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苍白螺旋属(TP)TP0136蛋白的异质性,建立一种新的TP分子分型方法。方法从GenBank中查询9株梅毒苍白螺旋(TPA)、3株雅司苍白螺旋(TPE)、1株未分类的类人猿螺旋(FB)和1株地方螺旋(TEN)的TP0136开放阅读框(ORF)氨基酸序列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得出TP0136蛋白分子分型结果。利用建立的TP0136蛋白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收集的23株TPA临床分离株进行分类,并将分型结果与传统的Arp/Tpr/TP0548三基因分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TP0136蛋白在不同种TP株中具有高度异质性,根据TP0136氨基酸序列,TPE、FB和TEN分为Ⅰ~ Ⅳ 4个亚型,TPA分为Ⅴ~ Ⅹ 6个亚型,TPA临床株分为Ⅶ、Ⅸ、Ⅹ、Ⅺ 4个亚型。通过TPA传统的三基因分型方法可将23株TPA临床株分为13D/d、14D/f、14D/g、15D/f、16A/e 5型。将TP0136分型法与传统分型法相结合,可将上述临床株进一步细分为10型,其中14D/f型应用TP0136分型法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型。结论TP0136分子分型方法可用于TP种的区分,有助于传统TPA分子分型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密螺旋体属 梅毒 基因分型技术 序列分析,蛋白质 TP013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霉素检验方法检测梅素螺旋的结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进行梅素螺旋检查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3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性。 结果 研究组采用 ELSA 法检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 TRUST 法检测的准确性,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LISA 检测的方法对于梅毒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准确率相对较高。这对于临床梅毒螺旋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在就诊后尽快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 标签: 毒检验方法 梅毒螺旋体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样本 80例,选自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均为疑似梅毒螺旋感染者,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 TRUST法)对 80例疑似患者进行检验,并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相对比 TRUST法, ELISA法的灵敏度高、特异度高,且准确度高, P< 0.05。结论: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价值更高。

  • 标签: ELISA法 TRUST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了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20 ℃冻存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并探索比较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与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通过ELISA法和(或)CMIA法初筛阳性标本483例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检测。根据ELISA法检测的S/CO值将患者标本分别分为四组:A组(S/CO≥10),B组(10>S/CO≥5),C组(5>S/CO≥1),D组(S/CO<1,但TPPA为阳性)。结果A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比99%,P>0.05);B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4%比97.84%,P>0.05);C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比92.22%,P>0.05);D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88.89%,P<0.05),并且D组ELISA、CMIA、TRUST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0%、88.89%、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血清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8%比96.03%,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0%比99.57%,P>0.05);而检测的冻存前标本ELISA法结果和CMIA法结果的敏感性分别为96.10%、99.57%,均高于TRUST敏感性(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冷冻对ELISA检测梅毒为阳性的标本无影响,而对ELISA检测梅毒为假阴性的标本有一定影响。检测梅毒螺旋抗体时应关注ELISA、CMIA和TRUST检测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标本,使用多方法联合检测可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血清 -20 ℃冻存 符合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应用 ELISA法的临床作用。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梅毒螺旋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 118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 ELISA法检查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查。统计 118 例患者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ELISA法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均显著优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查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P<0.05 ),数据结果对比有意义。 结论 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应用 ELISA法的临床作用非常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梅毒的诊断。并且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ELISA法 梅毒螺旋体感染 临床检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简称钩)LA2404基因产物为Sigma N转录因子,鉴定Sigma N信号系统参与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并根据Sigma N调控基因启动子序列特征,预测并分析钩基因组中LA2404基因及其调控的靶基因。采用等位交换原理构建问号钩LA2404基因敲除株(ΔLA240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ΔLA2404敲除株中候选靶基因mRNA水平变化。构建LA2404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Sigma N)。采用凝胶迁移试验(gel 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验证Sigma N调控的靶基因。结果致病性问号钩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有一个Sigma N编码基因以及22个含Sigma N启动子序列的靶基因。ΔLA2404敲除株有钩典型、活泼的运动方式,外形无明显变化。ΔLA2404敲除株中LA1188、LA2306、LA3426、LA1968、LA1313、LA3806和LA0773基因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其他靶基因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EMSA结果显示,rSigma N可与上述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结合。结论LA2404基因产物为Sigma N调控基因。LA1188、LA2306、LA3426、LA1968、LA1313、LA3806和LA0773的启动子序列能与转录因子Sigma N结合,上述7个基因表达受Sigma N通路调控。

  • 标签: 钩端螺旋体 Sigma N 靶基因调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梅毒中血清梅毒螺旋 IgM型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7~2019.8我院收治的 68例确诊为梅毒的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进行 TP-DNA检测、 TP-IgM检测,比对两组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不同时期梅毒患者 TP-IgM检出率。结果: TP-IgM检测法阳性率高于 TP-DNA检测法,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采用 TP-IgM检测中二期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三期梅毒,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在梅毒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清梅毒螺旋 IgM型抗体检测,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二期梅毒患者检出效果更优。

  • 标签: 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 梅毒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号钩端螺旋(简称钩)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了解问号钩赖株穿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单层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内吞问号钩后形成内吞泡情况。采用细胞内吞抑制试验确定HUVEC内吞问号钩方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与溶酶体标志分子LAMP1共定位情况。采用暗视野显微镜Petroff-Hausser计数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出胞情况。结果问号钩赖株能迅速穿越HUVEC细胞单层。问号钩通过PI3K-微丝依赖的细胞内吞方式进入HUVEC并形成内吞泡。HUVEC胞内问号钩不与LAMP1共定位,提示问号钩体内吞泡不与溶酶体融合。HUVEC胞内问号钩通过FAK-微丝/微管途径出胞。结论问号钩通过跨细胞转运方式穿越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体内播散并加重病情。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败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跨细胞转运 体内播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2019年 8月收治的 84例检测者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28梅毒患者, 2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 28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 (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 (P<0.05)。结论 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问号钩端螺旋vWF-A基因产物结合人胶原蛋白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问号钩端螺旋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vWF-A基因(LA_0012、LA_0697和LA_4207)产物结构与功能。构建上述基因vWF-A功能结构域片段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Ni-NTA亲和层析法检查目的重组蛋白rLep0012、rLep0697和rLep4207表达情况和提纯效果。采用ELISA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检测目的重组蛋白与人Ⅰ、Ⅲ、Ⅳ和Ⅵ型胶原蛋白(hCOL1/3/4/6)的结合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问号钩端螺旋赖株感染人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EOMA)时vWF-A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变化。结果vWF-A基因产物均为含vWF-A超家族结构域表面或跨膜蛋白,但LA_0697和LA_4207基因还含有金属离子依赖性黏附位点(MIDAS)。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后SDS-PAGE检测均显示为单一蛋白条带。ELISA结果显示rLep0697与hCOL3/6、rLep4207与hCOL1/4呈强结合。SPR结果显示rLep0697快速结合hCOL3/6但快速解离(KD值=5.71×10-8和5.89×10-8 mol/L),rLep4207快速并稳定结合hCOL1/4(KD值=6.4×10-9和3.2×10-9 mol/L)。感染HUVEC和EOMA细胞时,上述vWF-A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LA_0697和LA_4207基因产物可作为问号钩端螺旋感染过程中的黏附因子。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样蛋白 胞外基质 胶原蛋白 结合/黏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18年四川省钩端螺旋病(钩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钩病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11个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地图绘制,采用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描述钩病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2004-2018年四川省报告钩病发病2 834例,死亡41例,发病率0.23/10万,死亡率0.003/10万,发病趋势波动向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底,较水稻收割时间晚1~2周。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率较高的为50~65岁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75%(2 345/2 834);其次为学生,占12.74%(361/2 834),但2011年后学生病例报告极少。高发地区在南部长江流域沿岸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县)、沐川县等和东部嘉陵江流域仪陇县之间不断交替。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发现2个高发聚集区域(P<0.001)。11个监测点2004-2018年平均鼠密度为5.44%(14 351/263 767);主要野外鼠种有四川短尾鼩(占69.07%)、黑线姬鼠(占12.73%)等;其中黑线姬鼠密度介于4.60%~0.19%之间,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达最低水平。鼠肾标本培养钩阳性率的各年度间也呈下降态势。2007-2018年健康人群血清钩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4.52%(3 271/13 339),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近年未出现菌群的更替。结论2004-2018年四川省钩病发病水平极低,季节特征符合稻田型流行特征,人群以老年农民为主;高发地区在长江和嘉陵江流域周边互相交替。黑线姬鼠密度和带菌率均较低;主要流行菌群持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健康人群钩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钩体病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ELISA 法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准确度。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于我中心 进行检测诊断的疑似 梅毒螺旋感染患者 80 例,其中 女性 37 例,男性 43 例, 年龄为 21 ~ 68 岁,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ELISA 法、 TRUST 法两种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查结果、准确度、特异度。 结果: ELISA 检测法结果显示梅毒螺旋感染呈阳性有 65 例,阴性有 15 例; TRUST 检测法中显示梅毒螺旋感染呈阳性有 62 例,阴性有 18 例, ELISA 检测法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略低于 TRUST 检测法,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ELISA 检验法的准确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ELISA 法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检验效果,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ELISA 法 诊断 梅毒螺旋体感染 临床检验 效果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贵州省钩端螺旋(钩)病疫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进行钩分离鉴定和分子分型,了解其病原学特征,为当地钩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贵州省钩病疫区黔东南州黎平县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钩分离培养,对分离的钩疑似菌株通过致病性钩G1/G2-PCR方法进行初步鉴定,进一步采用钩血清群特异PCR进行分群鉴定,然后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国内常见血清群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35例发热病例血液中分离得到3株钩疑似菌株,分离率为8.6%,分别命名为17BX002、17BX003和17AJX008;3株菌株经钩特异性G1/G2-PCR鉴定为致病性钩;钩血清群PCR鉴定显示,17BX002株为流感伤寒群钩,其余2株菌为阴性(排除其为黄疸出血群、赛罗群、犬型、秋季群、流感伤寒群和七日热群);进一步的MLST显示,17BX002株为ST106型,与流感伤寒群聚类最近,而其余2株为ST96型,与巴达维亚群菌株一致。结论高发季节贵州省疫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存在钩感染病例,流感伤寒群和巴达维亚群为贵州省新发现钩菌群。

  • 标签: 钩端螺旋体 发热病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 ELISA 法在诊断梅毒螺旋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对提高检验准确性的价值。 方法 :纳入 201 8 年 04 月至 20 19 年 0 4 月接收的 90 例梅毒螺旋感染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对照组 45 例采纳 TRUST 检验 ,观察组 45 例采纳 ELISA 法,对比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结果 :观察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施 ELISA 法,可提高梅毒螺旋感染患者诊断率的 效果 ,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ELISA 法 梅毒螺旋体 感染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梅毒螺旋抗体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近几年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 210 例,采用 梅毒螺旋明胶凝集试验(TPPA )和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梅毒螺旋抗体,以 TPPA 法为检测金标准,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梅毒进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结论 运用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梅毒螺旋抗体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梅毒螺旋体抗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铁对问号钩端螺旋生长繁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确定LA_2690与LA_3598基因产物为问号钩端螺旋储铁蛋白及其亚铁氧化酶功能。方法采用Petroff-Hausser计数法了解缺铁对问号钩端螺旋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在EMJH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影响。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缺铁抑制问号钩端螺旋DNA和ATP合成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问号钩端螺旋LA_2690和LA_3598基因结构与功能。构建LA_2690和LA_3598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Lep2690和rLep3598。分光光度法检测rLep2690和rLep3598亚铁氧化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问号钩端螺旋56601株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单核细胞(THP-1)时LA_2690和LA_3598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在缺铁EMJH培养基中,问号钩端螺旋生长繁殖能力、DNA和ATP合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LA_2690和LA_3598基因产物分别为细菌铁蛋白(Bfr)和细菌DNA结合铁蛋白(Dps),均含有双亚铁氧化酶中心,但后者缺乏亚铁血红素结合位点和亚铁氧化酶核心。LA_2690和LA_3598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Lep2690和rLep3598,提纯后经SDS-PAGE检测均显示为单一的蛋白质条带。rLep2690和rLep3598亚铁氧化酶活性分别为1 238.619和60.052 U/L。感染细胞时,LA_2690和LA_3598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铁离子参与问号钩端螺旋生长繁殖、DNA和ATP合成。LA_2690和LA_3598基因(Bfr和Dps)均为问号钩端螺旋感染细胞时所需,其中LA_2690基因产物具有较强亚铁氧化酶活性。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铁离子 DNA/ATP合成 铁蛋白 亚铁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初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梅毒螺旋共感染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对象的梅毒螺旋共感染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和梅毒螺旋共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493例初治HIV感染者,梅毒螺旋共感染率为19.72%(886/4 493)。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梅毒螺旋合并感染率分别为20.96%(872/4 160)和4.20%(1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690、P < 0.001)。HIV合并梅毒螺旋感染者中RPR滴度≥ 1︰8者占62.75%(556/886)。不同RPR滴度患者异常ALT(χ2 = 3.353、P = 0.851)、AST(χ2 = 7.791、P = 0.351)和TB(χ2 = 8.957、P = 0.256)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 = 4.876、95%CI:2.770~8.583、P < 0.001)、同性传播感染HIV(OR = 1.307、95%CI:1.077~1.585、P = 0.007)、确诊至初治时间> 12个月(OR = 1.360、95%CI:1.115~1.657、P = 0.002)、抗-HCV阳性(OR = 2.728、95%CI:1.252~5.945、P = 0.012)均为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梅毒螺旋感染率较高,尤其男性、男男同性感染HIV、HIV确诊至初治时间超过12个月、抗-HCV阳性者为合并梅毒螺旋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在HIV感染人群中加强梅毒螺旋感染防控相关健康教育,并常规进行梅毒螺旋筛查。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螺旋体 共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克隆并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基因型代表菌株伽氏疏螺旋(Borrelia garinii,B.garinii)PD91外膜蛋白A(OspA)的126~274 aa肽段,并对其免疫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garinii PD91的126~274 aa OspA肽段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pET-30a-OspA-pep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IDA树脂层析纯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其免疫原性。将不同剂量的重组OspA-pep(rOspA-pep)蛋白(20、30、40、50、60、80、100 μg)免疫新西兰家兔,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免疫前后的抗体滴度,选取产生抗体滴度最高的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用最佳剂量组的免疫兔血清进行体外中和试验以检测rOspA-pep蛋白免疫后血清抗体的体外杀菌能力,同时用最佳剂量的rOspA-pep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观察其抗体滴度变化。结果重组质粒pET-30a-OspA-pep构建成功并在宿主菌体内高效表达。Western blot表明rOspA-pep蛋白与B.garinii PD91的多抗有明显的免疫应答。IFA检测结果表明rOspA-pep蛋白免疫后的兔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最高可达1∶2 480),40 μg为rOspA-pep的最佳免疫剂量。体外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剂量rOspA-pep蛋白免疫家兔后产生的抗体对106个/ml的B.garinii和阿弗西尼疏螺旋(Borrelia afzelii,B.afzelii)型代表菌株PD91和FP1的中和率达100%,对107个/ml的FP1的中和率为100%,对107个/ml的PD91的中和率为60%。用40 μg rOspA-pep在1 d和30 d免疫新西兰家兔2次后,其抗体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3~4个月,之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结论中国莱姆病螺旋基因型代表菌株B.garinii PD91的126~274 aa OspA肽段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诱导的抗体有较好的体外中和能力,可作为中国二代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成分。

  • 标签: 莱姆病螺旋体 外膜蛋白OspA肽段 克隆表达 免疫保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