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核病患者均进行抗酸染色检查,同时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结核病中抗酸染色检查对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对各个部位结核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30%、90.91%、96.00%,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84);抗酸染色检查对各部位结核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肺结核98.68%、淋巴结核94.12%、结核性胸膜炎96.15%、支气管结核94.44%、脊柱结核93.33%,其中,抗酸染色对肺结核(94.29%)、肺外结核(97.56%)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4,P=0.424)。结论抗酸染色技术在肺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可在结核病各个部位有效检出,对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酸染色 结核病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液标本涂片镜检与液培养结果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340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液标本进行涂片镜检与培养,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经涂片镜检与培养后发现,121份不合格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达34.71%;122份可接受合格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达80.33%;97份理想合格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达82.47%。结论涂片能够降低培养结果误差,提升培养阳性率,与指导临床用药与治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痰涂片 痰培养 结果评价
  • 简介: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官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决定性意义,已经证明阴道细胞学早期诊断官颈癌的效果是肯定的,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它简便易行,比较准确,对于子宫颈癌的诊断阳性率很高,尤其早期子宫颈癌往往不能由肉眼观察到,活体组织的采取叉往往不能集中到病变部位,而阴道细胞涂片则收纳了宫颈所有部位的细胞。因此对于早期子宫颈癌的诊断更有其独特之处。

  • 标签: 早期子宫颈癌 涂片染色 甲苯胺兰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阴道细胞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萋-尼法与金胺O荧光染色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金胺“O”荧光染色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染色组,尤其是液标本菌量是1+,对那些病变轻,排菌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染色镜检时间短,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杆菌 萋-尼染色 金胺 O 荧光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质量与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法,萋—尼氏染色法,比较各种不同性状标本与抗酸杆菌的检出率。结果干酪检出率最高,依次为粘液、血,唾液检出率最低。结论标本质量与抗酸杆菌检出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痰标本 抗酸杆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酸染色对结核病病理诊断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接诊99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全部患者全部接受抗酸染色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作金标准,分析该方法对结核病诊断结果。结果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97.37%、特异性91.30%、准确性95.96%,误诊率为8.70%,漏诊率2.63%,符合临床确诊结果;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经抗酸染色检查后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酸染色技术诊断结核病病理准确率高。

  • 标签: 抗酸染色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据新近结核病报告,2012年全球有86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及130万例结核病死亡患者,死亡率在传染病中位居全球第二[1]。结核病的发现率在结核病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仍是确诊肺结核的传统方法,但涂片阳性率在我国总体不高,仅为10%-30%[2],而Mtb培养却需要6-8周。

  • 标签: 结核病 痰涂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血液病合并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结核病的患者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诊断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之间,本院选择60例患者,分别应用ELISPOT、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各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血标本与肺泡灌洗液ELISPOT,阳性率大致相同(P>0.05);ELISPOT阳性率高于抗结核抗体检测以及结核菌素试验(P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血液病 痰涂片 抗酸杆菌阴性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血液病合并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结核病的患者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诊断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之间,本院选择60例患者,分别应用ELISPOT、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各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血标本与肺泡灌洗液ELISPOT,阳性率大致相同(P>0.05);ELISPOT阳性率高于抗结核抗体检测以及结核菌素试验(P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血液病 痰涂片 抗酸杆菌阴性 价值评价
  • 简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Tyzzer)可引起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严重腹泻,隐孢子虫病已被列为世界最常见的六种腹泻病原之一[1].免疫力正常的隐孢子虫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常为自限性;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受抑制的患者,则可出现严重的胃肠炎和水样腹泻,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而危及生命.隐孢子虫病的诊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粪便涂片染色显微镜油镜下检查的方法[2],查到卵囊可确诊.理想的制片染色对疾病的诊断、教学中学生准确认识及掌握隐孢子虫的形态有很大的帮助,为解决目前教学科研中标本来源的困难,我们对10余年前所保存下来的隐孢子虫病人粪便进行了染色方法的改良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涂片染色 隐孢子虫卵囊 长期保存 粪便 隐孢子虫病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的乳腺组织标本,包括33例导管周围乳腺炎(PDM)和2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GM)。对所有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抗酸染色,以便查找非结核性分支杆菌。PDM与GM抗酸染色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迁延不愈的脓肿、窦道以及乳房红肿。镜下病理表现:在33例PDM组织标本中,28例(84.8%)可见扩张导管,24例(72.7%)可见脓肿形成,11例(33.3%)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4例(72.7%)可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有2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72.7%;而在21例GM组织标本中,18例(85.7%)可见肉芽肿结构,12例(57.1%)可见微脓肿结构,全部GM组织标本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并有2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9.5%。PDM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GM患者(χ^2=20.534,P〈0.001)。结论抗酸染色可作为鉴别PDM与GM的一种手段,并可为临床上运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药物治疗PDM提供病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房 乳腺炎 肉芽肿 染色与标记
  • 简介:摘要:背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传染类疾病第二位。目前对于肺结核的病理诊断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抗酸染色和新兴的免疫荧光染色,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染色与传统抗酸染色在肺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出最适合于病理实验室的抗酸杆菌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眉山市中医医院就诊时临床怀疑为肺结核的病人进行肺穿刺且组织学诊断为肉芽肿性炎伴干酪样坏死的组织学标本183例,每例由科室技术老师按标准操作制作两张切片后分别进行传统抗酸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种方法的镜检表现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结核分支杆菌在免疫荧光染色法时镜检更清晰,阳性检出率更高。

  • 标签: 肺结核 免疫荧光染色 抗酸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涂片培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为疑似肺结核病,另外400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病,对每个患者的涂片培养进行检测,查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查看培养和涂片的阳性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阳性率(P<0.05),但是在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中,涂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培养的阳性率(P<0.05)。结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涂片阳性率,而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涂片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阳性率;培养的抗酸杆菌经过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涂片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涂片 痰培养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涂片分离培养抗酸杆菌情况,研究涂阳肺结核患者涂片与罗氏培养阳性率的差别,为确诊和治疗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核病定点门诊登记的疑似肺结核病人795例和期间确诊登记化疗的肺结核病人253例,共计1048例分别对每例就诊者进行涂片和培养检测。结果1048例就诊者中查出抗酸杆菌阳性77例,总阳性率为7.34%(77/1048);其中培养阳性(培阳)61例,涂片阳性32例,阳性率分别为5.82%和3.05%.培阳高于涂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期间253例肺结核治疗者涂阳16例,培阳4例,阳性率分别6.32%(16/253)和1.58%(4/253),涂阳高于培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疑肺结核者培阳高于涂阳,而确诊化疗的肺结核病人涂阳高于培阳,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分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痰检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涂片以及培养检测对肺结核病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0例肺结核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将全部患者设为A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设为B组,对两组分别采用涂片以及培养检测,观察对其检测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涂片的检测阳性率,A组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培养的检测阳性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肺结核病患者采用涂片检验的检出率更高,尤其是对抗酸菌检测存在较高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染性相比培养要低。所以,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对其检测方法,从而保证对其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痰涂片 痰培养 肺结核病 检测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抗体与涂片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涂片检验,给予实验组患者结核抗体检验,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84.09%,对照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31.82%,实验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为88.64%,对照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为70.45%,对照组患者检验准确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确诊肺结核的过程中,与涂片检验相比,结核抗体检验结果更准确,能够有效降低涂片检验呈阴性患者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抗体 痰涂片 检验对比
  • 简介:摘要涂片检查是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而且符合国家关于结核病控制中的成本-效益原则,本文主要研究结核病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方法,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对涂片检查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提出一些自己的体会,希望能够实际的涂片检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结核病 痰涂片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液细胞定量环涂片活体染色载玻片计数法在计算尿液中的细胞数目方面的临床价值,从而为医学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计算板法和载玻片计数法比较、载玻片计数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载玻片计数法和传统的离心法间比较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尿液细胞定量环涂片活体染色载玻片计数法的可行性,并总结实验经验1。结果在第一组比较中,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在计算细胞数目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载玻片计数法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细胞数目比较少的标本;和传统的离心法相比,本次研究的计数方法更容易做到定量描述尿液细胞数,即使染色之后,细胞也能够识别出来。结论此次研究的载玻片计数法计算出的细胞数目结果比较准确,而且达到了临床上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活体染色 活细胞检测 载玻片计数法 尿沉渣传统离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