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确定地衣芽孢杆菌YTDY-01高产芽孢的培养基,为中试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取9种培养基原料,确定最佳原料,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添加量.结果淀粉、豆粕、蛋白胨等原料对地衣芽孢杆菌YTDY-01产芽孢的影响显著(P〈0.05),最佳添加量分别为淀粉0.5%、豆粕1%、蛋白胨1.5%,培养基优化后,芽孢数量可达78.3±6.4×108CFU/mL,显著高于初始培养基的芽孢数量(6.7×108CFU/mL).

  • 标签: 地衣芽孢杆菌 培养基优化 芽孢形成
  • 简介:木聚糖酶来源广泛,目前发现的产酶菌株大部分来源于陆地,而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较少。从福建平潭海域筛选到1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B659菌株,经16SrDNA鉴定为同温层芽胞杆菌。对B659菌株进行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优化的产酶液体培养基是:麸皮6%,豆饼粉1%,K2HP0410mmol/L,初始pH6.0。经培养基优化的木聚糖酶活力提高了1.6倍。优化的发酵条件是:温度30℃,摇床转速230r/min,装液量25mL/250mL,接种量8%(体积分数)。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0.7倍。经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木聚糖酶活力达到2838U/mL.提高了3-4倍。发酵周期由72h缩短至30h。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芽孢杆菌 木聚糖酶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从食源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为新抗菌肽的发现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先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培养基(MYP)和蜡样芽孢杆菌杆菌显色培养基(HKM)相继初筛蜡样芽孢杆菌,再测定抑菌活性,之后对筛选菌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及生化分型;结果从食源中筛选出六株具有抑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应用系统生化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生化分型为11型。结论从食源中分离得到六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可进一步分子鉴定并研究其抑菌谱和抑菌物质的特性等。

  • 标签: 食源 抑菌活性 蜡样芽孢杆菌 分离 生化鉴定
  • 简介:通过尼罗蓝平板筛选、苏丹黑染色法及摇瓶复筛,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PHB的菌株FQB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遗传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进一步研究菌株的生长规律,发现菌株的延迟期为0—36h,对数生长期为36h一60h,稳定期为60h一96h,当培养时间为8gh时,PHB产量和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926g/L和1.05g/L。

  • 标签: 聚Β-羟基丁酸 分离 筛选 蜡状芽孢杆菌
  • 简介:【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9A专利菌株与4种化学药剂混配协同控制杧果炭疽病作用,为田间防治杧果炭疽病提供适合的混配剂量,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方法】将稀释2000倍咪鲜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稀释1000倍多菌灵与5%和10%9A混合,分别在室内平板、离体叶片、果实上测定其抑菌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控试验。【结果】枯草芽孢杆菌9A在与4种化学药剂混合后,其菌体生长虽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混合液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离体叶片和离体果实试验结果表明,10%验9A与稀释2000倍咪鲜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稀释1000倍多菌灵混合后,处理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6.67%、75%、83.34%和53.34%,处理果实的防效分别可达80%、75%、75%和60%,均显著高于单一化学药剂处理及菌液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稀释2000倍嘧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稀释1000倍多菌灵4种药剂和10%9A混合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36%、64.37%、77.67%和62.06%,与单一药剂相比分别提高27.20%、14.69%、27.10%和20.10%。【结论】枯草芽孢杆菌9A与化学药剂混配可有效防治杧果炭疽病,其防效均显著高于单一化学农药处理及单一菌液处理,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杧果炭疽病 混配 防治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胶质瘤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年龄≥60岁)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4.7岁,合并其他系统疾病17例,均经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和肺部感染。20例病人随访2.4-38.5个月,1年生存率为54.9%,2年生存率为36.6%。术后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疗者平均生存期为(29.8±5.0)个月,术后单纯化疗者为(6.6±1.3)个月,单纯手术者为(6.2±2.4)个月。结论老年胶质瘤容易误诊,合并症多,需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最大安全范围切除肿瘤,术后进一步行TMZ同步放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老年人 显微外科手术 化学疗法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对不同产地或批次蜂胶样品进行分析,建立蜂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性状、薄层色谱、浸出物及总黄酮、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等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先对蜂胶进行除蜡处理后,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蜂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总黄酮进行定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杨素和高良姜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制定蜂胶浸出物含量应≥50.0%;总黄酮含量范围应≥8.0g/100g;白杨素含量应≥2.0%;高良姜素含量应≥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蜂胶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蜂胶 质量标准 白杨素 高良姜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检验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消化道疾病患者146例,对其实施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病变胃粘膜做尿素酶快速实验、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14C-UB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组阳性例数差异未见统计意义(X2=0.63,P=0.43),阴性例数差异未见统计意义(X2=-0.63,P=0.43)。结论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皆较高,方法可靠简单,患者痛苦少,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常用方法于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胶质瘤合并癫痫的诊疗体会。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42例胶质瘤合并癫痫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抗癫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合并癫痫可通过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经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放化疗、抗癫痫治疗后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 标签: 胶质瘤 癫痫 诊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认知能力的减退、记忆受损、注意力不能集中、语言理解能力或社会行为能力减退等一系列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POCD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层,但老年人更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可能与其本身就存在多种易感因素有关。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相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一个关键通路,近年来,有关mTOR信号通道对脑胶质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以mTOR为靶点的抗肿瘤靶向治疗可以通过控制mTOR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mTOR和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mTOR 脑胶质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病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鸭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鸭易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番鸭养殖较为集中,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多发,现将一例雏番鸭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简述如下,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 标签: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 混合感染 雏番鸭 诊治 败血性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显微外科手术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的化疗及药物辅助进行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0%,而对照组仅为72%,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于神经胶质瘤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今后的神经胶质瘤患者中值得参考。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胶质瘤 临床治疗
  • 简介: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其特征为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2周龄~4月龄的猪均易感染,通常见于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5~8周龄)的猪。1病原

  •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 多发性浆膜炎 防治 副嗜血杆菌病 关节肿大 呼吸困难
  • 简介:发病机制大肠杆菌首先入侵消化道,一般在宿主体内发生以下作用,导致机体发病。诊断结合发病日龄、有腹泻、排黄色稀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急性死亡等典型症状,可就仔猪黄痢做出初诊判断。

  • 标签: 大肠杆菌 仔猪 防治 发病机制 急性死亡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