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我院对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手术2个月出现切口感染,产生窦道,经消炎并对症局部换药,护理中避免剧烈运动,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其余患者预后良好,随诊1~4年未发现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对疗效满意。结论作为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消除其焦虑情绪;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养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习惯;翻身时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逆流;鼓励并指导其开展手足活动。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围手术期护理的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来我院进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行全面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69%;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08%,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围手术期护理在脊柱矫形围手术期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矫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的方式 总有效率 显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矫形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脊柱患者76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n=38)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脊柱功能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而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4%),较对照组(81.58%)高(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老年退变性脊柱进行脊柱矫形治疗的过程中,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运用,有效改善脊柱功能和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脊柱矫形术 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脊柱手术后的患者发生呕吐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从2015年7月期间至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脊柱患者中选取60例,针对其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改善情况、类型、禁食时间等进行分析,探讨和术后呕吐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改善情况和术后呕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组内患者的呕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类型、禁食时间与呕吐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在脊柱手术后影响患者发生呕吐的因素,因此做好术前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对于预防患者术后呕吐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术后呕吐 脊柱侧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后路矫形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摘要全球2%~4%的青少年罹患脊柱,其中进展严重的患者需接受脊柱后路矫形。此类手术耗时长、创伤大、失血失液量多,因此优化中液体管理策略,以避免中液体超负荷或容量不足对发育阶段青少年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策略尚无定论。文章围绕青少年脊柱后路矫形中的输液及输血策略,包括容量监测指标、补液方式、液体种类、血液保护、输血指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弯 矫形外科手术 术中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 综合优质护理 应用在行 脊柱矫形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96 例行 脊柱矫形 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8 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综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 实验组患者 VAS 评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 P < 0.05 。 结论: 将 综合优质护理 应用在行 脊柱矫形 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中具有明显护理效果,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还能患者缩短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降低其经济负担,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弯矫形术 优质护理的 综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一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矫形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对一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矫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配合的护理重点及要点。结果:手术过程顺利,中无并发症,矫正效果良好。结论:术前访视、充分准备、中安全合适的手术体位、熟悉手术过程、准确的手术配合、仔细观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手术矫正脊柱的效果.方法定期随访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矫正脊柱8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适应证、式选择原则.结果75例平均18个月随访,矫形效果满意,实现了真正的三维矫形.结论Rissersign0~1度的病例,宜首选前路矫正.前路矫正不仅适用于腰段与胸腰段,也适用于KingⅢ、Ⅳ及Ⅰ、Ⅱ型.严重的需前、后路联合手术矫形内固定.

  • 标签: 脊柱侧弯 前路器械 三维矫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优质护理措施在脊椎矫形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脊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不同分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成功率、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矫形患者围期实施综合优质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减少围期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椎侧弯矫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后协助患者站立对降低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8天在5分钟之内摇高床头,协助患者站立;实验组采用三步法的方法协助患者站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次坐起和下地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三步法站立协助患者坐起,能有效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三步法 站立 体位性低血压 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98-02
  • 简介:摘要硬膜外麻醉是椎管内分娩镇痛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常以体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和脊柱解剖学结构为定位依据,但在某些合并肥胖症或严重的脊柱畸形患者中,难以触及的骨性标志和异常解剖学结构使得传统的定位方法失效,此时盲目地放置硬膜外导管可能困难并且不安全。本文报道1例脊柱矫形后产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运用超声辅助定位穿刺椎间隙,减少了硬膜外腔插入尝试的次数,改善了分娩镇痛的质量,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可为脊柱术后产妇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提供良好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畸形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矫形病患各项护理指标,为全面完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矫形病患102例,对其实行全程护理指标监测分析处理。结果在术前训练中,病患对于各项训练项目的依从性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5。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高热、尿管延迟拔除等。结论针对脊柱矫形病患,需着重加强其全程护理管理,增强病患术前训练依从性,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患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 标签: 脊柱侧凸矫形术 全程护理监测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脊柱矫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7月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脊柱矫形手术的患者121例,根据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情况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除后接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1,按患者体重加入昂丹司琼4~8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A组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50mgbid;B组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00mgbid.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但B组爆发痛解救药物使用量少于A组.结论:联合芬太尼,氟比洛芬酯50mgbid与氟比洛芬酯100mgbid镇痛效果类似;联合芬太尼,使用氟比洛芬酯50mgbid在脊柱矫形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脊柱侧弯矫形术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脊柱患者通常容易伴有心肺功能的异常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术前要注意做好检查和准备。中麻醉要着重抓好几个方面:气道管理,中体位,体温,大量失血的预防处理,脊髓功能的监测,术后注意呼吸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镇痛。

  • 标签: 脊柱侧弯 麻醉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矫形后神经功能的评估和护理。文章首先介绍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的概念和手术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神经功能评估方法、护理要点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文章指出,通过合理的神经功能评估方法、针对性的护理要点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患者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矫形术 神经功能评估 护理要点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患儿行后路截骨矫形内固的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先天性脊柱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单节段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患儿的总血容量。住院期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显性失血,术后根据OSTHEO公式计算患儿隐性失血。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矫正的Cobb角及后凸角、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年龄(7.3±2.3)岁,手术时间(162±56)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手术矫正率78.4%。患儿围手术期失血总计(568±208)ml,占总体血容量的42.3%,其中显性失血(334±193)ml,隐性失血(234±199)ml,分别占总体失血量的58.8%和4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与围手术期出血量密切相关。术前Cobb角≥40°、手术范围≥4个节段、手术时间≥140 min的患儿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性别、后凸角度、矫正的角度、置钉数量、术前血常规、凝血等指标与围手术期出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脊柱患儿围期出血量多,其中隐性失血的比例较高;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手术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大量失血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矫形 失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悬液预先洗涤法预防小儿脊柱矫形中高钾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脊柱畸形患儿32例,均择期行脊柱畸形矫形。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试验组中异体红细胞悬液经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输入,对照组中常规输入异体红细胞悬液。检测两组患儿术前、输血前、输血后和术后血钾。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输自体血、尿量、中出血量、异体血量、出入量及中血钾>5.0 mmol/L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输自体血、尿量、中出血量、异体血量和出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输血前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术后血钾明显高于输血前[(4.5 ± 0.7)和(3.9 ± 0.3)mmol/L比(3.7 ± 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后血钾明显高于输血前[(3.9 ± 0.2)mmol/L比(3.8 ± 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后血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例患儿发生一过性血钾>5.0 mmol/L,其中1例患儿血钾>6.7 mmol/L,中发生心跳骤停;试验组未发生血钾>5.0 mmol/L。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红细胞悬液预先洗涤法用于小儿脊柱矫形可明显降低患儿输血后血钾,有效避免中高钾血症的发生。

  • 标签: 高钾血症 儿童 脊柱侧凸 血液成分输血 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脊柱矫形患者情绪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脊柱矫形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20.00%)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分值均比干预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脊柱侧弯 心态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