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惩罚敏感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间的作用。方法:使用相关量表对区域内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量表测定,分析相应结果。结果: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与NSSI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消极认知情绪、惩罚敏感性易加强父母心理控制,使得NSSI发生情况提升。

  • 标签: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惩罚敏感性 父母心理控制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广泛存在,成为心理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分析青少年NSSI教育现状及成因,总结出了四种常见的NSSI动机类型,即缓解负性情绪型、防御或求救型、报复或威胁型、自虐或病理型,并结合案例阐释了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对青少年NSSI的影响,提出了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和营造校园心理文化氛围的应对策略,对学校开展NSSI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 自伤行为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情况日趋严重,本研究从父母教养行为的角度,探索其干预护理对青少年NSSI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策略,选取双亲存在教养问题的NSSI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实验组的父母接受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教养行为干预,且在干预前后对所有参试者实施NSSI评估。结果显示,教养行为干预后,实验组青少年的NSSI频率明显下降,且有更积极的应对疗法,相对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为防制青少年的NSSI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强调了父母教养行为在NSSI预防和干预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父母教养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的是个体刻意伤害自己身体而不是出于自杀意图的行为,如割伤、自残等。据研究显示,这种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高发趋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中生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以及学习成长等方面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焦虑、厌学、抑郁等症状,其中,自伤行为的出现较为频繁,影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缓解负面情绪等分析高中生出现自伤行为的原因,主要从学校角度出发,列举心理咨询与家校联合等方式探究如何对高中生自伤行为进行疏导与预防,帮助高中生健康成长。

  • 标签: 高中生 自伤行为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近年来急需重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可能将导致对生命的威胁。文章采用辩证行为疗法(DBT)去探讨其对处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效果。我们通过对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DBT治疗,通过记录和比较治疗前后的行为变化、心理健康指标等,评定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DBT治疗后,参与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次数明显减少,心理健康趋于稳定且向积极方向发展。因此,DBT疗法在处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该研究有助于提供科学方法论为处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依据,对青少年的综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辩证行为疗法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结果: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社会心理问题。本研究以团体沙盘游戏辅导作为干预措施探讨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护理干预价值。采用随机控制试验的研究方法,对青少年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研究结果显示,沙盘游戏辅导在其个体发展、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等方面有显著的影响,能有效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及加重的程度,同时提高了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自尊心。此研究结果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予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防止其走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随机控制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2—2024.2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的负面情绪及行为状态。结果: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采取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同时降低其负面情绪,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 心理护理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负面情绪 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日益凸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受試者,在干预前、干预后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CBT可以显著降低受试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频率,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而且,该疗法对大多数受试者能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可见,认知行为疗法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有助于丰富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干预手段,也为未来设计相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健康状态。
  • 简介:摘要:抑郁疾病以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存在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探寻了积极心理护理对改善抑郁症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的效果,对应用此类心理护理策略进行了评价。通过前后的评估比对发现积极心理护理显著降低了青少年的抑郁程度和非自杀性自伤的频率,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同时,积极心理护理的实施成本低,患者的接受度高,医护人员的操作复杂性低。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为抑郁疾病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提供了心理支持,且充分展现了积极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和重要的临床实施价值和广泛的推广前景。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摘要: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身心发展关键期,近年来非自杀性自伤(NSI)行为的发生率却显著上升,给当事者及其家庭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接受有效治疗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探究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对双方实施6个月的随访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的干预组青少年在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率、自我剖析能力以及复原力上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干预组青少年的情绪稳定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这些研究发现,为NSI青少年进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提供了有效理论支持。

  • 标签: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通过合用盐酸氟西汀及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以盐酸氟西汀治疗, 观察组合用盐酸氟西汀、认知行为治疗。结果:施治前HAMD抑郁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HAMD抑郁量表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对照组为85.29,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通过合用盐酸氟西汀及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盐酸氟西汀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给予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感恩日记联合正念训练取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某院校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共计74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处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应用常规健康宣传教育,后者实施感恩日记联合正念训练,对比生活适应能力。结果:干预前,对比两组青少年生活适应能力评分,结果为(P>0.05);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后,观察组生活适应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恩日记联合正念训练对于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而言有益于控制其冲动等负性情绪,可以有效提升生活适应能力。

  • 标签: 感恩日记 正念训练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中应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定118例青少年抑郁障碍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入院医治,以奇偶数列法为标准分组,将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干预组,将基础性护理给予常规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三个月后比常规组的自我伤害评分和抑郁评分更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青少年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
  • 简介:摘要:青少年期是一个思想多变、感情波动剧烈的阶段,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在中国正逐年增多,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维度应对策略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护理干预中的实效性。在本研究中,招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参与研究,将其随机分配到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待,而实验组则采用多维度应对策略。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显著,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也大幅降低。本研究表明多维度应对策略在应对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护理干预中,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并且显著降低自伤行为的发生率。据此,推广应用多维度应对策略,可为降低青少年自伤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多维度应对策略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