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致病性问号螺旋(简称)LA2404基因产物为Sigma N转录因子,鉴定Sigma N信号系统参与调控的下游靶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并根据Sigma N调控基因启动子序列特征,预测并分析基因组中LA2404基因及其调控的靶基因。采用等位交换原理构建问号LA2404基因敲除株(ΔLA240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ΔLA2404敲除株中候选靶基因mRNA水平变化。构建LA2404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Sigma N)。采用凝胶迁移试验(gel 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验证Sigma N调控的靶基因。结果致病性问号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有一个Sigma N编码基因以及22个含Sigma N启动子序列的靶基因。ΔLA2404敲除株有典型、活泼的运动方式,外形无明显变化。ΔLA2404敲除株中LA1188、LA2306、LA3426、LA1968、LA1313、LA3806和LA0773基因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其他靶基因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EMSA结果显示,rSigma N可与上述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结合。结论LA2404基因产物为Sigma N调控基因。LA1188、LA2306、LA3426、LA1968、LA1313、LA3806和LA0773的启动子序列能与转录因子Sigma N结合,上述7个基因表达受Sigma N通路调控。

  • 标签: 钩端螺旋体 Sigma N 靶基因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号螺旋(简称)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了解问号赖株穿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单层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内吞问号后形成内吞泡情况。采用细胞内吞抑制试验确定HUVEC内吞问号方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与溶酶体标志分子LAMP1共定位情况。采用暗视野显微镜Petroff-Hausser计数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出胞情况。结果问号赖株能迅速穿越HUVEC细胞单层。问号通过PI3K-微丝依赖的细胞内吞方式进入HUVEC并形成内吞泡。HUVEC胞内问号不与LAMP1共定位,提示问号体内吞泡不与溶酶体融合。HUVEC胞内问号通过FAK-微丝/微管途径出胞。结论问号通过跨细胞转运方式穿越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体内播散并加重病情。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败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跨细胞转运 体内播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青霉素G治疗病常发生赫氏反应(JHR),可致肺弥漫性出血(PDH),应寻新药。鉴于国内尚无强力霉素治疗病的报告,作者等于1987年探讨了强力霉素治疗病。测青霉素G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的8株抗菌活性(试管法)。选临床确诊,病程4日内,未用过抗菌药的感染中毒型病34例(实验室证实30例,重型27例)随

  • 标签: 强力霉素 治疗钩 病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县螺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控制螺旋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6年我县螺旋病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94.23%。病例男性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51。流行的主要菌群是黄疸出血群,主要流行形式是稻田型。结论采取包括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及按菌苗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问号螺旋vWF-A基因产物结合人胶原蛋白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问号螺旋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vWF-A基因(LA_0012、LA_0697和LA_4207)产物结构与功能。构建上述基因vWF-A功能结构域片段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Ni-NTA亲和层析法检查目的重组蛋白rLep0012、rLep0697和rLep4207表达情况和提纯效果。采用ELISA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检测目的重组蛋白与人Ⅰ、Ⅲ、Ⅳ和Ⅵ型胶原蛋白(hCOL1/3/4/6)的结合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问号螺旋赖株感染人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EOMA)时vWF-A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变化。结果vWF-A基因产物均为含vWF-A超家族结构域表面或跨膜蛋白,但LA_0697和LA_4207基因还含有金属离子依赖性黏附位点(MIDAS)。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后SDS-PAGE检测均显示为单一蛋白条带。ELISA结果显示rLep0697与hCOL3/6、rLep4207与hCOL1/4呈强结合。SPR结果显示rLep0697快速结合hCOL3/6但快速解离(KD值=5.71×10-8和5.89×10-8 mol/L),rLep4207快速并稳定结合hCOL1/4(KD值=6.4×10-9和3.2×10-9 mol/L)。感染HUVEC和EOMA细胞时,上述vWF-A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LA_0697和LA_4207基因产物可作为问号螺旋感染过程中的黏附因子。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样蛋白 胞外基质 胶原蛋白 结合/黏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2年5月下旬,常宁市烟洲镇大泉村一规模养羊场所饲养的山羊发生了传染性疾病。通过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查,基本确诊该羊场发生的是螺旋病。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到位,疫情得以迅速控制。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号螺旋溶血素Sph2经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放大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一定浓度的rSph2与小鼠J774A.1巨噬细胞共孵育一定时间,乳酸脱氢酶(LDH)量的变化检测细胞的膜结构损伤情况;冷冻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含量变化。商品化的HMGB1与小鼠J774A.1巨噬细胞共孵育一定时间,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MAPK及JNK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IL-1β、IL-6、KC(IL-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问号螺旋溶血素rSph2可导致J774A.1细胞明显的细胞核消失、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裂解、膜泡胀;LDH释放量及HMGB1的含量明显增加;HMGB1增加NF-κB、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HMGB1上调J774A.1细胞IL-1β、IL-6、KC的表达且该上调作用可被3条通路抑制剂所抑制。结论重组问号螺旋溶血素rSph2诱导小鼠J774A.1巨噬细胞产生损伤并释放大量的HMGB1,HMGB1经NF-κB、p38-MAPK及JNK信号通路调控下游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放大rSph2造成的炎症效应。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溶血素Sph2 HMGB1 促炎细胞因子 炎症放大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指出我国的一项长期被封压的思路、路线、方法与众不同的螺旋分类学的系列研究。故称另类研究。因长期尘封,资料分散零落,头绪繁多,国内外发展迅速,不易衔接,乃先从共同具有的菌种说起,姑作前言,以启后续。

  • 标签: 钩端螺旋体 分类学 中国
  • 简介:近十多年来,本县的螺旋病(下称病)呈散发状态。1988年8~9月间,在局部地区曾发生暴发流行。暴露人群619人,发病43人,罹患率为7.0%,发病率为2,151.1/10万,死亡1人,病死率为2.3%;病例相对地集中在一个大队(63.8%)。患者均为青壮年:15~20岁23人占53.5%,21~25岁14人占32.6%,26岁以上6人占14.0%。最早病例于8月28日发生,此后,每日1例,9月2日起,病例增多,平均每日5例,5日达

  • 标签: 钩体病 暴露人群 钩体菌苗接种 流感伤寒型 出血型 罹患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系统螺旋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用已知抗原检测血中抗体-红细胞凝集试验、凝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炭凝集试验。脑脊液、血液中可分离出螺旋

  • 标签: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病(病)流行规律。分析存在问题。方法用MAT法检测病人、水鸭和蛙血清抗体;同时分离培养病原体。用夹夜法捕鼠,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水鸭肾和蚂蝗血分离培养病原体。结果1997-2000年全省共发生病789例,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死亡12人,平均病死率为1.52%。衢州、丽水和台州市的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总数的93.28%。病例主要分布在7-10月,占95.06%,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5.43%,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病人血培养阳性率为1.20%。鼠密度为5.08%,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7.34%,鼠带菌率为6.90%,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3.19%,蛙肾阳性率为0.17%。水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菌株主要为秋季群;蛙血抗体阳性率为13.64%,菌株为秋季群。结论病防制工作不能放松。要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疾病监测 发病率 浙江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螺旋病是由致病性螺旋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接触携带螺旋的动物而感染。该病临床种类较多,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感染征象和多脏器功能受累的临床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困难和咯血为主要症状的肺出血型螺旋病,误诊为肺结核,而后通过痰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经过有效的抗感染和呼吸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结核,肺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误诊 误治
  • 简介:摘要螺旋病是由致病性螺旋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接触携带螺旋的动物而感染。该病临床种类较多,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感染征象和多脏器功能受累的临床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困难和咯血为主要症状的肺出血型螺旋病,误诊为肺结核,而后通过痰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经过有效的抗感染和呼吸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结核,肺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误诊 误治
  • 简介:安徽省自1962年证实病存在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疫情发生。研究我省各区域病主要流行菌群,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来自我省疫区的1996—2005年病患者血清及抽查疫区自然人群血清检测测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血清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