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ABV方案化疗卡波西肉瘤(KS)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2007年至2013年,用ABV方案化疗的3例艾滋(AIDS)并发KS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结果用ABV方案化疗的3例AIDS并发KS的患者近期均可见明显的疗效,远期均无复发。两例3年随访存活,1例5年随访存活。讨论用ABV方案化疗AIDS并发KS的近期和远期疗效都好,但病例数量尚有限,须不断积累资料,进一步丰富经验。

  • 标签: 艾滋病 Kaposi肉瘤 ABV方案化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36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选择保肢治疗,基本治疗方法为术前化疗+外科治疗+术后化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对该组患者关节功能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出现2例假体迟发性感染,术后随访均存活,2例局部复发,1例出现肺部转移,保肢成功率为91.67%,肢体关节功能评分(22.6±177;1.4)分,优良率为80.56%。结论保肢手术是治疗骨肉瘤的有效方法,保留了肢体功能,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保肢治疗 规范化化疗 骨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例MF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FS好发于老年男人,生长缓慢,多见于四肢、少见于躯干。结节状无痛性生长,肿块由梭形和星形的瘤细胞组成、分布于不规则多少一不等的黏液样物中,可见特征性细长弯曲的薄壁小血管、脂肪母细胞样瘤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CD99瘤细胞3例均弥漫阳性,1例SMA、1例S-100局灶阳性。结论MFS是一种伴有黏液样变的纤维母细胞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四肢皮下或深部肌层,临床表现为局部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容易误诊为软组织的良肿瘤或其它恶性肿瘤。

  • 标签: 黏液纤维肉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在人骨肉瘤组织、骨肉瘤MG63细胞及其干细胞中Hippo信号分子TAZ的表达情况,比较骨肉瘤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中TAZ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中,选取原发骨肉瘤组织标本12例,复发的骨肉瘤标本6例,另选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组织作阴性对照,并贴壁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MG63细胞中TAZ的表达情况;用无血清悬浮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分离并收集骨肉瘤细胞球,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球中胚胎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和Hippo信号分子TAZ的表达,Western印记法检测MG63细胞和细胞球中TAZ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2例人骨肉瘤原发组织标本中,3例骨肉瘤组织TAZ表达阳性,而6例骨肉瘤复发组织中TAZ表达全部阳性,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TAZ分子表达也呈阳性,而骨纤维结果不良中全部表达阴性。与骨肉瘤MG63细胞相比,RT-PCR显示培养的骨肉瘤细胞球中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和Hippo信号分子TAZ明显高表达。Westernblot提示细胞球中TAZ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骨肉瘤MG63细胞。结论骨肉瘤组织中存在TAZ分子的表达,在复发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骨肉瘤细胞株中也存在TAZ分子的表达,而在干细胞中TAZ分子表达更高;提示其与骨肉瘤干细胞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骨肉瘤 肿瘤干细胞 Hippo信号通路 TAT分子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发现左腹部包块,伴腹胀,后包快增大,腹胀加重,我院门诊拟腹部肿块收住。查体:神志清,消瘦,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全省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左中腹部高度膨隆,左侧腹部自肋下至脐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表面光滑,质较硬,活动度差,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研究骶骨原发尤文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199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15例骶骨原发尤文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6例,其年龄11~45岁,平均1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骶尾部疼痛症状,11例伴有会阴区麻木、下肢疼痛等神经症状,3例可触及局部肿块。侵及单个节段者2例,累及2个节段及以上者13例。术前X线片及CT提示骶椎多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CT和MRI检查经常可见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均行系统化疗及手术治疗,10例于术后接受放疗。9例行骶骨肿瘤分块切除、重建术,6例行整块切除术,其中4例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2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伤口并发症4例。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在随访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10例,局部复发9例(9/15,60%),肺转移5例(5/15,33.3%),其中包括局部复发伴肺转移4例。其中行肿瘤整块切除6例中骶骨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伴肺转移1例。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7个月至5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中全部10例均接受二线治疗。至末次随访已死亡9例,2例带瘤生存。2年无瘤生存率60%,5年无瘤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为47%。结论骶骨原发尤文肉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必须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对于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法。

  • 标签: 骶骨 肉瘤 肿瘤治疗方案 预后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放射疗法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自诉2个月前染发后,右侧额部开始出现片状水肿性红斑,无自觉症状。1个月后,红斑面积逐渐扩大,无渗出,偶有瘙痒,同时双眼部出现轻度水肿,遂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染发皮炎',给予抗过敏治疗,无明显好转。红斑进一步蔓延至头部,仍无自觉症状。于2013年1月到我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头部、耳后可见境界清楚暗红色或紫红色浸

  • 标签: 血管肉瘤 头面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分析颅底脊索样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颅底脊索样软骨肉瘤的诊断水平。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68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4d入院。查体示双乳对称,无乳头内陷及歪斜,挤压无溢液,右乳外侧可扪及约2cm×1.5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一般,无压痛,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灰阶超声显示左侧乳腺大小为20.9mm×14.5mm椭圆形团块,水平位生长,边缘见小分叶,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见钙化灶,后方伴回声增强(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团块内部稀少点状、条状血流,血管较纤细(图2)。声弹性成像显示团块内部大部分为代表低应变的红色,弹性评分4分(图3)。团块周围乳腺组织无明显结构扭曲,无导管扩张、无水肿,Cooper韧带无改变。超声提示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4C类。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术中显示病灶呈灰红色。术后石蜡病理示肿瘤细胞梭形、短梭形,不规则散在花边样成骨现象,病理诊断乳腺骨肉瘤(图4)。术后行全身骨扫描,未发现骨骼系统的骨肉瘤征象。

  • 标签: 乳腺原发性骨肉瘤 超声表现 肿块扩大切除术 BI-RADS 声弹性成像 超声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肉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超声提示的24例子宫肉瘤患者,对照其手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血流分布特点及频谱特征并记录阻力指数(RI)。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21/24),误诊率为12.5%,其中2例为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1例为子宫肌瘤囊性变,结论超声在子宫肉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肉瘤
  • 简介:摘要肺血管肉瘤属深部软组织血管肉瘤,原发罕见,笔者随访诊断一例,现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治经过进行报道,综合相关文献,对该病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肺原发性血管肉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

  • 标签: 血管肉瘤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3年收治的4例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其中伴排尿困难1例,伴尿频、尿急、尿痛1例。膀胱镜检见肿瘤位于膀胱顶部1例,膀胱侧壁3例。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例术后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检均证实为膀胱平滑肌肉瘤。3例为低级别,1例为高级别。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1例术后1年内死亡,1例术后2年死亡。2例存活,其中1例为术后6个月,1例术后至今存活3年。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罕见,预后较差,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化疗及放疗效果均不理想,多样化的辅助治疗方案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膀胱平滑肌肉瘤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 标签: 骨肉瘤 下肢骨 导管消融术 微波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青少年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的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KPS评分、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性骨折、治疗方法和Enneking分期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PS评分低、有家族史、肿瘤越大、有病理性骨折、单纯手术治疗和Enneking分期晚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KPS评分高、无家族史、肿瘤越小、无病理性骨折、综合治疗和Enneking分期越早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KPS评分<70分、有家族史、肿瘤≥10cm、有病理性骨折、单纯手术治疗和Enneking分期晚均为青少年骨肉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包括KPS评分、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性骨折、治疗方式和Enneking分期。

  • 标签: 青少年 骨肉瘤 生存期 影响因素
  • 简介:附睾横纹肌肉瘤在临床上极其罕见,我院于2014年4月10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15岁,因"右侧阴囊坠胀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右侧附睾可及一约4.0cm×3.0cm大小卵圆形实性包块,光滑、质硬、无压痛,睾丸附睾分辨不清,肿物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双侧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

  • 标签: 附睾横纹肌肉瘤 文献复习 原发性 透光试验阴性 肿大淋巴结 阴囊坠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