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后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等资料进行分析。2例患者中毒后均呈中度昏迷,且中毒后1周内动脉血乳酸水平、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正常范围。给予2例患者氧疗及糖皮质激素等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 标签: 气体中毒 单纯窒息性气体 缺氧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血乳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缺氧动物模型中心肌组织活化转录因子6(ATF6)的表达。方法将成都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在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压低氧舱喂养,对照组在常氧下喂养。28 d后称量,记录心脏重量、心脏重/体重、血液学指标及检测心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量以判断缺氧状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检测两组大鼠左、右室心肌组织ATF6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喂养28 d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体重[(235.72±7.43) g比(307.34±8.91) g],氧分压[(47.19±2.77) mmHg比(83.61±3.45) mmHg(1 mmHg=0.133 kPa)]和氧饱和度[(67.93±7.93)%比(94.04±4.01)%]明显下降(t=33.813、23.050、16.093,P<0.05),而心脏重量[(896.53±279.48) mg比(763.77±166.45) mg]、心脏重/体重[(3.81±0.39) mg/g比(2.49±0.17) mg/g]、红细胞比积[(59.04±1.32)%比(46.42±1.09)%]、血红蛋白含量[(10.14±0.55) g/L比(4.43±0.41) g/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2.235、16.994、10.301、45.590,P<0.05)。实验组HIF-1α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2.48±0.47比1.00±0.07,t=17.059,P<0.05)。ATF6α(90 000)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左室(1.24±0.19)比(2.30±0.47),右室(1.20±0.26)比(2.33±0.55),t=11.452、10.174,P<0.05],而ATF6α(50 000)的表达显著增强(左室2.46±0.51比1.02±0.08,右室2.13±0.25比1.28±0.19,t=15.278、15.037,P<0.05);且实验组心肌组织中GRP78表达显著增强[左室(2.36±0.36)比(1.01±0.21),右室(2.32±0.12)比(1.28±0.33),t=17.742、16.222,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慢性缺氧动物模型,且发现在慢性缺氧动物心肌组织中GRP78和ATF6α(50×103)的表达显著增强。

  • 标签: 慢性缺氧 模型,动物 缺氧诱导因子-1α 活化转录因子6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是一系列临床难治疾病(包括心血管损伤、炎性肠病、癌症等)的病理学基础,而缺氧是慢性炎症引起组织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组织适应缺氧具有调节作用。缺氧时,HIF-1α通过激活适应性转录反应以协调低氧组织中的氧供应和代谢活性,此过程涉及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等细胞因子的上调。调节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具有与HIF-1α类似的功能,即在低氧条件下通过改变氧依赖性脯氨酸羟化酶活性来调节缺氧状态。此文讨论了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HIF-1α与NF-κB激活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HIF-1α和NF-κB通路作为炎症性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 标签: 炎症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NF-κB
  • 简介:摘要近年来窒息氧合技术在急诊科、麻醉科困难气道的管理及特殊患者手术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窒息氧合技术是指人体没有呼吸运动时,经气道给予高浓度、高流量的氧,促进肺泡中氧的交换,对窒息患者进行被动的氧合、延长安全窒息时间的方法。文章通过简介窒息氧合技术生理学原理、作用机制,综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为窒息氧合技术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临床麻醉医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气道管理 氧合 窒息氧合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救与护理措施有效性。结果 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患者中,仅1例出现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7.50%(39/40);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2.50%(37/40)。结论 对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肺结核 大咯血 窒息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治疗时,选择空气复苏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 方法: 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我院 接治 的窒息新生儿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认新生儿基本资料 于 我院数据库中登记,对所有儿童进行 Excel 表格公式法两组均分 , 记名为对照组( n=26 )于实验组( n=26 ); 对照组患儿采用纯氧进行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空气复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6.00%,对照组为 100.00% ,两组对比差异 不 显著( P> 0.05) 。 结论: 在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时,传统医疗理论中认为选择 纯氧复苏 才能对疾病症进行控制,但本次研究说明了采用空气复苏效果一样良好,对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高危新生儿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α1)在大鼠缺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中的转染情况,为AdHIF-1α治疗缺氧的BMEC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大鼠BMEC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并用含100 μmol/L二氯化钴(CoCl2)的维持培养液培养,制成BMEC缺氧模型;然后将AdHIF-1α转染入缺氧的BMEC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的转染情况。结果AdHIF-lα转染入缺氧的BMEC后,分别在12 h、24 h、48 h、72 h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F-lα的转染情况,结果显示,12 h开始出现少许荧光,光密度值(A值)0.13±0.01;24 h荧光表达有所增强,A值0.46±0.03;48 h荧光表达最明显,A值0.97±0.05;72 h可见荧光减弱,A值0.38±0.0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邻时间点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5.88、40.00、46.28,均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能成功转染至缺氧的BMEC。

  • 标签: 腺病毒科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内皮细胞 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窒息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38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循证护理。结果 窒息新生儿在出生1min后的阿氏评分为(5.53±0.52)分,在出生5min后的阿氏评分为(8.26±8.08)分;窒息新生儿护理后的PaO2为(78.52±7.69)mmHg、PaCO2为(41.62±4.08)mmHg,与护理前的PaO2、PaCO2对比,P

  • 标签: 循证护理 窒息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窒息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并制定早期教育较为有效的方案,有效减少其发病率和智能低下的程度。方法;选取 2010 年 ~2012 年间出生的 120例窒息的学龄前儿童行发育商( DQ)评估, 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轻度窒息组干预后发育商和 5个功能区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 p< 0.05。重度窒息组干预后发育商和语言能力、社会能力、粗大运动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窒息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窒息儿童行为发育有明显影响,能有效的发挥出最大潜能,值得推广早期教育。

  • 标签: 窒息儿童 早期教育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在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随机选取 6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将其具体划分为 A组(常规抢救和护理)与 B组(综合抢救与护理),各组 34例。结果: A组抢救成功 82.3%,低于 B组抢救成功 97.0%( P< 0.05); A组 Apgar评分低于 B组( P< 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 23.5%,高于 B组发生率 5.8%( P< 0.05)。结论:向新生儿重度窒息进行综合抢救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 抢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6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采用统计学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从中找出导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且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67例新生儿窒息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羊水胎粪污染、脐带受压或脱垂、母亲因素、羊水过少、脐带过长或过短等、羊水过多等,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护理后 62例治愈(占 92.5%)、 5例好转(占 7.5%)、 0例死亡(占 0.0%)。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 观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对新生儿窒息患儿 采取助产护理 的作用 。方法:择选新生儿窒息患儿( 本院当中 1 00例作为样本) ,时间选定区间 2017 .03 .01 日到 2018 .09 .01 日,对所有患儿实施 ABCDE 国际复苏 助产护理,观察其复苏结果。 结果:轻度新生儿窒息患儿以及重度患儿的复苏成功率均为 100.00% ,死亡概率是 0.00% 。结论:实施助产护理 的方案护理于新生儿窒息患儿当中 ,患儿的复苏结果佳。

  • 标签: 助产护理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窒息后接受复苏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复苏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复苏护理效果。结果:在复苏有效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开展复苏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期护理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窒息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收入的 66 例 新生儿重症窒息患儿, 所有患儿均接受 呼吸机辅助呼吸,将上述患儿分为 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纳优质护理)各 33 例,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 就 抢救成功率而言,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100% vs. 87.88%] , P <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 护理后两组患儿的 Appar 评分而言,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χ 2 = 8.541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窒息 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缺氧作为实体瘤微环境中的普遍特征,在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及治疗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DNA损伤应答系统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高效修复机制,缺氧通过对DNA损伤应答过程的调节影响着基因组稳定性。本篇综述总结了缺氧对DNA损伤应答过程的多层面调控,包括改变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方式及引发下游级联反应,下调DNA修复途径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利用表观遗传学调控DNA损伤应答过程。这些对于理解肿瘤缺氧与DNA损伤应答、发现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阻止肿瘤恶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缺氧 DNA损伤应答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儿童被家长或亲友独自留在车内受到伤害并非个案,全球各地儿童被困车内窒息闷死、车辆曝晒致儿童脏器衰竭等事件频频发生。对于 15岁以下的孩子,除去车祸外,车内中暑已成为车辆相关死亡事件的第二位,由此可见解决儿童被误锁车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智能报警系统 传感器 GSM通信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PH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2-2020.2期间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婴儿,包括40例正常新生儿(A组)、4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B组)以及4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C组),行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测定并予以分析。结果:C组新生儿脐血PH与新生儿评分小于A组、B组,B组新生儿脐血PH与新生儿评分小于A组,不同数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0±0.10)个月期间,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A组、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脐血PH测定可用于新生儿窒息的评价,脐血PH越小,则新生儿窒息越严重,且不良结局风险更大。

  • 标签: 脐血PH 新生儿窒息 不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