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性,且死亡率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脑卒中的探究不断深入,脑卒中血管再生对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了解脑卒中血管再生的原理及机制可为临床治疗脑卒中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标签: 联合康复治疗 脑缺血 血管再生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环缺血性眩晕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32例纳入本次研究,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31例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中医辨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相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能够在提升预后效果的同时,避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护理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西医学观点认为,针对临床收治的循环缺血病例,实际上为一种非正常的相对缺血状态,但不管是对病例实施影像学检查或是分析其临床表现,均无法对此状态进行有效界定,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中医将本病引发的眩晕归属于“眩晕证”等范畴,以“风、火、痰、瘀、虚”为病机,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给予中药行辨证论治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本文先从本病的病因病机展开分析,并总结临床辨证辨治情况,包括气虚血瘀型、痰瘀交阻型、风阳上扰型、肾精亏虚型等,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中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15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卒中是否合并有轻度认知障碍分为无轻度认知障碍组50例及轻度认知障碍组1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独立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部位、卒中次数、卒中面积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独立影响因素(OR4.545、4.880、4.950,95%CI2.440~4.373、2.475~4.350、2.557~4.459,P<0.05)。结论发病部位、卒中次数、卒中面积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障碍独立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卒中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轻度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共6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选用天麻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56%(P<0.05)。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的Vm均较之前有明显加快(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PI虽然比治疗前均所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促进病情恢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地尔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对循环缺血进行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 方法: 将 2014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6 例循环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利用拜阿司匹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利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 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 ,提示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循环缺血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循环缺血患者的治愈率显著提升。 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循环缺血进行治疗,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后循环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0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人,其中观察组接受动静并治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随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观察组恢复人数40,人,总有效率是88.9%,对照组中显效30人,总有效率是66.7%,由此看见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并治疗法在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静并治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测量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及海马区Caspase-9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并为以后研究调控其表达而阻断脑细胞凋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min恢复再灌注24h。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10)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2)。依据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9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出现任何神经缺失症状;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HE染色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半暗带(部分额叶皮层及纹状体内侧区)及海马CA1区脑组织结构变疏松,间质水肿有空腔形成,神经元数量减少,体积缩小,排列紊乱疏松,神经元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免疫组化假手术组Caspase-9蛋白微量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

  • 标签: Caspase-9,缺血再灌注,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患者行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6 年 2月 ~2017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 各 42 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行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并 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 NIHSS )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 BI )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 40 例( 95.24% )显著高于常规组 31 例( 73.81% ),两组治疗前的 BI 评分和 NIHSS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治疗组的 BI 评分和 NIHS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患者行尼莫地平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 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缺损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脑卒中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方法选取326例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将≥50分的149例纳入抑郁组,〈50分的177例纳入非抑郁组,运用自制调查表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卒中前性格、家庭关系、职业、卒中部位、文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应结合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影响因素 生存质量 社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1月58例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舍曲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舍曲林 康复效果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循环缺血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组(A组),桂哌齐特治疗组(B组),灯盏花素治疗组(C组),治疗14d比较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优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哌齐特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循环缺血眩晕优于单纯应用桂哌齐特或灯盏花素治疗。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灯盏花素 脑缺血 后循环 眩晕
  • 简介:摘要在西医上,循环缺血的相关临床症状或者诊断方法都未有却明确的分界的,导致循环缺血的治疗难度加大。而在中医上认为循环缺血而造成的眩晕而划入“眩晕”范畴,需依据病症辩证治疗。本文对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机以及辩证治疗方法展开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眩晕 后循环性缺血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米诺环素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min恢复再灌注24h。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2)、米诺环素治疗组(n=12)。采用TUNEL方法对缺血损伤的神经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米诺环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能使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加。2、缺血再灌注组与米诺环素干预组细胞DNA损伤明显。3、米诺环素对缺血半暗带、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有抑制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米诺环素,缺血再灌注,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8例。8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调查,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8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尼莫地平)与对照组(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43/44)、86.4%(38/44),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两组BI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缺血性脑损伤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进入我院的脑出血缺血性损伤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尼莫地平,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25例(75.76%)明显低于试验组31例(93.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具有良好效果。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化痰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针刺结合中药化痰解语汤治疗组(试验组,50例)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400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Fz、Pz、C3、C4的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化痰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针刺 化痰解语汤 缺血性脑卒中 失语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150)和对照组(n=150),两组患者均行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加行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关节疼痛(VAS)评分以及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的SHS评估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评分与SHS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VAS评分与SHS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温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后肩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