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后路矫形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摘要全球2%~4%的青少年罹患脊柱,其中进展严重的患者需接受脊柱后路矫形。此类手术耗时长、创伤大、失血失液量多,因此优化中液体管理策略,以避免中液体超负荷或容量不足对发育阶段青少年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策略尚无定论。文章围绕青少年脊柱后路矫形中的输液及输血策略,包括容量监测指标、补液方式、液体种类、血液保护、输血指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弯 矫形外科手术 术中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脊柱矫形患者情绪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脊柱矫形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33%)与对照组(20.00%)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分值均比干预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脊柱侧弯 心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患者矫形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19年我院骨科收治的12例脊柱矫形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并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2例患者均已进行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在手术前后精心的护理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未发生有并发症。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呼吸功能护理、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实验训练等术前护理措施,以及病情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胃肠道护理、功能锻炼等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脊柱患者矫形手术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AIS)后路矫形(PSF)中大量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PSF的1 896例AIS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根据患者中失血量分为大量失血组[估计失血量(EBL)/估计血容量(EBV)≥30%]和非大量失血组[EBL/EBV<3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 896例行PSF的AIS患者中,男298例、女1 598例,年龄(14.5±1.7)岁,其中633例(33%)发生中大量失血。与PSF中大量失血相关的因素有:性别、术前体质指数(BMI)、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前Cobb角、手术持续时间、固定融合节段数、置椎弓根螺钉数、中是否行胸廓成形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中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长≥4 h(OR=4.311,P<0.001)、融合节段数≥10个(OR=4.044,P<0.001)、中行胸廓成形(OR=2.174,P=0.019)、术前BMI≤18.1 kg/m2(OR=2.094,P<0.001)、术前PLT≤186.5×109/L(OR=1.480,P=0.009)、术前INR≥1(OR=1.531,P=0.003)和术前Cobb角≥53°(OR=1.306,P=0.036);而中使用氨甲环酸(OR=0.770,P=0.047)和右美托咪定(OR=0.653,P=0.008)则是中大量失血的保护性因素。此外,大量失血组在术后住院时间(P<0.001)、术后切口引流量(P<0.001)、术后异体血输血率(22.7% 比14.3%,P<0.001)、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90.3%比80.7%,P<0.001)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次数(P=0.006)均高于非大量失血组。结论手术持续时间较长、融合节段数目较多、BMI较低、术前PLT较低、术前INR较大、术前Cobb角较大及中行胸廓成形均是AIS患者行PSF中大量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使用氨甲环酸和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中大量失血的风险,中大失血影响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中大量失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先天性脊柱凸患儿后路截骨矫形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先天性脊柱凸后路矫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失血量,患儿分为大量失血组(A组,失血量/血容量≥30%)和非大量失血组(B组,失血量/血容量<3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儿,A组29例,B组79例。两组患儿术前Cobb角、BMI、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BMI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BMI、Cobb角较大、手术时间长、手术节段多是先天性脊柱凸后路截骨矫形患儿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失血,手术 儿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期三柱截骨矫形用于脊柱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脊柱凸伴脊髓纵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为Ⅰ型组(31例)与Ⅱ型组(31例)。两组患者均施行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比较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术后并发症。结果:Ⅱ型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围期输血量低于Ⅰ型组(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nke 1A和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中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选择策略,并分析发生远端叠加现象(adding-on,AO)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治疗Lenke 1A型(45例)和Lenke 2A型(40例)共8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女70例,男15例;手术时年龄为(14.4±2.2)岁(范围10~18岁);随访至少2年。LIV均选择为远端充分触及椎(last substantially touching vertebra,LSTV)近端1个椎体(LSTV-1)。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凸Cobb角、胸长度、顶椎位置、LIV旋转及偏移骶骨正中线(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等指标。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远端叠加现象分为两组,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Lenke 1A和2A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85例AIS患者随访时间为(37.8±16.3)个月(范围24~95个月),主胸Cobb角为51.9°±6.8°(范围42°~85°)。末次随访时36例(42.4%)患者未发生远端叠加现象,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Lenke 1A型患者,融合至LSTV-1出现远端叠加现象的危险因素包括低Risser征(t=2.730,P=0.005)、长胸(t=1.930,P=0.030)、胸顶椎位置偏低(t=1.734,P=0.045)、术前LSTV-1旋转及偏移较大(t=2.319,P=0.013;t=3.288,P=0.001)和术前冠状面失平衡(t=1.729,P=0.046)。Lenke 2A型患者,远端固定至LSTV-1时远端叠加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低Risser征(t=2.246,P=0.015)、术前LSTV-1旋转及偏移较大(t=2.534,P=0.008;t=1.972,P=0.028)和术前冠状面失平衡(t=1.702,P=0.048)。结论对于骨龄未成熟、术前LSTV-1旋转和偏移较大及冠状面失平衡的Lenke 1A/2A患者,远端融合至LSTV-1术后发生远端叠加现象的风险较大;长胸伴低位顶椎也是Lenke 1A型患者远端融合至LSTV-1术后远端叠加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低骨龄、术前LSTV-1旋转和偏移较大、冠状面失平衡、型不典型(长胸伴低位顶椎)的Lenke1A/2A型患者,LIV应选择为LSTV,其余患者远端可安全地融合至LSTV-1。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脊柱患者后路矫形中,异体悬浮红细胞(ASRBC)输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后路矫形的437例脊柱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154例,年龄为(12.2±4.5)岁;女性为283例,年龄为(12.8±3.9)岁。按照患者中ASRBC输注量,将其分为ASRBC>3 U组(n=160)和ASRBC≤3 U组(n=27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患者的脊柱类型、病程、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中ASRBC、异体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等临床病例资料。以上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根据资料类型选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者χ2检验。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以及既往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将脊柱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后路矫形中ASRBC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纳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或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437例儿童和青少年脊柱患者后路矫形中ASRBC输注量为(3.24±1.90)U。ASRBC>3 U组患者的中总输血量、ASRBC输注量,以及异体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率,分别为1 300 mL(993~1 850 mL)、(5.3±1.7)U、51.3%(82/160)、30.6%(49/160)、4.4%(7/160),分别显著高于ASRBC≤3 U组的550 mL(310~750 mL)、(2.1±0.7)U、7.2%(20/277)、1.4%(4/277)、0.4%(1/27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4.0、P<0.001,t=112.5、P<0.001,χ2=109.9、P<0.001, χ2=81.0、P<0.001,χ2=9.1、P=0.004)。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脊柱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年龄、脊柱类型构成比、病程、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P<0.001,χ2=8.7、P=0.013,Z=5.1、P<0.001,t=12.5、P<0.001,Z=12.6、P<0.001)。③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OR=1.136,95%CI:1.002~1.287,P=0.047),病程延长(OR=1.013,95%CI:1.005~1.020,P=0.001),罹患特发性脊柱(OR=5.249,95%CI:1.219~22.599,P=0.026),中出血量增多(OR=1.004,95%CI:1.003~1.005, P<0.001)为脊柱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后路矫形中ASRBC输注量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中出血量较大的特发性脊柱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行后路矫形时,其中ASRBC的输注量较大。可根据脊柱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预估其后路矫形中ASRBC输注量,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备血。

  • 标签: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输血 红细胞输注 危险因素 脊柱侧凸,特发性 青少年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矫形中发生严重神经并发症的自然转归及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7 851例脊柱畸形患者接受矫形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生单或双下肢全瘫或不全瘫等严重神经并发症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31例;年龄为25.0±16.3岁(范围6~71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6例,先天性脊柱凸22例,神经肌源性脊柱凸10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凸5例,其他类型脊柱凸16例。5例患者为双下肢完全性瘫痪,17例患者为双下肢不全性瘫痪,37例患者为单下肢不全性瘫痪。根据损伤原因,机械性损伤患者分别予螺钉拔出、血肿清除、松开矫形、椎板切除减压处理,缺血性脊髓损伤患者予扩容升压处理。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提出的神经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Fisher精确检验及Logistics单因素回归分析临床因素、围期因素与患者神经功能未恢复的相关性,将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0.75%(59/7 851)。至末次随访时42例(71.2%)患者获得完全恢复,10例(16.9%)患者获得部分恢复,其中44例(74.6%)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余7例患者未获得恢复,包括Ⅰ型神经纤维瘤病3例(ASIA分级A级1例、C级2例)、休门氏病1例(ASIA分级C级)、先天性关节屈曲挛缩1例(ASIA分级B级)、小儿麻痹症1例(ASIA分级C级)和特发性脊柱凸1例(ASIA分级A级)。Fisher检验结果提示未恢复组病因学分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Logistics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Ⅰ型神经纤维瘤病(OR=18.750,P=0.005)、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害(OR=5.750,P=0.046)、主Cobb角>90°(OR=4.444,P=0.073)及神经功能完全性损伤(OR=6.533,P=0.067),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因学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OR=35.477,P=0.005)为神经并发症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矫形手术发生严重神经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有88.1%的患者可获得恢复,其中71.2%的患者可获得完全恢复,且术后3~6个月为患者的恢复时间窗。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害及诊断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为神经并发症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髓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凸畸形矫形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围期管理,试验组患者在围期管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CRP、Glu、Cor、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48h的CRP、Glu及Cor均低于参照组,VAS评分在毕、术后24h及术后48h均低于参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脊柱后凸畸形矫形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减轻疼痛,促进预后康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 麻醉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前护理对进行拇外翻矫形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诊疗并进行拇外翻矫形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围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常规临床围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SAS)得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进行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SAS得分为(67.53±7.98)分,对照组患者的SAS得分为(65.34±7.69)分,两组差异不显著;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得分为(35.42±5.44),对照组患者的SAS得分为(35.42±5.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给予进行拇外翻矫形的患者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提升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拇外翻矫形术 术前护理 焦虑心理 护理效用
  • 简介:摘要:特发性脊柱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与先天性遗传、激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以及神经平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症状包括:患者的脊柱呈现不对称、肋骨出现畸形的情况、患者出现生长发育异常的情况,患者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避免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本文主要研究临床对于特发性脊柱患者的诊断,指出当前临床对于特发性脊柱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总结阐述。

  • 标签: 特发性 脊柱侧弯 运动康复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脊柱凸畸形手术收住患者20例的全脊柱影像,结合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对拼接后获取的脊柱影像开展质量评估。选取术前、标准前后脊柱凸的影响及拼接后的全脊柱图像进行调整、拼接及角度测量。结果 通过对Apex-CSVL、SVA绝对值、Cobb’s角的参数进行分析,手术前和手术后两周天至一年进行比对,且两周至一年术后角度变化不明显,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另外CA、TK、LL参数中,手术前与手术后两周至一年进行比对,且两周至一年术后角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结束成像清晰、费用低、无拼接伪影,为脊柱凸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拼接技术 脊柱侧凸 矫形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术后的疼痛护理干预及施行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脊柱术后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焦虑视觉模拟评分、使用止痛药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焦虑视觉模拟评分、使用止痛药的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止痛药的使用。

  • 标签: 脊柱侧弯术后 疼痛护理干预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退行性脊柱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而行椎管减压)与实验组(31例:开展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Cobb角以及视觉模拟VAS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