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强大的抗感染和抗肿瘤等功能[1-2]。脾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切术和保术2个阶段。切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初级阶段,保睥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成熟阶段。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损伤实施保术已被外科医师所共识,血液病实施保术仅被外科医师所尝试,对门静脉高压巨“切”与“保”一直存存争议[3]。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炎症细胞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δ型肝T细胞淋巴瘤(HSTCL)的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09至2014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例γδ型HS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外院形态学均误诊为急性白血病(A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并与本院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比例为7.6%~40.0%;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9%和10%,γδ型HSTCL肿瘤细胞的瑞氏染色形态有很高相似度:细胞中等大小,胞浆较丰富;大部分细胞核仁1个,大而明显;形态似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尤其是原始单核细胞;但是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始单核细胞致密;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相比,HSTCL细胞较大,形状相对不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细胞化学染色具有鉴别诊断意义:HSTCL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或者点状弱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糖原(PAS)染色阴性或者呈粗颗粒状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结论γδ型HSTCL细胞具有独特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形态学特征。瑞氏染色质量和未做完整的细胞化学染色、缺乏此罕见疾病的形态学识别、部分病例伴随AL或MDS表现,极易误认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可能是导致HSTCLγδ型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淋巴瘤 T淋巴细胞 误诊
  • 简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瘤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瘤(splenicmantlecelllymphoma,SMCL)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肿瘤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以期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脾脏体积、瘤体的数目、大小、包膜、密度、强化等特点。结果5例窦岸细胞血管瘤脾脏体积均有增大(>8个肋单元),瘤体平扫均呈类圆型、椭圆形,5例均为多发(平均5个),瘤体直径3mm~23mm不等;CT平扫瘤体呈等或稍低密度,密度不均,3例可见出血成分,呈环状高密度影;瘤体均无包膜,与正常脾脏分界不清,周、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瘤体动脉期呈花环状、血管隙状强化,3例可见粗大的异常血管影。结论窦岸细胞血管瘤表现为多发肿块,无包膜,增强扫描花环状强化,粗大的异常扭曲血管具有一定的特点。

  • 标签: 窦岸细胞血管瘤 脾脏 CT
  • 简介:PHA体内注射可明显地提高小鼠淋巴细胞的分裂指数,用此途径可制成优良的染色体标本。PHA的效应在于促进已经转化的淋巴母细胞迅速进入分裂期。

  • 标签: 小鼠 PHA 脾淋巴细胞 染色体 分裂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针刺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Ⅲ组)、缺血再灌注6h后针刺组(Ⅳ组)。制取标本,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结果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Ⅲ组和Ⅳ组明显少于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Ⅲ组的表达又少于Ⅳ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Ⅱ组,Ⅲ组和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且缺血再灌注前进行针刺预处理这种保护作用更明显。

  • 标签: 针刺 缺血/再灌注 caspase-3 caspase-8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肉瘤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组织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组织细胞肉瘤,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治疗无效,予全切除,后行VECD及CHOP方案化疗,术后5个月随访,病情稳定,复查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未见组织细胞肉瘤浸润,获得血液学缓解。结论组织细胞肉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与其他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鉴别。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组织细胞肉瘤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本实验目的为,测试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CAF)凋亡的效果,以及对机体自身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用到小鼠细胞、 CAFs、多西他赛及其他试剂和培养基,使用流式细胞术和 MTT法检测细胞成活情况。实验发现,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而 CAFs大量减少,从而得出多西他赛对于细胞毒性较弱,对 CAFs影响较大,可以诱导 CAF晚期凋亡。 关键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肝αβ 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收治的1例肝αβ 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乏力症状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肝αβ T细胞淋巴瘤ⅣA期。明确诊断后给予ECHOP方案治疗,第3个疗程更换为西达本胺联合GDP方案治疗,随访至2021年5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结论肝αβ 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破裂白细胞异常增高的病因;方法对于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外伤性破裂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主要病因进行探讨;结果外伤性破裂患者白细胞异常增高超过20ⅹ109/L,结论外伤性破裂同其它腹腔感染性疾病相比白细胞增高明显,为临床诊断外伤性破裂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外伤性 脾破裂 白细胞 异常增高 病因
  • 简介:从病名出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方面论述了风、马风、慢风三种疾病,以期为l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 标签: 脾风 马脾风 慢脾风
  • 简介:摘要: 脾脏属于人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一年四季天气变化对于脾胃功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养工作,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护阳、防湿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护脾阳 防脾湿 养生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外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职业暴露、环境致癌物增加等都导致肺癌发病率逐渐增加。最近几年全球约有1.4千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肺癌发病率为180万,占癌症发病率的13%,是癌症中诊断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全球男性、发达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病种。目前肺癌治疗方式损害性大,副作用多,因此研究多肽对手术化疗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脾多肽 肺癌 术后化疗 免疫
  • 简介:目的:观察一种新型HLA衍生肽(RDP1258)的体内免疫抑制功能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人工固相合成一种衍生肽(RDP1258),用^3H-TdR法观察其在体内对大鼠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与HO-1酶活性激动剂HEMIN及拮抗剂ZnPP相对比,采用酶化学法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对体内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活性的影响。结果:RDP1258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MLR的增殖反应:该肽能够明显提高体内HO-1活性,并增强HO-1的表达。结论:RDP1258体内应用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细胞由丝裂原或同种抗原引起的增殖反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HO-1活性而达到的。

  • 标签: HLA衍生肽 混合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血红素氧化酶-1 动物试验
  • 简介:摘要介绍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例,发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确诊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脓毒症,诱发类白血病反应,并出现完全性梗死,病情凶险复杂,经多学科协作,方转危为安。

  • 标签: 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增多症 完全性脾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D-半乳糖(D-Gal)对小鼠淋巴细胞损伤的分子机理.方法:测定不同浓度D-Gal作用后小鼠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DH、SOD和SDH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1),LPO水平显著提高(P<0.01).结论:D-Gal能引起小鼠淋巴细胞及其功能的损伤.

  • 标签: D-半乳糖 脾淋巴细胞 乳酸脱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琥珀酸脱氢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cell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脾脏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标记、特殊染色,并复习近20年与该病相关的中英文文献.结果脾脏LCA由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表面衬覆单层内皮样细胞,细胞无异型,部分细胞内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其髓外造血常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1、FⅧ、CD34、KP-1、PGM-1、CD21均为阳性,CD8阴性.网织染色(+).结论脾脏LCA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病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LCA可伴发恶性肿瘤,建议密切随诊.

  • 标签: 脾肿瘤 窦岸细胞血管瘤 免疫组织化学 髓外造血
  • 简介:目的探讨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因子水平的影响者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98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联合组采用氨肽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白介素细胞(IL)-2、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IL-2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的CD8~+值、IL-10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CD8~+、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联合组的痊愈率89.8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联合组的远期复发率6.12%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有关。

  • 标签: 脾氨肽 激光 尖锐湿疣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