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毒昏迷患者插管洗胃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63例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人,给予插管洗胃,治疗组40人,给予插管洗胃。观察2组患者插管过程所需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损伤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昏迷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插管组置管时间缩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过程损伤发生率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插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不仅使中毒昏迷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而且可减少插管损伤,是急诊洗胃抢救中毒昏迷患者首选方法。

  • 标签: 洗胃昏迷插管方法
  • 简介:摘要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24h内形成口腔菌斑。咽和胃内反流物使革兰阴性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医院内肺炎的发生。口腔护理促进口腔卫生,清除口腔分泌物,从而可减少咽部细菌和牙菌斑定值,减少VAP发生率。

  • 标签: 经口插管 机械通气患者 口腔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咽通气管在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338例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68)和对照组(n=170),观察组应用咽通气管同定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牙垫固定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非计划性拔管数、患者舒适度、口腔黏膜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低.非计划性拔管、口腔黏膜损伤例数均较对照组短,患者舒适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气管插管应用咽通气管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导管移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轻口腔黏膜损伤,增加病人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口咽通气管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口腔黏膜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咽通气管在躁动患者口气管插管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口气管插管躁动患者,一病区42例设为对照组,二病区4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牙垫,实验组患者采用咽通气管,观察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导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咽通气管用于躁动患者口气管插管可有效固定导管、减少口腔黏膜损伤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管 躁动
  • 简介:目的探讨何种气管插管方式(鼻)更适合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5年间175名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年龄在22天~12月之间,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口腔插管组(n=100)和鼻腔插管组(n=75)。排除标准:21三体综合征患儿;鼻息肉、鼻咽部血管瘤、鼻中隔偏曲患儿;小下颌患儿。统计口腔插管组和鼻腔插管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低氧血症、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术中气管导管移位、鼻出血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例数。结果口腔和鼻腔气管插管两组病人低氧血症和气管导管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口腔气管插管组诱导期间再次插管、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和鼻出血发生率较鼻腔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使用不带套囊气管导管会增加更换气管导管型号和术后呼气末正压通气漏气的机率,且经鼻腔比口腔发生率更高;鼻腔插管且使用带套囊气管导管鼻出血机率最高。结论口气管插管方式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更具有优势;如果术后需长时间呼气末正压通气,带套囊气管导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标签: 经口腔气管插管 经鼻腔气管插管 带套囊气管导管 不带套囊气管导管 婴儿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结肠手术中运用阑尾残端回肠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肠手术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数为1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式,观察组接受阑尾残端回肠插管术。分析两组患者发生肠瘘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均未发生肠瘘,对照组中发生3例肠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实施结肠手术过程中,运用阑尾残端回肠插管术能够有效的减少肠瘘发生,降低并发症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回肠插管造口术 阑尾残端 肠瘘 结肠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口气管插管鼻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 2019 年7 月我院68例口气管插管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两组口腔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68例患者中,口气管插管患者较鼻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平均时间更长(P<0.001)存在显著差异。口臭发生率口气管插管发生率较鼻气管插管更高(P<0.001)存在显著差异。口气管插管发生霉菌的患者较鼻气管插管的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发生溃疡和VAP发生率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选择气管插管方式的条件下,选用鼻气管插管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便于患者的口腔护理。节约更多护理资源,降低口腔护理难度。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病患治疗中,鼻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ICU病患5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组与鼻组,每组均为26例。对组病患采用口气管插管治疗方式,对鼻组病患采用鼻气管插管治疗方式。结果鼻组病患的插管效果明显比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病患采用鼻气管插管方式治疗,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在ICU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口气管插鼻 经鼻气管插鼻 ICU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进的洗胃管置入方法对提高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气管插管后实施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从牙垫孔插入洗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经插入洗胃管,比较2组的插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隋况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后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从牙垫孔置入洗胃管法明显优于常规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药物中毒 有机磷农药 胃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气管插管口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气管插管急救措施的的80例急诊患者,将患者通过抽签法分成组和鼻组,两组均为4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鼻组患者自行拔管率为90.0%,强行拔管率为10.0%,组患者自行拔管率为60.0%,强行拔管率为40.0%,两组患者拔管率数据差异比较,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急救中应用鼻气管插管效果比口气管插管效果更好,患者强行拔管率较低,值得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急诊危重患者 急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麻醉技术愈发完善,气管插管技术也得到了质的提升。众所周知,在抢救ICU急危重症病患者时,抢救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第一时间建立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本文通过对照实验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为气管插管技术的完善应用奠定基础。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表面麻醉 经口 清醒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喂养不耐受<34孕周新生儿,接受力量支持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34孕周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力量支持协同护理,对比2组新生儿的吮吸效率及喂养效率。结果:干预1d时,2组新生儿的吮吸效率于喂养效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d及全喂养后,研究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相较于参照组新生儿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

  • 标签: 经口喂养 不耐受 新生儿 力量支持协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下颌骨骨折手术的应用。方法15ASAⅠ~Ⅱ例下颌骨患者,采用快速诱导法经鼻腔明视气管插管,丙泊酚维持麻醉深浅,下颌骨切开内固定术。结果15例患者,麻醉诱导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气管插管及手术操作顺利,患者SpO2维持100%,术后恢复快,苏醒完全。结论采用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下颌骨切开内固定术,既能保障患者氧供,维持呼吸道通畅,又便于手术操作,术后无并发症,患者痛苦少。

  • 标签: 经鼻气管插管 下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气管插管鼻气管插管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经口气管插管,实验组采取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自主拔管率、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实验组自主拔管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实验组插管时间(78.39±14.79)S长于对照组(52.67±13.44)S,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气管插管时间较短,较适用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而鼻气管插管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接受度较高,所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插管方式。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急危重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咬在洗胃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中毒需洗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金属开口器组40例,使用胃镜咬组40例。结果:胃镜咬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反应明显优于金属开口器组(P〈0.05)。结论:应用胃镜咬进行洗胃插管.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胃镜咬口 洗胃 插管 观察
  • 简介:摘要口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治疗方法,正在成为治疗下咽癌的重要手段。自1990年以来,激光手术被用作具有良好肿瘤学控制和良好功能效果的器官保存策略,尽管由于其技术难度而未被广泛使用。机器人手术作为下咽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正逐渐流行。视频喉镜手术也是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喉咽病变手术系统,使用硬性内镜联合开口器代替显微镜可获得更广阔的可视化手术视野,解决激光手术的局限性。另外,随着窄带成像的普及,广泛用于胃肠道浅表癌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被用于治疗浅表下咽癌。这些治疗方法成本低廉,在肿瘤学和功能方面的结果与机器人手术相似。

  • 标签: 咽喉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术式。通过口腔前庭向颈部建立手术腔隙施行微创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以及没有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优点是颈部无疤痕;手术入路相对临近;暴露良好并可以一次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和中央区淋巴结。本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癌,施行了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清晰暴露上位甲状旁腺并全程解剖喉返神经。利用超声刀安全稳固处理甲状腺上动脉和下动脉,失血少,术野清晰,而且术后无需置放引流管。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野区疼痛以及下唇周围麻木,通过术后镇痛和休息可以得到完全恢复。甲状腺切除术需要严格选择病例并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施行才能安全,有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颈淋巴结清扫术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