献血的血液合格率相对较高,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重复献血属于低危献血人群,应该将这部分人群组建成献血队伍,进而使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重复献血者 初次献血者 血液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调查无偿献血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在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之间所有的无偿献血之中随机抽取200位无偿献血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无偿献血的个人基本信息、献血认知、献血态度等情况。共下发200份调查问卷表,200份全都完整收回,结果表明种种因素都会对献血献血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无偿献血还没有完全了解关于献血的常识,对于献血认知度不高。相关献血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关于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无偿献血认知对献血献血行为的影响,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报告。

  • 标签: 无偿献血认知 献血者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心理的情况,找到行之有效的宣传招募方法。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之间,采选我站自制心理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我站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随机抽取300份心理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献血献血的心理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后,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男性与女性性别比较差异不大,同时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献血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和年龄在36~55岁之间的两个年龄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爱心奉献心理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献血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健康投资心理与免费体检心理。占比较小的为防病心理以及尝试心理,占比最小的为隐匿心理,各项心理情况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18~35岁年龄段的献血进行爱心、奉献精神宣教,可以更容易让人加入到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心理 调查 招募
  • 简介:摘要我国于上世纪末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符合要求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以便为挽救重症危急病人做出贡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偿献血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社会角角落落。当前广大民众献血意识有所增强,为了更好的推动献血工作顺利进行,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献血献血服务中的重要性,便于广大民众在献血过程中感受到尊重,继而成为固定献血,壮大献血队伍,打造和谐友好的新型社会。

  • 标签: 献血服务 保留献血者 无偿献血 尊重
  • 简介:目的探讨本地区献血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原因和特点,为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健康献血进行血型鉴定,将正反定型不合的血液标本送血型参比室做进一步鉴定,并分析原因和特点。结果285282例血液标本中,共检出ABO正反定型不合375例,阳性率0.131%,其中男性阳性率0.104%,低于女性阳性率(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原因分析中,特异性抗体引起的295例,占78.7%;冷凝素干扰28例,占7.5%;非特异性抗体21例,占5.6%;抗-M(26.1%)、冷抗体(23.4%)及ABO亚型(20.7%)等是引起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特异性抗体;AB型中的AxB亚型(27.9%)、A2B亚型(13.1%)和B型中的B3亚型(11.5%)等是引起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常见ABO亚型。结论献血人群有一定的ABO正反定型不合发生率,多种原因可导致ABO正反定型不合的发生,通过准确的血型鉴定和原因分析,才能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重要的建议。

  • 标签: 血型鉴定 疑难血型 不规则抗体 ABO亚型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献血动机及其招募途径。方法:选择无偿献血的高校学生5000名调查,评估献血动机,总结招募途径。结果:男性与女性在献血动机帮助别人、献血光荣、奖励回报三个方面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校学生属于无偿献血比较重要的招募途径之一,可加大教育,促进献血事业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动机 招募途径 性别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梧州市无偿献血献血前淘汰的原因。方法收集梧州市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站18~55岁无偿献血38557人,对其样血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淘汰1872人,平均淘汰率为4.86%,其中2017年7月的淘汰率最高,淘汰原因最多的是ALT快检。结论血站需做好征询工作和制定检查项目,排除高危人群,降低献血的不合格率,缩短献血等候时间,提高献血的热情。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淘汰 HBsAg快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不同献血次数机采献血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及其与血小板捐献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科学组织开展血小板捐献采集工作以及对血小板捐献的健康保障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随机选取148名机采献血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2017年献血次数分为1~9次组,研究不同献血频率对各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2017年血液捐献频率的增加,献血体内SF含量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7年献血9次铁缺乏率高达73%。结论固定单采献血铁营养状况与献血频率密切相关。一年内捐献4次机采血小板铁缺乏比率明显上升。

  • 标签: 血小板 献血者 血清铁蛋白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其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献血200例,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0月,根据其献血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献血中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献血中则接受心理护理,对比2组献血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偿献血接受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将其献血反应几率降低,提高其献血满意度,意义重大。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车献血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至采血车献血的人群500例(2016年3-2017年2月期间),对采血车出现献血反应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共有21例,发生率为4.20%(21/500);发生献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可对献血给予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护理,帮助患者提高献血的健康知识,促进安全献血。结论采血车献血引发献血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实际护理时应明确献血反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献血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车 献血反应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降低献血反应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血站献血的32例献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献血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献血反应。结果干预组献血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献血的VAS评分为(2.1±0.1)分,普通组献血VAS评分为(4.2±1.8)分,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干预在提高献血舒适度、满意度、改善疼痛感受方面的价值,为献血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心血站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献血192例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96例的观察组(舒适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献血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舒适度以及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利于献血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疼痛程度的减轻,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舒适度 献血 疼痛程度 满意度 舒适护理
  • 简介:【 摘要 】 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数逐年增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5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 , 选择了两个采血点,共 1000 例进行无偿献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在观察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两组的献血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是在观察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0.4%, 在对照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1.0%, 将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是针对无偿献血,利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他们的献血反应 , 是且效果显著 , 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献血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方法研究解放军西安血站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数据,分析献血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提高了献血再次献血的比率。结论在献血招募中,提高护理质量等因素可提高献血进行再次献血的几率,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质量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献血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200位献血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出现献血反应的比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持续献血情况。方法选取我站292例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为研究对象,按献血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护理干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知晓血小板作用、愿意成为固定机采血小板献血、一年内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发生率所占比例,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献血安全有顾虑所占比例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则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充分促进其献血知识知晓度及献血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在招募及保留献血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机采血小板献血 持续献血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工作人员对献血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7年7月—2018年3月无偿献血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0名献血。对照组给予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献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献血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站采血当中,护理人员为献血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站采血 护理人员 献血者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