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急诊急救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34例常规急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4例行程序急诊急救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急救总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程序急诊急救,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急救效果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时间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方式能够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名。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有33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而观察组则是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措施,通过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明显比对照组强(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则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程序急诊急救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急诊 急救护理 急性 心肌梗死 急救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程序急诊急救急救效率与临床转归效果。方法:样本来源我院急诊科,纳入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样本量为102例,经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51例,常规急诊急救)、观察组(n=51例,程序急诊急救),比较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心电图时间、疾病确诊时间、整体抢救用时、急救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急诊急救可以提高AMI急救效率、临床转归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 作者: 张莉晨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17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急诊科)015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急诊急救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程序急诊急救(研究组),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用时更短,并发症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程序急诊急救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急诊急救对AMI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范围内,院内急诊科接诊的1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抽样法做分组安排,实行常规急诊急救方案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n=60);实行程序急诊急救的小组命名为研究组(n=60),展开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所呈现的干预效果显优参照组(P<0.05),均可见于:急诊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论:不同护理方案的采纳实施,令程序急诊急救优势性尽显,急诊急救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优化和提升,值得肯定和推广。

  • 标签: 程序化 急诊急救护理 AMI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护理工作当中,应用程序急诊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06月以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救治疗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程序急诊急救,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护理总满意度(9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79.27%),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采用程序急诊急救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工作中运用程序急诊急救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数字随机表法的原则分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程序急诊急救,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确诊、急诊球囊扩张、首次心电图和整体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显著小于护理前,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程序急诊急救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工作中更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又可以改善预后,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实施程序急诊急救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程序组,每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程序急诊急救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相关指标水平以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水平。结果:程序组抢救时间、急性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程序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出常规组(P<0.05)。结论:将程序急诊急救干预模式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工作当中,有助于促使急救时间缩短,提升救治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得到提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过程 程序化急诊急救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毒蛇咬伤的程序急救模式,采用先评估、由局部至全身、急救并重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救治。方法选择2010年6~9月份留观的98例患者,采用程序急救模式。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88例急诊留观病情好转出院;10例收住院进一步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程序急救能显著提高毒蛇咬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毒蛇咬伤 程序化模式 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对ACS患者予以程序急救急救成功率和急诊处理时间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19.1~2022.12就诊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的ACS患者80例,随机方法分组观察,40例予以程序急救者纳入研究组,40例予以常规急救者纳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明显较高,急救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ACS患者予以程序急救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 标签: ACS患者;程序化急救护理;急救成功率;急诊处理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用程序急诊急救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诊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处理;研究组进行程序急诊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仅恢复情况更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P<0.05。结论:程序急诊急救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更好的保证进行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程序急诊急救联合移情干预对急诊心绞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心绞痛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急诊急救联合移情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总体情况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急诊急救联合移情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急诊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移情干预 急诊心绞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采用程序急救流程干预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抢救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程序急救流程干预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 急救护理 急诊多发伤患者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程序急诊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期间内,因急性心肌梗死来我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与讨论,本次调研所纳入患者例数为11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患者55例,给予实施常规急救,研究组患者55例,给予实施程序急诊急救,分别观察两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对比,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不良心脏事件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急诊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治疗的AMI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急救的时长及疼痛缓解时间,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1%,对照组为4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27);观察组的病死率为8.93%,对照组为23.2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4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急救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4,6.682;均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1,P=0.000),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00)。结论程序急诊急救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率,改善临床转归。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程序急诊急救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变化。方法 纳入2020.01~2020.12本院急诊接收的40例AM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排列法分为甲组20例,实施常规急救;乙组20例,实施程序急诊急救,观察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结果 乙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与甲组的85.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抢救成功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结论 程序急诊急救能够提升AMI患者的急救效率,但对临床转归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急诊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均匀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程序急诊急救,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均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急诊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时间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