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脏血供丰富,质地软脆,其切除手术需要确切且安全的出血控制技术。全入肝血流阻断法控血确切但是副损害大,阻断时间有限,解剖性入肝血流阻断副损伤较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保留侧肝断面出血较多现象。基于肝血流流域学说,肝段/叶切除界面间存在交通血流即血流交汇带,此为解剖性入肝血流阻断效果不佳原因。实时分合控血技术,针对不同术式,单用或联用多种控血手段,核心特色是控制肝切除界面的血流交汇带处血流,更符合肝脏术中会出现交通血流的特点,因此较解剖性入肝血流阻断能够很好的控制出血,同时减轻全入肝血流阻断的多种副损伤。

  • 标签: 肝脏切除术 血流控制技术 肝脏分段 Pringle法
  • 简介:摘要肝源性腹水是常见的重要临床问题,随着液体活体组织检查、第二代测序技术等方法的研发,以及新型利尿剂、腹水引流泵、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治疗手段的使用,肝源性腹水从机制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进展迅速。现概述肝源性腹水的产生机制和腹水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针对肝源性腹水低盐饮食、利尿剂使用、难治性腹水治疗新理念等临床关键点进行评述。

  • 标签: 肝源性腹水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儿童慢性病毒性肝病逐年减少,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相关的儿童肝病逐年增多。虽然儿童肝病相对少见且并不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但慢性肝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对家庭或社会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儿童肝病,对儿童肝病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治,延缓或阻断肝病进展。

  • 标签: 肝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增强CT,实验组接受MRI检查,对比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使用肝脏MRI检查,可以提高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诊断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7例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肝内和肝外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脏MRI诊断准确率为94.85%,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的8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诊断方式,在肝内和肝外病灶检出数方面,显著多于肝脏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相较于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7例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肝内和肝外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脏MRI诊断准确率为94.85%,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的8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诊断方式,在肝内和肝外病灶检出数方面,显著多于肝脏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相较于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针对2018年 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60例进行分析,分为进行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对于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于增强CT来说要高,差异比较明显,相关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准确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肝脏占位病变经皮肝脏穿刺手术前,医护人员开展术前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本此研究随机挑选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超声诊断显示为不明的肝占位性病病变患者,总计98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之后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两组诊断精确度。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及恶性肿瘤病灶数量与对比组相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精确度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之前,应先进行超声造影,为活检术提供参考,可提高诊断精确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脏 占位病变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模型(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TOE)和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构建理论模型,探究医联体内临床医生肝脏超声造影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2—8月,通过自制量表,对福建、江西两省4个医联体内肝病诊疗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4.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分析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组织氛围、行业技术环境对医联体内临床医生肝脏超声造影技术采纳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知觉行为控制(0.779),主观规范(0.635),行业技术环境(0.578),行为态度(0.359),组织氛围(0.218)。结论建议通过提供充分的技术教育培训,发挥核心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崇尚技术创新、共享交流的组织氛围等措施,强化相应卫生技术的采纳意愿。

  • 标签: 技术-组织-环境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 行为意愿 技术采纳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对于针对肝脏疾病的检查诊断研究中,采用肝脏超声检查的意义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01月-12月在我院进行肝脏治疗的患者200例当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其中将选取的5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剩下的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肝脏检查诊断的患者实行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比,最后观察实验组50例患者在常规检查基础上给予肝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在最后肝脏诊断上的准确度情况分析。结果:对两组进行研究检查对比分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进行肝脏检查的50例患者,其使用超声诊断检查的实际临床意义比常规肝脏检查的实际意义要高很多,有助于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加速其康复。结论:通过对在我院进行肝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肝脏检查,最后发现实施肝脏超声诊断检查的患者,其疾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检查肝脏组患者,数据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肝脏 超声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肝切除术复杂度高,危险性大,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薄层CT或MR数据的个性化肝脏、肿瘤及内管道三维重建,使肝脏外科医生能直观、清晰、多维度地显示肝脏病灶位置及其与内脉管的空间毗邻关系,并进行精确的术前规划。然而,术前3D图像和实际手术过程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导致术者手眼不协调,无法达到术中三维图像实时导航。近年来,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减少3D模型和实际操作空间之间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在肝脏外科术前规划、术中引导、外科教育、医患沟通等多个方面都逐渐展示了明显优势和广阔前景。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 三维重建 肝脏外科手术导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脏疾病是造成人类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症肝脏疾病(例如晚期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原位肝移植。然而,供体有限、免疫排斥等因素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及开展。近几年,具备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肝病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干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体内细胞成像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干细胞的行为和命运,能够对干细胞的迁移、分布、增殖及分化进行无创性活体示踪,是研究干细胞治疗肝病作用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本文将对干细胞活体成像技术在肝病干细胞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脏疾病 干细胞 活体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期住院最为常见的疾病。高水平血清游离胆红素有着明显的神经毒性,最终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游离胆红素研究的不断深入,检测游离胆红素的方法亦进一步丰富。本文拟在简述胆红素生理及毒性机制、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表现的基础上,对现有检测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胆红素脑损伤 游离胆红素 检测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腺组织在解剖学上与主胰分离,且无血管或导管联系。异位胰腺可以在各种解剖部位发现,其中胃是最常见的部位。发生在肝脏的异位胰腺组织较为罕见。本例患者男性,30岁,以"腹胀8月余"为主诉入院,肝、肾、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增强MRI可见肝S4段异常信号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大小约36 mm×61 mm。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加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肝脏异位胰腺,依据Heinrich病理分型,该患者属于Ⅱ型。术后门诊复查至2020年3月未见肝脏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兴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同时也是竞争性内源RNA(ceRNA)家族中的成员,有研究发现circ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微RNA(miRNA)相互作用,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现就circRNA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circRNA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阐述circRNA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RNA 肝脏疾病 生物学功能 机制
  • 简介: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包含众多亚群的异质性群体,不同DC亚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型特征。肝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耐受器官,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免疫特性,赋予了DC维持肝脏稳态和应对肝脏组织损伤的快速反应特性。本文综述了肝脏DC亚群在肝脏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亚群 肝脏疾病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71例肝脏肿瘤患者,先后利用X线成像技术、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开展鉴别诊断工作,对比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对比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准确性。结果: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X线成像技术(P

  • 标签: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 X线成像技术 肝脏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免疫系统既能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又能防止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免疫防御与免疫耐受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一旦平衡被打破,疾病就有可能随之而来。肝脏作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免疫器官,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学功能极具研究价值。

  • 标签: 免疫 肝炎,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