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估人体可视化肝脏肝脏超声影像学,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断面部分为入选对象,基于可视化软件中对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加以构建,进而和超声常用断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可视化肝脏模型可任意完成各个方位的切割,能够获取清晰的肝脏内部结构,进而获取清晰的肝脏内部系统特征,与超声常用断面对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人体可视化肝脏,可获取完善且详细的断面解剖学资料,进而为肝脏超声影像学所需资料的完善提供有效凭据。

  • 标签: 人体可视化肝脏 肝脏超声影像学 对比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种植牙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因其美观、舒适,固位效果稳固,使患者的咀嚼效率恢复到接近天然牙的程度,逐渐被牙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11年6月以来,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究的CDIC螺旋状种植体,对63例患者前牙缺失进行的112枚种植体植入并修复,种植后随访3年以上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种植牙技术,缺失修复,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是由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5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气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荷兰科学家把36名参试者分成两组,一组正常一目三餐,基本不吃零食:另一组在饮食中增加大量零食,包括常见的甜品、饮料等。6周后发现,每天吃零食的人,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增多,且部分受试者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炎症反应、肝细胞破裂和结缔组织增生等。

  • 标签: 零食 肝脏 伤害 脂肪含量 炎症反应 科学家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肝脏异常的MRI表现,探讨MRI在胎儿肝脏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肝脏异常的19例胎儿MRI影像资料。受检孕妇年龄22~35岁,孕周为25~38周。胎儿MRI检查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T1WI序列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轴面T2WI序列扫描。结果胎儿肝脏异常为膈疝8例(右侧7例、左侧1例),膈膨升1例,脐膨出2例,血管瘤3例,错构瘤2例,胎儿贫血3例;其中引产后胎儿尸体病理诊断4例,产后患儿手术病理诊断14例,产后患儿随访复查确诊1例。按肝脏位置和信号异常进行分类:胎儿肝位置异常11例,其中向胸腔移位9例,向前腹壁移位2例。肝信号异常8例,其中局灶性信号异常5例(均为肝肿瘤),表现为肝内类圆形异常信号;弥漫性信号异常3例,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2例、地中海贫血1例,均表现为肝脏T2WI信号弥漫性减低。MRI能准确诊断胎儿肝脏位置异常和准确判断肠管等邻近结构的位置改变。MRI对血管瘤的定性诊断较好。结论胎儿肝脏异常涉及多种疾病,MRI对胎儿肝脏位置异常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有助于胎儿肝脏信号异常的诊断,进而有助于实现胎儿肝脏异常的全面诊断。

  • 标签: 胎儿 磁共振成像 肝脏病变 定位 信号
  • 简介:摘要栀子是临床长期且广泛应用的中草药,具有保肝利胆、抗炎镇痛、抗血栓和降血糖等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栀子具有肝脏毒性,其肝脏毒性的机制涉及自由基、代谢酶和非蛋白巯基等。本文就栀子的肝脏毒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栀子的毒性机制研究和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栀子 京尼平苷 京尼平 肝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手指缺损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35例手指缺损患者为对象,均接受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患指与健侧对应指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患指功能评分与健侧对应指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游离足趾移植再造与修复手指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再造与修复方法。

  • 标签: 游离足趾移植 再造修复 手指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用新课改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寸在一些“越位”或“不到位”的游离状态。我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为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摆脱教学中的游离状态,做了初步探索。

  • 标签: 游离 反思 越位 高耗低效 辨证审视
  • 简介:目的探讨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施行的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12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结肠脾曲游离有关步骤和解剖学特点予以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肠脾曲游离容易且安全。术中见连着于胰体尾后下缘及脾静脉近端的系膜为左结肠系膜固有筋膜,而非横结肠系膜。切开横结肠系膜后叶拓展胰腺前间隙后,可完全游离胰体尾前方结构,左结肠系膜固有筋膜呈幕帘状悬吊于脾静脉近端及胰体尾后下缘,切开该系膜,根部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进入左侧Toldt间隙。中间入路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切断,拓展Toldt间隙并与左上方间隙会师。外侧入路游离脾曲时见左膈结肠韧带及脾结肠韧带已幕帘化,使结肠脾曲游离难度降低。结论以胰腺为导向的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技术可有效解决结肠脾曲游离困难的问题。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结肠 手术治疗 结肠脾曲 解剖
  • 简介:腹部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3.5%,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而实质脏器受累仅占15%-20%,其中又以泌尿系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脏[1]。肝脏结核(肝结核)既往曾被称为结核性肝炎、结核性炎性假瘤、结核性胆管炎、肝浆膜结核等,其影像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肝脏其他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多有重叠,诊断颇具挑战性[2-4]。本文着重就肝结核的CT及MRI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肝脏 结核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不良用药对肝脏的损害,尤其是慢性肝炎病人。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未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27例肝脏损害的患者,通过对这27例病人的观察,了解不当用药对肝脏的损害,为今后指导临床肝炎病人正确用药提供依据。结果27例患者中有15例因为不良用药导致药物性肝炎,10例因为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2例出现自免性肝病。结论不当用药,确实能导致肝脏的损害。

  • 标签: 药物 肝脏 损害 药物指导
  • 简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常存在于肝切除、肝移植术和休克中,可造成肝脏功能的损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冷缺血损伤、热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等。肝再灌注损伤又包括肝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6h内,主要在前2h内)和肝晚期再灌注损伤(再灌注6h以后,主要在18-24h[1-3]。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损伤机制 肝脏 肝移植
  • 简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且治疗方法和预后显著不同,因此其鉴别诊断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二代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扫描技术的应用,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肝内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从而实时评价肝脏血管灌注的整个时期,并根据不同的特征性表现,显著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生化检测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肝脏生化检测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分级检验及拉网式检验,观察两种检验结果。方法分级检验及拉网式检验得到ALT与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得到ALP、GCT、D-Bil、T-Bi水平及阳性率与拉网式检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级检验在肝脏生化检测中使用准确率高,能够显著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实现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脏生化检测 分级检验 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