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受冬季气候的影响,行唐县大部分羊只普遍发生以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后肢瘫软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该病在相邻县区也普遍发生,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现将诊治的一例绵羊链球与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如下,愿与同仁共同商榷。

  • 标签: 绵羊链球菌病 混合感染 胸膜肺炎 诊治 冬季气候 呼吸困难
  • 简介:B族链球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母亲胃肠道和生殖道的定植。目前对存在危险因素的妊娠妇女有两种筛选方案:高危因素评估方案和普遍筛查方案;美国等国家采取产时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措施,使早发型B族链球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对晚发型疾病的发病率影响不大。抗生素预防性治疗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需依据菌株药敏结果选择药物。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需积极研发其他的预防措施来预防B族链球感染

  • 标签: B族链球菌 早发型疾病 产时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新生儿B族溶血性链球(GBS)感染的临床特征,提高因GBS感染所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资料,回顾分析GBS感染的88例病例,分析患儿的围生期因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GBS感染所致的败血症18例(其中15例为早发型感染,3例为迟发型感染),GBS感染所致的肺炎70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86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GBS是引起新生儿围生期侵袭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积极预防和抗感染治疗是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

  • 标签: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 新生儿
  • 简介:2013年4月,西平县某猪场保育猪群发病,病猪出现体温升高、呕吐、腹泻,个别出现神经症状,很快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笔者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集病料,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伪狂犬病和链球病混合感染.1临床症状断奶仔猪分群10d开始发病,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以上,个别猪关节肿大,站立不稳,浑身颤抖,耳、四肢末梢及肛门周围皮肤发绀,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四肢划动、头往后仰,发病后3~4d相继死亡。发病后用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 标签: 猪伪狂犬病 混合感染 链球菌病 诊治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链球作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部位,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致死率较高(在细菌性脑膜炎中)。方法对我院185株肺炎链球标本用生物-梅里埃API反应板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肺炎链球分布广耐药率升高。结论肺炎链球由于特殊结构产生厚荚膜,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且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厚荚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在产前患有B族溶血性链球带菌现象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20名孕妇,于孕17~19周后在阴道下段及肛周取样,种植于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中,再进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地培养,最后实施PCR检测方法。其中有60例为GBS阴性者为对照组,剩余60例GBS阳性者为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随访观察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和早产等情况。结果①对照组GBS阴性孕妇阴道炎发生率为56.66%,而阳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为33.33%,两组经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GBS的带菌率为6.3。结论GBS带菌增加了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和宫内感染等情况,所以妊娠中晚期孕妇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好的影响。

  • 标签: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利用腹腔注射链球Streptococcussp.的方式制造链球胁迫模型,研究了链球胁迫对体质量(100±10)g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谷丙转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表明链球感染后罗非鱼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 标签: 链球菌 罗非鱼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荧光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法用于产前筛查B族链球(GBS)感染的检验效果。方法收集500例孕34-37周孕妇阴道肛门拭子,分别进行GBS核酸检测(PCR)及细菌培养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500例样本中,PCR技术检测GBS阳性43例,阳性率8.6%,细菌培养法检测GBS阳性26例,阳性率5.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测序法对照,PCR技术正确占89.5%,细菌培养法正确占10.5%,差异有显著性(P<0.05);PCR技术与细菌培养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99.6%和61.0%、99.8%,二者敏感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前B族链球检测,PCR技术明显优于细菌培养法,其阳性率高、准确性大、敏感性好,检测速度更快。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细菌培养 B族链球菌 围产期 阳性率 敏感性 准确性
  • 简介:链球病是由溶血性链球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其特征主要是患羊下颌淋巴结肿大、咽喉肿胀、各脏器出血、大叶性肺炎、胆囊肿大等。笔者临床曾见过一起藏系羊链球病,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链球菌病 藏系羊 防治 诊断 溶血性链球菌 热性传染病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及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及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肺炎链球肺炎后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感染程度与血清铁、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只远交群大鼠(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3组为试验组,经口气管插管注入低、中、高3个梯度的菌液(通过菌量梯度反映肺炎感染严重程度),同时设1组未经口气管插管注入菌液对照组,观察第3、5、7天4组大鼠平均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各试验组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高菌量组血清铁水平第3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即显著下降(P=0.009,P=0.005),低菌量组第5天时血清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中、高菌量组血红蛋白水平第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6),低菌量组血红蛋白第3、5、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量梯度与血清铁含量平均值呈负相关(r=-0.65、r=-0.53、r=-0.61),不同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平均值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肺炎链球感染可导致大鼠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铁水平存在相关性(感染越重,血清铁水平越低),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肺炎链球菌肺炎 大鼠 血清铁 血红蛋白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已婚。因间歇发热、咳嗽、咯痰半年,胸闷、胸痛、气短1个月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稠痰,伴畏寒,无寒战,体温最高达39.6℃,自服退热药后出汗,热可退,数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于当地医院诊治,未见好转。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球菌临床感染情况及肠球菌的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肠球菌感染。方法就我院在近期内临床各科室收集的76份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就患者肠球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同时采取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76份标本中合计检出肠球菌146株,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粪肠球菌(56株)和屎肠球菌(79株),此外,还检出11株其他种类的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敏感;屎肠球菌对利柰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敏感。结论不同肠球菌感染患者的其菌株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应加强细菌监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对患者合理实施抗生素治疗,这样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肠球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避免在护理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人时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方法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合理安排各项治疗、护理,保护好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加强相关科室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避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08年来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本院临床分离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8年我院分离到110株CNS,其中血液和分泌物标本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0.0%和36.36%。药敏结果表明,各型CNS对万古霉素仍保持100%的敏感率,对利福平的敏感率较高,为90%;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0%、8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70%。其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为44.5%。结论CNS已为重要医院感染菌,且多重耐药,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2008年欧洲抗生素耐药监测系统(EuropeanAntimicrobialResistaneeSurveillanceSystem,EARSS)的24个参与国,MRSA比率仍超过10%;其中11个国家超过25%。而且,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MRSA感染患者预后较MSSA感染患者差。严重医院MRSA感染,如菌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病死率和并发症风险尤其高。对于这类感染的最佳治疗仍然是一项挑战。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严重感染 PNEUMONIA 医院获得性肺炎 MRSA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监测与葡萄球菌A蛋白快速检验。方法选取100株SA菌株,分析其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构建金属螯合免疫磁性微球,测定所有菌株的表面形态、表面集团吸收峰以及大小,采用磁性微球分析SPA,用于SA检测,总结经验。结果所有SA菌株分离自痰液56例,分泌物32例,血液7例,胆汁2例,器械导管3例。经检测发现46例甲氧西林敏感SA。在耐药率方面,对青霉素G(93%)、庆大霉素(23%)、左氧氟沙星(13%)、红霉素(54%)、克林霉素(56%)。剩余54例甲氧西林耐药SA,在耐药率方面,对青霉素G(92%)、左氧氟沙星(61%)、复方磺胺甲恶唑(21%)、庆大霉素(29%)、克林霉素(76%)。磁性微球的分散性较好,对于SA样品的检测灵敏度教导,达到100CFU,并且在特定情况下可保持3周较高活性。结论经过检测研究表明SA菌株在耐药性方面较强,免疫磁性微球技术在SA的迅速检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离检验技术 快速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11天大鼠,经小脑延髓池进针,注射浓度为3×108cfu/ml的脑膜炎奈瑟球菌混悬液,复制脑膜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治疗组(氨苄青霉素钠200mg/kg)、穿心莲内酯组(50mg/kg)、激素组(地塞米松1mg/kg)。连续给药6天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膜组织p65和IκBα表达水平。结果:50mg/kg穿心莲内酯和激素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平均最高体温增量、血浆脂多糖水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65表达水平低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而IκBα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和单用抗生素组。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脑膜炎奈瑟球菌感染大鼠经抗生素治疗后的内毒素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B炎症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脑膜炎奈瑟球菌 脂多糖血症 核因子-B
  • 简介:新生儿的各个系统发育未成熟,免疫系统不完善,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各种感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是一种危及医院临床工作的一件重要而且棘手的事情,新生儿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家庭经济负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爆发流行 感染性 葡萄球菌 调查 脐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