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科学环保的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当中, 增强作物抗性、促进作物生长、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制剂 科学环保
  • 简介:摘 要:芽孢杆菌是一种植物根围促生细菌,对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试验作为种籽包衣科研项目试验之一,主要研究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对菜心的促生效果。通过菜心种子试验,观察并记录其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菜心幼苗生长状况,测量其根长、株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绝大多数的芽孢杆菌可以提高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促进幼苗株高和根生的生长,但是跟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促进效果并不显著。

  • 标签: 芽孢杆菌 根围促生细菌 种子萌发 幼苗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红花应用芽孢杆菌发酵炮制对溶血栓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66例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均相同,对照组溶血剂中的红花不作处理,观察组用芽孢杆菌发酵法炮制红花,对疗效做出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栓长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中药红花 芽孢杆菌 发酵炮制 溶血栓 药效
  • 简介:摘要:为探索高有效活菌含量枯草芽孢杆菌粉剂不同用量下,不同施用方式防治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和抗性。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的有效菌种,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的最佳用量,确定最佳施药时间,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施药时注意防治药害。同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切实提高农业防治效果。在第三师49团4连2号闸地内相邻的2条田、3条田分别开展了关于该粉剂的小区喷施试验和大田滴施试验。结果表明:滴施和喷施高有效活菌含量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均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棉花增产、棉花纤维品质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而滴施和喷施高活菌含量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高活菌含量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该产品还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可作为棉花生产上的优质肥料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高效农业肥料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黄萎病 棉花病害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辅助药物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腹泻患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急性腹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奇偶数法分为2组,所有人员均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辅助治疗,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7.7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效率为79.54%,有差异性(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2组治疗前粪便次数无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粪便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急性腹泻患者,运用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辅助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体征,减少排便次数,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 妊娠 急性腹泻
  • 简介:摘要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血液标本中培养出该菌常易被认为是污染菌。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需警惕该菌引起的感染,以期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本文报道1例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成功患者。

  • 标签: 蜡样芽孢杆菌 白血病,急性 万古霉素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血液标本中培养出该菌常易被认为是污染菌。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需警惕该菌引起的感染,以期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本文报道1例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成功患者。

  • 标签: 蜡样芽孢杆菌 白血病,急性 万古霉素 感染性休克
  • 作者: 唐颢 谭蓓 周炜洵 钱家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成人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由结肠壁先天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或发育不良引起,起病隐匿且较为罕见,缺乏有效客观检查手段。此病偶可继发肠道溃疡,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应充分积极药物治疗,必要时需尽早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溃疡 难辨梭菌
  • 简介:摘要脑干胶质瘤既是临床罕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基础研究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新治疗理念的推广,对脑干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式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与大脑半球胶质瘤相比,脑干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患者的预后均有差距,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脑干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基础研究的进展及儿童弥散内生型脑干胶质瘤等热点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干胶质瘤既是临床罕见病也是难治性疾病。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基础研究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新治疗理念的推广,对脑干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式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与大脑半球胶质瘤相比,脑干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患者的预后均有差距,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脑干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基础研究的进展及儿童弥散内生型脑干胶质瘤等热点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微环境天然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的生长、转化和迁移,传统的治疗手段一直收效甚微,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胶质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GAM)作为脑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进展和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GAM来源、招募、极化和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胶质瘤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小神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患者存在明显的生存差异,是一组难治性异质性疾病,即使是相同病理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术中辅助手段的发展,使手术切除胶质瘤的程度和治疗效果都有明显提高;增敏剂的研发实现了与放化疗的结合,可以改善口服替莫唑胺的抗肿瘤效果;脑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如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扩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Notch信号通路、miRNA等,这些标志物及信号通路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对胶质瘤的增值、转移、侵袭等具有明显影响,是临床脑胶质瘤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许多不同的免疫治疗方案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积极进行,但还需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本文就近几年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外科手术 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治疗结果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拟态是一种不依赖内皮细胞的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方式,是肿瘤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脑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复杂多变,多种分子及信号通路(如缺氧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等)在其形成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对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抗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血管生成拟态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瘤(ONGs)是视路胶质瘤(OPGs)的一种,其发病率较低,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既可散在单发也可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并发。ONGs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病程多变且难以预测,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围绕ONG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儿童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成熟因子(glia maturation factor,GMF)β主要表达于神经胶质细胞和某些神经元亚群,调控胶质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因此,最初被认为是一种优势表达于脑的神经生长/分化因子。近年发现,该蛋白也表达于神经系统外的组织,参与调节细胞骨架重组、免疫和氧化应激反应,与某些炎性疾病和肿瘤相关。目前认为GMF-β是一种适应性调节蛋白,其最终功能效应受组织微环境的影响。该文就GMF-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鼻神经胶质异位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3例儿童鼻神经胶质异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9例,女童4例,月龄1~38个月,中位月龄5个月。全部患儿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对全部鼻外型及混合型病变均进行B超及MRI检查,对鼻内型病变进行鼻窦薄层低辐射CT及MRI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病变范围采取鼻外入路或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下鼻神经胶质异位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影像学结果、手术入路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儿病变分为鼻内型(8例)、鼻外型(3例)及混合型(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鼻腔阻塞(8例)和鼻背类圆形包块(5例)。病变部位包括鼻背(5例)、鼻腔外侧壁中鼻甲前端(5例)及嗅裂(3例)。手术入路包括鼻外入路(5例)和经鼻内镜(8例),全部患儿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65个月,全部病变未见复发。结论儿童鼻神经胶质异位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CT及MRI检查有助于评估病变的部位、范围,并指导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彻底切除。

  • 标签: 儿童 神经胶质异位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