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肉瘤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1例组织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组织细胞肉瘤,经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治疗无效,予全切除,后行VECD及CHOP方案化疗,术后5个月随访,病情稳定,复查骨髓穿刺结果显示未见组织细胞肉瘤浸润,获得血液学缓解。结论组织细胞肉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与其他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鉴别。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组织细胞肉瘤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部副临床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45岁女性患者,因间断上腹胀7个月余就诊,10年前因外伤曾行脾脏切除术。术前胃镜、超声内镜和腹部CT均提示胃底占位,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副组织。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副脾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戈谢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为临床罕见病。现报道1例28岁确诊I型戈谢病的男性患者,因少见的梗死而行全切除术。分析切除在戈谢病的临床适应证及随访管理措施。

  • 标签: 戈谢病 脾切除术 葡萄糖脑苷脂酶 酶替代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原发性肝癌并亢患者采取肝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程度的功能亢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21)与介入组(n=21)。对照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介入组采取肝双介入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介入组术前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术后1周、4周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8/21),与对照组的52.38%(11/21)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并亢患者,采取肝双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象,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脾亢 肝脾双介入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动脉结扎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功能亢进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动脉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各相关指标,分析动脉结扎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脾动脉结扎术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切除术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切除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16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8年入院。患者于青少年期发病,以反复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减少为主,感染症状较轻,脾肿大,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减低,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给予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后行切除术,脾脏病理示功能亢进,术后血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合并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在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的前提下,对于反复血细胞减少的脾肿大患者,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血细胞减少 脾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切除术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切除治疗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16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8年入院。患者于青少年期发病,以反复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减少为主,感染症状较轻,脾肿大,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减低,诊断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给予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后行切除术,脾脏病理示功能亢进,术后血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合并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在足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的前提下,对于反复血细胞减少的脾肿大患者,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血细胞减少 脾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归汤加减治疗心两虚型不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科2020年1—2021年1月治疗的89例心两虚型不寐患者分为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西药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运用归汤加减治疗,评价指标选择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在心两虚型不寐治疗中,应用归汤加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安全性高,预后显著。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型 失眠症 不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归汤治疗心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穴位(脾俞、心俞、百会,四神聪,安眠,申脉,照海)配合归汤(党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茯神、大枣)治疗,对照组采用归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标签: 针刺 归脾汤 心脾两虚型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归汤治疗心两虚证的失眠症的价值[1]。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医院接收的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归汤,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眠、心两虚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归汤[2],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 失眠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行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与切除组相比,动脉结扎组手术时间短[(181±72)min比(284±72)min ,t=-6.205,P<0.01]、术中失血量少[(100±50)ml比( 700±86) ml,t=-5.166,P<0.01]、输血率低(28%比67%,χ2=11.4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结扎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切除组(2 d比3 d,Z=2.361,P<0.05);切除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上升程度高于动脉结扎组(P<0.05);切除组10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动脉结扎组6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P<0.05)。结论与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创伤小、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动脉 结扎术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尿的病因较复杂,且疗程都较长,疾病本身对患儿的身体影响并不大,但长期的遗尿对患儿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冯晓纯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工作,有着30余年丰富的经验,治疗小儿遗尿,笔者通过跟师过程,具有颇深体会。本文就冯晓纯教授治疗小儿遗尿进行分析。

  • 标签: 中医药 小儿遗尿 心理疗法 外治法
  • 简介:摘要探讨优先离断网膜束带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预防损伤的临床价值,对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的52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录像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42例患者术中在分离左半大网膜或脾脏前,先离断网膜束带(预处理组),279例患者未先行离断网膜束带(对照组)。预处理组发生损伤4例(1.65%),其中Ⅰ级3例(1.24%)、Ⅱ级1例(0.41%);对照组发生损伤24例(8.60%),其中Ⅰ级22例(7.89%)、Ⅱ级2例(0.72%),牵拉网膜束带致包膜撕裂19例(6.81%)。两组损伤总数、Ⅰ级损伤及牵拉网膜束带致包膜撕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8例术中发生损伤者的手术时间为(185±89)min,长于493例术中无损伤患者的(172±95)min(P<0.05)。提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牵拉网膜束带导致包膜撕裂是损伤的主要原因,主要为Ⅰ级损伤,损伤发生会延长手术时间,优先离断网膜束带可有效地减少术中损伤。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脾网膜束带 脾损伤,手术中并发症 预防 胃切除术,根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