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河流相是陆相环境中一种重要沉积类型,所沉积也是油气储集良好场所。由于平湖油气田平湖组气藏处于递减阶段,需要对P2-2气藏进行进一步评价。确认P2-2河道特征,通过方法优选采用地震叠前反演Vp/Vs属性对P2-2河道形态、范围及展布情况进行预测,并对该河道从构造、厚度以及物性方面进行精细刻画

  • 标签: 河道砂 下切河道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叠前反演
  • 简介:【摘要】在油气勘探工作中,有些油田表现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因此对于这种油藏类型进行河道识别是物探工作中重点内容。本次研究重点分析RGB融合技术在河道刻画应用,选择查干湖地区新施工三维地震,实现精确目标确定以及细致对参考标志层进行解释。传统河道因为叠置、岩性变化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对其有效识别与描述。按照以往油气勘探工作经验,人们会选择使用多种地震解释技术,为就是在河道识别工作中取得一定进展。地质发生任何一种变化都会引发地震属性改变,所以说通过地震属性对地下储层物性进行研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不过值得注意是,地震属性与地下地质特征敏感性之间存在针对性对应关系。本次研究中将提取河道地震数据,同时实现属性融合,将这些数据通过RGB数据显示出来,对于相对单一属性来说,将会使河道属性更加清晰。

  • 标签: RGB融合技术 河道砂体 河道刻画 油气勘探
  • 简介:摘要:延长油田XX区块长6致密油藏处于勘探开发中期,前期基础地质研究工作较薄弱,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发育规律认识不清晰,油藏描述需进一步细化。采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解释等手段,对该区长6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以下认识:研究区长6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来自于东北方向伊盟隆起,分布受控于沉积作用,呈现北厚南地层分布特征,主河道呈现北东向,主要微相类型有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3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分流间湾沉积次级发育,多条主河道沿此方向延伸,主河道侧翼则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并受主河道控制,水下分河口坝沉积不发育,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通过对研究区长6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致密砂岩 致密油藏 延长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砂体展布
  • 简介: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南缘是塔北隆起,呈NEE向展布,东西长250km,南北宽20-60km,面积约21170km2.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2井岩芯观察发现,阿合组和阳霞组按其岩性特征均可以划分出5个岩性段,各个岩性段在全区具有对比性.还可分出4类和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粗碎屑岩含量为80%以上;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碎屑岩含量为50%-60%.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50%-60%以上,是油气勘探重要目的层系.以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依南2井以东地区阿合组和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以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依南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即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岩屑含量较高.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和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上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3岩性段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上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也呈东西向展布.第2、4、5岩性段以河道滞流砂岩侧积为主,横向叠瓦状叠置呈东西向展布.

  • 标签: 库车坳陷 下侏罗统 辫状三角洲 砂体 储层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埋藏在6000m以下地震反射异常是礁还是火成岩?或者是海底滑塌?在高质量重磁电资采集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地层岩石物性细致研究,利用CEMP资料界面约束二维反演、重磁力异常剥离技术和LCT重磁力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细致研究了异常物性参数,从密度、磁化率、电阻率、速度等多种特征推测判断了深层异常地质属性,为钻井部署提供了间接依据.

  • 标签: 地震 反射异常体属性 综合物探技术 礁体 火成岩体 海底滑塌体
  • 简介:摘要研究区面临主要问题是储层地质研究细化和深化问题,重点是精细化小层划分与对比、小隔层和厚层内夹层发育状况、剩余油潜力研究精细水驱挖潜方案研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处于开发后期陆相储层油藏,需要深入解剖小层内部构型,研究体内部渗流屏障、渗流差异及其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

  • 标签: 庆祖集油田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单砂体刻画
  • 简介:摘要:我国金属矿山大部分尾矿多以堆存方式处理,大量堆存尾利用率低,尾矿库安全隐患频发,如何解决尾利用问题迫在眉睫。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剂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通过物理实验得出充填材料中胶结剂含量与抗压强度关系;分别设置养护3d、7d、28d三个龄期,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养护标准试件进行压力实验,设置三组不同水灰比分别为0.5、0.8、1.0,通过单轴压力实验测出试件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强度值,判断抗压强度与料浆浓度关系;

  • 标签: 矿山充填,铁矿尾砂,灰砂比,浆料浓度
  • 简介:济阳坳陷馆上段岩性油气藏隐蔽性强,直接地震识别有因难。本文在研究孤南洼陷馆上段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曲流河地震识别方法:运用地震相分析初步确定发育区域;根据地震相干分析显值低、累计振幅值强特点划分有利区带和分布范围;在地震反演剖面上落实体位置;综合解释确定几何形态。该方法已付诸实践,识别效果好。

  • 标签: 济阳坳陷 河道 砂体 地震识别方法 孤南洼陷 地震相分析技术
  • 简介: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含矿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第一岩性段,段内可分为上、下两层。通过对区内120多个钻孔含矿砂厚度及其底板海拔高度统计和等厚度图、底板等值线图编制,详细描述了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含矿砂空间展布特征,划分了5条主要辫状河河道。将上述图件与矿体进行融合,发现矿体与辫状河河道有密切关系,并受底板和后期构造控制。通过此项研究,对扩大十红滩南矿带矿床规模和勘探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标签: 铀矿 矿床控制因素 成矿模式 层间氧化带 地质特点
  • 简介:在刚刚过去2006年,有关卒中医疗所取得结果有的令人兴奋,有的令人失望.虽然在卒中危险因素管理、卒中预防、急性卒中干预、并发症管理及康复等众多领域临床试验有了结果,但是能用于临床结论却很少.今后,需要继续对危险因素管理,如强化降脂等进行研究,对颈动脉支架有效性及安全性、急性缺血性卒中以及颅内血肿扩大治疗方案等方面积累数据.

  • 标签: 卒中 2006 危险因素 预防 颈动脉 支架植入术
  • 简介:河流相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及泛滥泥。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3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心滩与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心滩及边滩是主力含气储层。研究区优质储集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控制。

  • 标签: 河流相砂体 辫状河 曲流河 砂体展布与演化 盒8段 苏14井区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香养胃片质量控制方法,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硅胶G板为薄层板;甘草为对照药材;以乙酸乙酯

  • 标签:
  • 简介:地震属性与所预测对象之间关系十分复杂。不同工区和不同储层有不同敏感地震属性;同一工区、同一储层不同预测对象对应敏感地震属性也有差异。为此,引入了地震属性优化及属性解释方法。文章论述了地震属性优化基本原理,简要介绍了其优化方法,给出了两个地区、两种预测对象、4种优化属性解释实例。

  • 标签: 储层 地震属性 属性体解释 优化方法 地震勘探 物理属性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展布特征,同时通过古盐度恢复,首次确定了该区湖岸线位置,从而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只在东北一隅有小范围分布。耿-史地区长6段不同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特别是古岸线的确定,对于指导该区长6油藏下一步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长6段 姬塬地区
  • 简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古地理和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休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l,MSC2和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沿龙门山前缘分布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 标签: 岩相 古地理 砂体展布 遂宁组 川西坳陷
  • 简介:摘要:复杂油藏高含水后期,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以“精细储层研究精细剩余油挖潜、精细韵律层挖潜”为重点,进行储层评价、水驱动用状况及潜力分布,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研究分析各井点、各小层测井相展布情况,结合单、小层发育变化规律等资料,绘制出单沉积微相图,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和配套应用了相控剩余油挖潜、韵律层挖潜集成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单动用程度最高、层内驱油效率最高,为老区高含水后期挖潜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 标签: 单砂体 韵律段 差异相带 相控剩余油
  • 简介:摘要复杂油藏高含水后期,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以“精细储层研究精细剩余油挖潜、精细韵律层挖潜”为重点,进行储层评价、水驱动用状况及潜力分布,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研究分析各井点、各小层测井相展布情况,结合单、小层发育变化规律等资料,绘制出单沉积微相图,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和配套应用了相控剩余油挖潜、韵律层挖潜集成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单动用程度最高、层内驱油效率最高,为老区高含水后期挖潜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 标签: 单砂体 韵律段 差异相带 相控剩余油
  • 简介:摘要:某油田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经过三十年多年开发,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围绕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工作,在深化油藏认识基础上,采取边认识边开发,持续攻关、不断摸索,开展了一系列精细挖潜工作,见到了较好成效。本文对近年来复杂断块精细挖潜主要做法及取得经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可为同类型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复杂断块 开发措施
  • 简介:本区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沉积厚度为西厚东.储层沉积微相主要为:河道、河口坝、远坝等沉积微相.测井信息反映储层具有二高三低特征,即高声波、相对高电阻、低自然伽玛、低中子、低密度.当地层中含气时,将使地震剖面上反射波振幅、频率、相位、极性、速度以及波阻抗等参数发生相应变化.通过多年勘探实践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易于识别的含气地震响应特征主要有两种:"低波阻抗、低频率、强波谷、强波峰"模式和"低波阻抗、中频率、中强波谷、强波峰"模式.

  • 标签: 四川 西部 坳陷 侏罗系 上统蓬莱镇组 含气砂体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