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应用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自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儿童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童腹泻中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治疗具有良好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减少腹泻时间和次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 标签: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 儿童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水苏糖是天然存在的非还原性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腐败菌生长,促进肠道蠕动等活性。本文以草石蚕提取液为原料,探讨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时间对草石蚕提取液中水苏糖、蔗糖、棉子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含量的影响。采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在30℃发酵草石蚕提取液48h,提取液中蔗糖的保留率仅33.3%,水苏糖保留率为95.5%,棉子糖保留率为71.4%,葡萄糖保留率为84.0%,蔗糖含量略有增加。草石蚕提取物样品经过进一步纯化后,水苏糖含量达到87.8%。

  • 标签: 水苏糖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
  • 简介:摘要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36例IBD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和ELISA联合检测两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情况,统计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在IBD患者中的感染率,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显示IBD患者较健康对照易发生艰难状芽孢杆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36)比0,χ2=4.545, P=0.033]。IBD患者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使用PPI有关,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增加UC患者感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风险。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难辨梭菌 糖皮质激素类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可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强化病灶,脑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小血管周围炎症伴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少突神经胶质 炎症 激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鲁杆菌S2株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发现神经型布鲁杆菌病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方法用布鲁杆菌S2株分别侵染BV-2小胶质细胞0、3、6、12、24 h,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检测p-JNK、p5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JNK蛋白核转运。结果布鲁杆菌S2株能促进BV-2小胶质细胞p-JNK、p53蛋白及mRNA表达,并增加p-JNK蛋白核转运。布鲁杆菌S2株能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结论布鲁杆菌S2株通过激活BV-2小胶质细胞JNK,促进p53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布鲁杆菌S2株 BV-2小胶质细胞 凋亡 JNK p53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脑幕上胶质肉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例小脑幕上胶质肉瘤患者(胶质肉瘤组)和63例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胶质母细胞瘤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两组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肿瘤位置、体积、强化形式、瘤周水肿程度及瘤内囊变坏死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胶质肉瘤组侵犯硬膜的占比高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8/12、16/63,P<0.05)。胶质肉瘤组组织学上表现为典型的胶质瘤成分和间叶组织成分,其中胶质瘤成分的染色情况基本同胶质母细胞瘤组,肉瘤成分特异性表达网状纤维。两组在异柠檬酸脱氢酶1/2突变、1p杂合性缺失、19q杂合性缺失、1p/19q联合缺失、α地中海贫血伴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ATRX)的致病基因突变、p53突变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突变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胶质肉瘤组的Ki-67值高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32.3±14.2)%、(20.5±9.7)%,P<0.001],且胶质肉瘤组发生TERT启动子区突变的占比高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6/8、8/37,P<0.05),而发生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占比低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1/8、20/37,P<0.05)。两组在肿瘤切除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肉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但胶质肉瘤易侵犯硬膜、Ki-67值较高、易发生TERT启动子区突变、但不易发生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其中的肉瘤成分特异性表达网状纤维。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胶质母细胞瘤 对比研究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41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n=140)和验证组(n=101)。使用MRIcron软件在训练组患者术前T1增强影像上勾勒肿瘤边界,运用Matlab软件提取肿瘤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胶质瘤鉴别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对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的预测效果。结果241例胶质瘤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101例、胶质母细胞瘤140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分布,肿瘤位置,肿瘤坏死、水肿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lab软件共提取431个影像组学特征,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VM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预测训练组患者胶质瘤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预测验证组患者胶质瘤类型的AUC为0.875。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 标签: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MRI增强成像 间变性胶质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尽管临床选择多模式治疗,但大多数患者的总体预后很差,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这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而基因的改变已被证实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基因表达对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深入了解胶质瘤背后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将有助于探索潜在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脑干胶质瘤(brainstem gliomas,BSG)调强放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脑干胶质瘤调强放疗后的总生存(OS)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调强放疗资料完整的脑干胶质瘤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总生存及影响因素,预后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是否化疗、放疗方式、症状至首次治疗时间、放疗剂量。结果共收集21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的脑干胶质瘤患者有18例,中位随访时间15.5(5.3~2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 20(14.1~25.8)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和34.5%。影响脑干胶质瘤患者放疗疗效的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WHO分级、放疗方式(χ2=4.829~20.261,P<0.05)。结论肿瘤大部分及以上手术切除、局灶内生型/外生型、发病部位在中脑、低级别肿瘤、肿瘤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脑干胶质瘤 调强放疗 总生存 预后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奈诺沙星对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纳入MTB、胞内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28、80和50株。以微孔板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对3种临床常见的分枝杆菌菌种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28株MTB中104株(81.2%)对左氧氟沙星的MIC≤1 μg/ml,112株(87.5%)对奈诺沙星的MIC>1 μg/ml,其中88株(68.8%)对奈诺沙星的MIC≥4 μg/ml。胞内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32 μg/ml,而脓肿分枝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奈诺沙星的MIC的中位数分别为16和8 μg/ml。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比值范围在0.126~1.000。结论奈诺沙星对MTB的抗菌活性明显弱于左氧氟沙星,但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

  • 标签: 奈诺沙星 结核 分枝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Ⅱ级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109例Ⅱ级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率。分析年龄、性别、手术切除状态、病灶最大径、肿瘤跨中线、含星形细胞瘤成份、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等因素对无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随访率91.75%,随访期间10例死亡,27例复发。照射野内复发24例,占88.9%;照射野外复发3例,占11.1%。其中,肿瘤全切组81例复发14例,占17.3%;部分切除组28例复发13例,占46.4%。部分切除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全切组(χ2=9.484,P<0.05)。全组患者1、2、3、4、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5%、86.0%、80.6%、77.5%、66.8%,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2%、90.8%、87.7%、84.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分切除(HR=3.608,P<0.05)、肿瘤跨中线(HR=3.183,P<0.05)患者更容易复发进展。结论Ⅱ级胶质瘤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复发生存。照射野内复发为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手术切除状态、肿瘤是否跨中线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Ⅱ级胶质瘤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质瘤患者接受质子+碳离子放疗(离子放疗)与光子放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胶质瘤患者数据,给予相同总处方剂量60.00 Gy[RBE],分别基于离子射程不确定及摆位误差获得离子计划靶区和光子计划靶区;基于离子计划靶区制定质子及碳离子加量计划。基于两种计划靶区制定两类光子调强计划。实现靶区覆盖类似并对比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三类计划靶区覆盖相近(P>0.05)。离子计划正常脑组织积分剂量仅为两光子计划最优值的44.90%(P<0.001)。离子计划与光子计划最优值相比能降低脑干Dmean{(6.83±6.22) Gy[RBE]∶(15.10±10.11) Gy[RBE],P=0.001)}和视交叉Dmax{(47.76±20.8) Gy[RBE]∶(49.59±20.52) Gy[RBE],P=0.009}及健侧海马Dmean{(0.26±9.08) Gy[RBE]∶(16.28±11.14) Gy[RBE],P=0.002}。结论质子+碳离子放疗能保持光子放疗类似靶区覆盖下显著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紧邻靶区危及器官受量受靶区外扩影响。

  • 标签: 脑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离子 放射疗法,光子 剂量学
  • 简介:摘要儿童视路胶质瘤是原发于视觉通路的低级别胶质瘤,其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目前,国内外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争议,低龄儿童的化疗和年长儿童的放疗是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保护患儿的视力和视野不受损伤,术中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会牵拉甚至损伤视觉纤维。因此,临床不应盲目追求肿瘤全切除,应在保护视觉纤维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后续再辅以放、化疗控制残余肿瘤,在保障患儿较长生存期的同时减少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病理、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梳理,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传统影像学表现为位置表浅,肿瘤呈团块状,密度/信号不均匀,钙化是其主要特征,可囊变,出血、瘤周水肿轻,增强表现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同时要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脑炎、脑梗塞做鉴别;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常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应与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转移瘤鉴别。全面掌握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要点,有助于术前分级诊断和鉴别。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改善GBM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最大范围地安全切除是当前新诊断的GBM的手术原则。本文回顾过去20年GBM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新诊断GBM与复发GBM在治疗策略方面的异同点,分析了老年GBM患者的治疗、假性进展、假性有效等临床难点问题,并对未来GBM治疗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治疗结果 精准医学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