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P2-2河道砂体展布及精细刻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放鹤亭P2-2河道砂体展布及精细刻画

朱振鑫,严曙梅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上海市,邮编200120

摘要:河流相是陆相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沉积类型,所沉积的砂体也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由于平湖油气田平湖组气藏处于递减阶段,需要对P2-2气藏进行进一步评价。确认P2-2河道砂体的特征,通过方法优选采用地震叠前反演Vp/Vs属性对P2-2河道形态、范围及展布情况进行预测,并对该河道从构造、厚度以及物性方面进行精细刻画。

关键词:河道砂;下切河道;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叠前反演

河流相是陆相环境中的一种重要沉积类型,所沉积的砂体也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在东海西湖凹陷中,花港组和平湖组是主要的含油气层段,河道砂是其重要的储集体。一般河流相的主要沉积特征,在纵向呈砂、泥岩互层,在横向上形态复杂多样且岩性变化非常快。所以准确预测河道砂岩的发育情况,对落实储层位置和油藏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1、沉积背景

平湖地区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保俶斜坡之上,东临三潭深凹。平湖油气田含油气局部构造由深部(始新世)逆牵引同生背斜及浅部的(渐新世-中新世)挤压背斜叠合,形成复合型构造。平湖油气田平湖组沉积时期,该区基本处于有障壁岛的海陆过渡区,属于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从P11到P1沉积期,水体逐渐变浅,基本为海退沉积;在沉积作用方面,表现为波浪作用、潮汐作用减弱,而河流作用增强;在沉积相方面,由海相(滩坝)向海陆过渡相(潮坪),再向陆相(三角洲)沉积演化发展。平湖组上段为受潮汐作用影响的三角洲相,砂岩体具有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沉积特征,地层为一套细砂岩与灰色、灰黑色泥岩夹沥青质煤沉积,砂岩碎屑成分较纯,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多为正韵律,与下部泥岩呈突变接触,具有冲刷现象。

2、P2-2砂体沉积特征

P2-2层砂体在放鹤亭钻遇率较低,目前只有PH7、B8、B5、PH1井钻遇P2-2砂体,砂体厚度范围在25-37m,其中PH7井砂厚25.6m,B8井砂厚29m,B5井砂厚36.4m,PH1砂厚29.2m。P2-2砂体纵向上主要由多期砂体沉积叠置而成,以细碎屑成分为主,纵向上呈现向上变细的正粒序,反映河道能量渐弱的沉积过程。测井曲线中部及下部主要以箱型特征为主,上部以钟形特征为主,为典型的正旋回沉积。结合沉积背景,分析认为,P2-2砂体的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在区域上P2-2砂体底部发育一套稳定的煤层标志层P3-coal在煤层之上沉积一套稳定的、较纯厚的泥岩段,泥岩段厚度大约在12m左右,B5、B8井在河道的沉积过称中受到下切作用的影响,将该泥岩段冲刷掉,具有典型的下切河道的特征。

3、储层地震预测特征及预测难点

利用已钻井和已知的地质、测井资料,对井上沉积特征及微相进行划分后,运用地震储层预测的方法,对河道砂的平面展布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河流相沉积在地球物理响应上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地震反射特征

河流相沉积一般具有强振幅、反射连续性差,短反射特征,振幅、频率变化较快(图3)。

2)地震速度特征

砂岩的地震波速度总体比泥岩高,但二者相差不大。

同时,对河流相沉积砂岩进行储层预测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层对比难度大

进行河流相地层对比的标志层分布范围小,特征多变或不明显,因河道下切、改道等造成相变快、连通性较差。

2)准确预测河道位置困难

多期河道交织,河道砂体与泥岩互层,岩性相变快,造成地震反射连续性差,振幅、频率变化快。

3)砂、泥岩速度差异小

地震波传播速度相差不大,利用波阻抗反演区分岩性的效果较差。

4、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优选及应用

根据河流相沉积的地球物理特征及预测难点,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对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方法进行优化和选择。优选地震属性从平面上对河道的展布,砂体横向变化进行预测,再通过对河道砂体的精细解释,对P2-2河道砂从厚度及物性方面进行精细的刻画。

从岩石物理分析的角度,由于砂岩与泥岩地震波传播的速度相差不大,因此砂泥岩的波阻抗值在分布区间内相互叠置,无法明显区分砂岩与泥岩,而纵横波速度比对砂泥岩的反应较为敏感,砂岩与泥岩的纵横波速度比分布范围不重叠,砂岩的纵横波速度比主要分布在1.8以下,而泥岩的纵横波速度比主要分布在1.8以上。因此,说明地震叠前属性Vp/Vs能更好的预测P2-2河道砂储层的展布情况。

P2-2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异常形态呈现顶平底凸的透镜状特征,中间厚,两边逐渐变薄,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差,呈短反射特征,是典型的下切河道特征。在Vp/Vs平面属性上,Vp/Vs低值异常区从构造西北部来源,过PH7、B8、B5井向东南方向展布。东西方向受到放一断层和放二断层的夹持,南北方向受到河道岩性突变影响,河道整体物源方向由西北方向而来,为NW-SE方向发育的下切河道,河道宽度约850米左右。

5、P2-2河道砂体精细刻画

通过叠前属性反演,清晰的刻画了河道的展布方向及展布范围后,对P2-2河道砂体层位重新进行了精细的追踪,该河道在F1断块内构造形态为中间高、东西两边低,B5、B8井区位于构造高点,埋深-2915米,河道宽度为850m左右,面积大约1.007km2,厚度范围在20~45m,南部厚度较厚,北部较薄;孔隙度分布范围9%~20%,南部物性较好,北部相对较差。

通过地震叠前反演的技术,清楚刻画出放鹤亭P2-2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展布范围局限,东西向上受断层隔挡,南北向上由于岩性尖灭,砂体规模有限,预测P2-2气藏是一个透镜状的底水气藏,水体能量较弱,以弱弹性水驱气藏开采为主,只要射开程度合理,配产合理,可有效抑制底水锥进。

6、结论与建议

1)根据地震及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相沉积背景,确定P2-2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

2)平湖组气藏埋深较大,砂泥岩阻抗差异较小,部分重叠,叠后反演不易分辨河道砂体,而叠前反演识别河道砂体的效果相对较好。

3)在沉积相及地震方法预测的基础上,确定P2-2砂体为NW-SE方向发育的下切河道砂,河道宽850m左右。

4)P2-2气藏为透镜状底水气藏,水体能量有限。只要射开程度合理,配产合理,可有效抑制底水锥进,延长无水采气期,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崔永谦.秦凤启等河流相沉积储层地震精细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河道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5):668~672

[2]刘雯林油气田开发地震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徐英霞.高喜龙等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地质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6):53~55

[4]刘蜀敏.唐雪萍等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河道识别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3):33~36

[5]李延平.陈树民等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浅水湖泊一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5):13~16

[6]束青林.张本华等孤岛油田河道砂储集层油藏动态模型及剩余油研究[J]石油学报2005(3):64~73

[7]李维锋.高振中等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5):5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