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该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加强实验室结核病病原体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病原体的水平,确保结核病细菌学检测的质量,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能力验证样本由10张含不同抗酸杆菌数量的未染色涂片组成,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收到样本后于2周内完成检测并回报结果。检测方法是用抗酸染色法将涂片染色后,用显微镜检测其中的抗酸杆菌。结果全国13个省市的44家实验室参加了本次能力验证项目,其中43家实验室回报了结果。在回报的430张样本中,412张样本的回报结果正确,占95.8l%;4张样本的结果为低假阳性,占0.93%;14张样本的结果为量化误差,占3.26%;没有高假阳性和低假阳性的结果出现。结论本次能力验证样本质量和检测结果评估方法满足本次活动的需要;本次能力验证活动客观反映了参加实验室在此项目上的检测能力;开展类似的项目有助于了解该项目的整体水平和督促实验室加强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综合竞争力。

  • 标签: 能力验证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显微镜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应用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疑似肺结核患者标本447例,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杆菌快速培养两种方法检测,对比其两种方法阳性率。结果:447例标本检测结果中,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为33.78%(151/447),结核杆菌快速培养阳性率为48.10%(215/447),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68例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实验室分枝杆菌培养工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提高培养的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就我院2012年11月结核病实验室成立到2015年6月期间对6000多例就诊者的标本所做的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氏法)显微镜检查,选取其中268例涂阳患者(包括初发患者、初治失败者、及大于5个月复发者,不包括其它时间段涂阳的随访者)进行罗氏培养。结果初发培阳率为96.7%,污染率为1.86%,复发培阳率为73.3%,污染率为0。结论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工作是为诊断结核病提供依据与参考的重要环节,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染色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工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涂片抗酸染色冷染法、热染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冷染法和热染法进行抗酸染色,对2种不同的抗酸染色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同一份标本在取的部位、膜的厚薄、膜的大小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冷染法和火焰加热染色法的检测结果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火焰加热染色法进行抗酸染色,只要操作者把握好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火焰加热法易出现的缺点,染色效果与片的保存时间均优于冷染法。

  • 标签: 抗酸染色 冷染法 热染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阐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果。方法选取459份标本分别运用两种培养方法即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并将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对比阐述。结果两种方式检出结核分歧杆菌的检测就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差异显著(x2=32.866,P<0.01);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方式检出阳性率(32.4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16.12%,(x2=13.240,P<0.05)。结论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的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的优缺点进行相互互补,才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病患进行结核菌培养时,应先给予抗酸染色涂片检验,而检验结果可以作为病患早期诊断以及鉴别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分歧杆菌 抗酸染色涂片 快速培养 阳性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过程中涂片染色抗酸菌检查工作的现状,探讨影响检测质量的可能因素,以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相应措施,快速提高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越秀区2006—2015年、海珠区2018—2019年《广州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诊患者登记本》登记资料。结果在册登记11 742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其中结核病患者5 989例、涂片抗酸菌检查阳性者1 970例(占结核病患者的32.89%)。结核病患者3个送检涂片样本中全部阳性、2个样本阳性、1个样本阳性、全部阴性的分别有1 481例(24.73%)、284例(4.74%)、205例(3.42%)和4 019例(67.11%)。以就诊时间和涂片检查报告时间间隔,将患者样本分为时间间隔为0 d的至少2个即时的"A组"和时间间隔≥1 d可能包括晨、夜间、及时的"B组",在可获得时间间隔资料的2 147例患者中,A组、B组病例分别为406例和1 741例,A组占比18.91%。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者1 149例(A组185例、B组964例),涂片抗酸菌检查阳性509例(44.30%),A组、B组患者3个送检涂片样本中全部阳性、2个样本阳性、1个样本阳性、全部阴性的分别有70例(37.83%)、14例(7.56%)、17例(9.19%)、84例(45.41%)和303例(31.43%)、53例(5.50%)、52例(5.39%)、556例(57.60%),B组阳性率显著低于A组(χ2=9.471 8,P<0.05)。结论在结核病临床诊疗与防控实践中,宣教和督促患者按"即时""夜间"和"晨"规范留取样本并及时送检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以提高涂片染色抗酸菌检查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肺结核 涂片染色抗酸菌检查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涂片分离培养抗酸杆菌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肺结核可疑患者500例及正在接受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每位就诊者均进行涂片检测及其培养检测。结果600例参检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6.2%,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1.5%,培养的检出率高于涂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582,P<0.05);500例参检的肺结核可疑患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5.4%,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4.6%,培阳显著高于涂阳(P<0.05)。结论在检测肺结核患者标本及可疑患者涂片抗酸杆菌时,分离培养的准确度较涂片结果更为准确,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 痰分离培养 抗酸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中心就诊的537例疑似肺结核病病人和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及随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即时、清晨以及夜间的标本进行涂片抗酸染色,对期间影响检出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初诊涂阳率高于随访涂阳率;男性涂阳率(30.2%)高于女性涂阳率(21.5%);即时、晨以及夜间三种标本中以晨和夜间的阳性率比较高,其次为即时,晨的涂阳率(43.6%)高于夜间(24.7%)和即时(5.8%)的涂阳率;另外血(90.9%)和干酪(32.7%)及脓痰(30﹪)的涂阳检出率要高于粘液(17.5%)和唾液(0%)。结论改善的涂阳率以及液的质量是提高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到正确留、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便于更好的防治结核病.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杆菌 检出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简单准确的抗酸杆菌的方法。方法对同一标本进行直接涂片及改良涂片,对两种方法抗酸杆菌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涂片法检出率高于直接涂片法。结论改良涂片法阳性率高,简单易于操作,便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结核病 抗酸杆菌 抗酸染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与快速集菌法相结合找抗酸杆菌。结果快速集菌法大幅提高了检出率。结论应采用直接涂片法与快速集菌法相结合来开展检工作。

  • 标签: 抗酸杆菌 直接涂片法 快速集菌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涂片对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方法:直接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对新疆玛纳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的标本检测分析。结果: 1574例初诊、随访结核病人标本中抗酸杆菌阳性 319例,涂片阳性率 20.27%。结论: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受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收集液标本的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咳痰的时间,标本的性状等因素。

  • 标签: 结核 抗酸杆菌 痰涂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涂片与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方法直接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对2016~2017年我院结核病实验室的标本分析。结果涂片阳性率与标本的性状质量有很大关系。不同性状的标本,涂片阳性率不同,两者阳性检出率由高到底顺序比较,不同性状的标本,涂片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结核影响因素是护理技术、感染并发部位、化疗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涂片显微镜方法检查抗酸杆菌(AFP),是目前检出方法中最经济、快捷、有效的方法,相对于临床和实验室经常采用的其他诊断和检查项目,高质量的涂片镜检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 标签: 结核 抗酸杆菌 痰涂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鉴定泸州地区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中分枝杆菌的菌种。方法用PCR方法直接扩增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中分枝杆菌的特异性插入序列6110,琼脂糖胶电泳检测目的条带。将未能扩增出插入序列6110基因片段抗酸染色阳性标本进行培养。结果60例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中,有7例未能扩增出插入序列6110基因片段,3例为初治病例,4例为复治病例;经培养鉴定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而肺结核伴合并症组与肺结核无合并症组两组相比IS6110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可实现快速诊断,为临床的化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抗酸阳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插入序列611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抗酸杆菌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 000例,取其夜间、晨各1份,共8 000份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及液基细胞学涂片法进行检验,记录两种方法对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及直接涂片法对清晨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3%(2 426/4 000)、21.55%(1 724/4 000),对夜间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34%(1 787/4 000)、12.40%(992/4 000)。与夜间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均对清晨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清晨、夜间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000份液标本中,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唾液、黏液、血、脓性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2%(108/744)、12.09%(429/3 548)、65.49%(334/510)、49.00%(1 567/3 198),直接涂片法对唾液、黏液、血、脓性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22/744)、8.26%(293/3 548)、42.35%(216/510)、36.34%(1 162/3 198)。与唾液、黏液、脓性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对血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唾液、黏液、血、脓性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酸杆菌检测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可有效诊断肺结核,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液基细胞学涂片法 抗酸杆菌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的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5例现症麻风患者不同时期和16例多菌型治愈者的44份皮肤组织液样本,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做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按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结果的拷贝数和对应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为阴性(-)、1+、2+、3+、4+、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份皮肤组织液涂片阴性样本中,4份样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麻风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3数量级;12份涂片阳性样本中,对应荧光定量PCR检测全部阳性,麻风杆菌DNA拷贝数多为104~105数量级,和涂片阳性程度基本呈正相关,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比涂片抗酸染色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麻风杆菌DNA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麻风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实验方法。

  • 标签: 麻风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PCR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拷贝数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50样本作为结核组,另选取同期来我中心就诊的无结核表现的其他病例患者的40份样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同期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72.67%,明显高于抗酸涂片法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例样本中,抗酸涂片结果阴性112例,阳性34例,疑似4例。在112例阴性结果中,有40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阴性,72例检测为阳性,其中结合杆菌DNA拷贝数以102~103数量级居多;38例阳性(含疑似)结果中,有1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阴性,37例检测为阳性,其中结合杆菌DNA拷贝数以103~104数量级居多,结果显示,DNA拷贝数数量级与涂片阳性程度基本呈正相关性。结论对于结核杆菌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较涂片抗酸染色法,敏感度更高,特异性更强,且前者检测结核杆菌DNA拷贝数与后者镜检阳性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结核杆菌 荧光定量PCR DNA拷贝数 涂片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易于制作的标本制备方法。方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吐温-80破坏分枝杆菌的索状因子,使其在培养基中形成分散浑浊生长,经高压灭菌后加入背景成分。结果细菌含量比临床标本多,细菌形态、排列与临床标本无差异,背景效果好。结论该方法安全、简单、易于制作,教学效果较好。

  • 标签: 抗酸染色 教学 标本制备
  • 简介:摘要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玻片上。目的讨论血涂片染色方法。方法通过经验总结归纳血涂片染色方法。结论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 标签: 血涂片 染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