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本书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唐代佛教思想家圭峰宗的哲学思想,即依十种史料对宗的事迹、著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史学的观点叙述宗所处中唐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以翔实的学术资料阐述宗哲学思想中“三教会通”和“教禅一致”两大组成部分;

  • 标签: 宗密 哲学思想 思想背景 三教会通 学术资料 思想家
  • 简介: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西德波恩大学藏传佛教专家布莱克教授曾说:“当今世界上,藏传佛教最有吸引力的有两点,一是深邃的哲理,一是造福于一切生命的崇高价值观念。”

  • 标签: 佛教文化 功象 藏密功法 “拙火定” 神通
  • 简介:吾师道与佛相应,②念念无为法法能,③口藏宣传十二部,④心台照耀用千灯。⑤尽离文字非中道,⑥长住虚空是小乘。⑦少有人知菩萨行,⑧世间只是重高僧。⑨注释:①《赠草堂亲密上人》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99卷《僧部》,因不知何人所作,是书标为“前人”。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周季,隋代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780—841),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元和二年(8O7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谒清凉国师,执弟子礼。太和

  • 标签: 赠草堂宗密上人 清凉国师 宗密 无为法 圭峰 十二部
  • 简介:藏道开,是明代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他对于佛教的教义教理之发展,并没有多少重大的贡献,对宗教修行以及教义宣传等其他方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所以他不象明代的四大高僧那样著名,记录其生平活动的历史资料、留下的也很少。但是,他曾协助其师紫柏真可等人发起刊刻方册大藏,并在这一工作中担任实际的筹备、监造等负责工作,因此对于佛教史籍的搜集、整理和保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藏道开是江西南昌人,其生卒年不详。他是明代高僧真可的入室弟子,真可字达观,号紫柏,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另三位是藕益智旭、莲池袜宏、憨山德清)。真可生於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卒於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是明世宗、神宗时代人。道开既为其弟子,当与真可为同

  • 标签: 藕益智旭 憨山德清 中国佛教史 紫柏 教理 明万历
  • 简介:作者夏广兴,“人文社科新论丛书”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本为唐代教研究的专著。第一章为“唐代教之流播与发展”,第二章为“教与术”,第三章为“教与儒道及唐代佛教诸宗派”,第四章为“教与唐代政治文化活”,第五章为“教经典与唐代社会生活”,第六章为“教众神菩萨与唐代民俗情”,第七章为“教与唐五代文学创作”,第八章为“教与唐代文化艺术”,第九为“唐五代文学创作对教艺术的吸纳”。

  • 标签: 唐代民俗 社会生活 密教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学创作 文化艺术
  • 简介:太虚本佛教近代化改革的立场,对回传中国汉地的日本东作出理性化的抉择。他从教、理、行、果诸方面批判王弘愿所传东的“非法风”,尤重捍卫中国僧制的禁欲主义伦理及佛法理性原则。

  • 标签: 密教 武昌佛学院 太虚 禁欲主义 王弘愿
  • 简介:朱熹道统论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的批判;一朱熹道统论、的建立吸收了宗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宗密 朱熹 割断汉唐 道统论
  • 简介:金刚般若波罗一经围绕“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为核心,反复阐发般若波罗深义,显示菩萨凡所发心修行,无不皆以般若正知见为根本、真如法性为指归。般若,可谓菩萨六度万行之本源心地、大乘佛法正法眼藏。

  • 标签: 般若 佛法 菩萨 法眼 菩提心 修行
  • 简介:《金刚般若波罗经》围绕“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核心,反复阐发般若波罗深义,显示菩萨凡所发心修行,无不皆以般若正知见为根本、真如法性为指归。般若,可谓菩萨六度万行之本源心地、大乘佛法之正法眼藏。

  • 标签: 佛法 般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简介:宗喀巴的显判教观不仅是关于教法体系判定的,而且是他佛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显判教观中存在着大量的独到见解,这主要包括:一、大悲心是推动修法者由小乘门入大乘门、由大乘门入乘的唯一动力。二、大小乘的区别不在于智慧,而在于方便法门上;同时,显教法的区别也是如此。这不是意味着“无我”空慧不重要,而是说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三、从佛果上看,小乘、大乘(包括乘)皆是成佛方便,都可以导引修行者入佛地,区别在于速度的迟、疾不同。四、教四部的判教主要依据对“贪欲即道”的不同领悟和相续中产生的空见和天瑜伽功能的胜、劣而分为四种。通过对宗喀巴显判教观的分析,可以发掘出格鲁派人对密法在整个佛学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及特色的认识。

  • 标签: 宗喀巴 显密 判教标准
  • 简介:唐五代时教发达,但是学者多关注的是精英的教。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试图反映唐五代民众的教信仰和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认为教一旦被民问接受,就不是政治的力量可以轻易能消除的,所以会昌灭佛对教在中土流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教兴盛的原因,对内与其教义,对外与盛唐开放和中外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也是推进教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 标签: 唐五代 密教 社会生活 日常生活 大发展 世俗化
  • 简介:本文以宗的禅史著作为本文,着重从宗对洪州宗传法世系的叙述与判定、对洪州禅法的总结及对洪州禅法的批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宗对于马祖道一所开创的洪州禅系的评述。从宗的叙述与判定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马祖道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区别南禅众多宗派的不同禅法特点。

  • 标签: 宗密 马祖道一 洪州宗 一切皆真
  • 简介:11.1群众心理:我们暂时离开主题,谈谈宗教信仰的问题。对上帝的信仰恐怕是社会群众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两岁的小孩看到什么可怕的动物,听到雷声,躲到母亲怀里,心里就安稳了,就觉得不怕了。大人在危难的时候,在极端痛苦的时候,也时常喊皇天,也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母亲,恐怕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心理根源。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在奴隶社会时

  • 标签: 六波罗蜜 空宗 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 五欲 菩萨摩诃萨
  • 简介:经文:《雅各书》2:14-2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看到:耶稣的兄弟雅各是在主张行善的同时又肯定信心的重要性。雅各是相信耶稣的复活,但在当时他又是持守犹太律法传统的。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如果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民的得救和称义的来源与背

  • 标签: 上帝 以色列 律法传统 耶稣基督 犹太人 犹太教
  • 简介:戒律是佛教三藏之一,它是佛门弟子们的行为规范,守持戒律的关键在于戒的获得及守护。过去对戒问题的讨论多集中于戒的获得条件、戒的破失及如何防护,而对戒本身的定义、种类、性质及其于佛教义理的互动发展脉络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依据经论对上述问题拟作粗线条的疏理。

  • 标签: 佛教 戒体思想 守持戒律 教义思想
  • 简介:义观”是净影慧远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慧远判教观、心识观、佛性观、修行观等各个方面的思想。慧远将诸法区分“同体”-9“别体”两个层次,同体之法“离相离性”、“无有一性”,别体之法有“体性”之差别,有性相之分。同体之法同时“无不性”,此即慧远“同体义分”观念——“无有一性”是“同体”,“无不性”是“义分”。在同体中,诸法的分别不是性相之分,而仅仅为“义”之差别。“同一中,随义分万,举一寻、即是其”,与义是六相圆融的关系。同时,同体之法与别体之法并非截然对立,通过“摄事相以从义”,慧远将别体之法摄入同体之中,使别体之法也具备六相圆融的特性。此种思想,对于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等四法界观念有重要启发。敦煌S.4303、S.613在“同体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出“义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强调“一一切,一义一切义”,义之间六相圆融、相互含摄。这是慧远之后地论师义观的延续。

  • 标签: 慧远 体义观 地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