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链球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APSGN患者4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以学龄儿童较为常见,为典型病例,经治疗后6-8周补体恢复正常。肾功能治疗后1-2周呈正常恢复,入院时双肾B超呈程度不等的增大,治疗4周后29例恢复正常,1例肾积水。结论针对急性链球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急性链球菌感染 肾小球肾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炎链球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饮食,入量不足者给以静脉输液。可根据高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给予对症处理。尽量不用退热剂,避免大量出汗,影响临床判断。咳嗽剧烈者应用镇咳药。胸痛剧烈者可酌情应用少量镇痛剂。有低氧血症者,应予以吸氧。

  • 标签: 肺炎链球菌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痰标本中肺炎链球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肺炎链球纸片扩散(K-B)法和MIC法检测82株肺炎链球耐药性,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肺炎链球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0.24%、84.15%和80.49%,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7%、95.12%,91.46%和73.17%。结论肺炎链球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耐药,临床不能凭经验用药,应根据实验室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幼儿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变形链球(S.mutans)荧光素酶(luc)基因报告株构建方法,拟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S.mutansUA159乳酸脱氢酶(ldh)基因及其上游部分约1100000片段克隆至自杀质粒pFW5-luc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并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采用自然转化的方法,实现重组自杀质粒和S.mutansUA159同源序列的单次交换。结果经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分析,筛选出具有报告活性的S.mutansldh-luc基因荧光报告株。结论成功构建了S.mutansldh-luc基因荧光报告株。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荧光素酶 同源重组 ldh—luc荧光报告株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用灭活肺炎链球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的方法,观察肺炎链球对单核细胞MMP-12表达的影响。得出结论实验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灭活肺炎链球上调入外周血单核细胞MMP-12的表达;此上调作用与细菌作用浓度呈相关性;MMP-12可能在单核细胞从循环系统迁移到肺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单核细胞 MMP-12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嗜热链球(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对低蛋白浓度、双氧水及抗生素等因素的抗逆性,为产品研发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添加9ppm双氧水和蛋白含量为2.3%的鲜奶作为试验组,正常无添加双氧水和蛋白含量为2.9%的鲜奶为对照组,测定菌株发酵时间和酸奶质构差异,评价菌株对低蛋白浓度和双氧水的耐受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参比菌株,测试菌株对5大类(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类)共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于低蛋白、双氧水和抗生素等条件的抗逆性存在较大差异,少量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所有菌株对林可霉素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表现敏感。

  • 标签: 嗜热链球菌 双氧水 低蛋白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htrA、clpP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耐酸性的影响。方法变异链球标准株及htrA缺陷株、clpP缺陷株培养至对数中期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5h预酸化处理(pH=5.5),一组作为对照组在普通乳酪消化胨酵母(TPY)培养液中处理5h,然后将两组菌株在致死性酸环境(pH=3.0)处理3h,每隔1h取菌液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活菌数,计算得到生存率,统计学分析。结果3h内,未经预酸化处理三种菌株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酸化处理后,与标准株相比htrA缺陷株和clpP缺陷株生存率都有下降(P〈0.05),两种缺陷株相比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酸化处理的标准株和htrA缺陷株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未经预酸化处理(P〈0.05),预酸化处理对生存率的影响大于两种基因分别缺失(P〈0.05)。结论与变异链球标准株相比,htrA缺陷株和clpP缺陷株耐酸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htrA基因 clpP基因 耐酸性
  • 简介: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膜后,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膜形成的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的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膜开始形成后,其生物膜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生物膜的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呋喃C-30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变形链球(S.mutans)密度感应系统信号蛋白的体外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口腔S.mutans密度感应感受态刺激因子(CSP)信号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合成蛋白.质谱分析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对比观察CSP信号蛋白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分析CSP信号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化学合成纯化S.mutansCSP蛋白分子.加入CSP信号肽后.S.mutans生物膜呈团状密集分布.细菌之间存在厚实的黏性胞外分泌物.细菌黏连呈链团状。结论成功合成口腔S.mutansCSP信号蛋白.该蛋白肽具备促进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生物活性。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密度感应 信号肽 化学合成
  • 简介:患儿女,1岁1个月,因'咳嗽1周,呻吟伴口唇青紫3d'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病初伴有发热,家长自行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小儿感冒冲剂、止咳糖浆).患儿体温下降,咳嗽缓解,但精神食欲下降,活动减少,3d来伴有呻吟、口唇青紫未就诊.

  • 标签: 小儿麻疹 感染例 球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9月葡萄球菌感染病人73例(男性5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岁(18—60岁),单用或联合应用夫西地酸静脉滴注,每天3次,疗程7-21天。结果应用夫西地酸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夫西地酸是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 标签: 夫西地酸 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肠球菌致病机理及感染与各类疾病的关系,得出结论开展肠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肠球菌感染的发生及耐药株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新靶点抗菌药物的研发及临床抗菌新疗法的开展。

  • 标签: 肠球菌 致病机理 感染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利奈唑胺组使用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使用糖肽类或β-内酰胺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利奈唑胺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失败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奈唑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特点,统计所得到的各项数据。结果3年来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茵460株,分别来源于痰液(42.60%)、伤口分泌物(26.27%)、体液(15.32%);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率,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和新型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同时检出菌株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医院应切实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耐药株的增长。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茵医院感染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培养凝固酶阳性球菌(金葡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改变。方法检测37例血培养金葡菌感染患者和41例血培养凝固酶阴性球菌感染患者血浆的PT、APTT、FIB、D-二聚体,并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金葡菌组与凝固酶阴性球菌组、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均延长(P<0.01),D-二聚体浓度升高(P<0.01),FIB含量降低(P<0.01)。凝固酶阴性球菌组与健康组比较,APTT、D-二聚体均有显著差异(P<0.01),PT、FIB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培养金葡菌感染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PT、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含量升高,FIB含量降低。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长期以来,万古霉素是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的金标准。但近年来已出现对万古霉素不敏感和耐药MRSA菌株,万古霉素在治疗上述感染中的地位需要重新评估。无论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中,MRSA所致感染迅速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重症MRSA感染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治疗 选用药 MRSA菌株 万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