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喜炎平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13例喜炎平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文英

文英

(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因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从用药主导思想,给药途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12例不良反应涉及皮损10例,心动过速2例,过敏性休克2例,胃肠道反应4例。结论: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喜炎平注射液的用药指征,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减少耐受性较差患者的用药剂量,并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临床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53-02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治疗[1]。

为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喜炎平注射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13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0~14岁,平均8.5岁。其中0~1岁的有1例,1~3岁的有4例,3~10岁的有6例,10~14岁的有2例。

1.2原发疾病

本组原发疾病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均符合上感诊断标准[2]。

1.3药物使用情况

肌注4例(30.8%),静点9例(69.2%),所用剂量均符合《新编药物学》中规定的范围。9例静点者中,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溶解介质的有6例,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解介质的有3例。4例中肌注的4例均为单用,9例静点的中有7例单用,1例与头孢噻肟合用,1例与先锋必合用。

1.4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皮肤过敏反应11例(84.6%),主要是面部或全身皮肤潮红、局部皮肤瘙痒、头晕、胸闷、气促等;予以停药、氟美松、10%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治疗1~3d后皮疹消退,很少留有皮肤色素陈着。其中2例(15.4%)有其它药物过敏史,1例为青霉素皮试阳性,1例为中药针剂莲必治过敏。在这些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休克,占所有患者的15.4%,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面色苍白、血压骤降等症状;有4例患者发生了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所有患者的30.8%,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有1例患者发生了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所有患者的7.7%,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头痛、眩晕、神志不清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均立即停药,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

1.5与药物用法、用量、时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用药,且药物的使用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建议医护人员在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器官发育不完全的患者和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减慢静脉滴注的速度。在这些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快的在用药后3min内,最慢的在连续用药2后。这说明,喜炎平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速发型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在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疾病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中及用药后初期的临床反应。

2.讨论

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其成分复杂,出现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主要因素有:①中药注射液与枪液配伍后容易发生不溶性颗粒增多、pH值改变导致过敏;②药物滴速过快,浓度过高,瞬间进人静脉的药物过多,易引起过敏;③不同个体代谢酶及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过敏体质患者过敏发生率高于正常人;④与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中,大多数患者年龄均在10岁以下,有11例(84.5%)。这可能与这些患者自身生理条件有关。因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初期,其体内脏器发育不完全,对药物剂量个体差异性大,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成年人不同,因而易蓄积药物而引发不良反应。所以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观察。

不良反应系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采用合格药品。来进行诊断、预防、治疗疾病,而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B2种类型。(1)A型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呈剂量依赖性。(2)B型则属于个体对药物的异常反应,即因病人特殊体质和变态反应所致。(3)与药物剂量无关[3-4]。本文所报道的心动过速和皮损均属于B型,而胃肠道反应属于A型,13例不良反应中有2例患者有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占全体不良反应的15.4%。因此,临床医生对曾有过任何一种药物过敏史的病人,开具处方时应特别慎重,尤其对于注射给药的患者更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各种反应,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推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日益增多。此次,本院所报道的13例不良反应按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价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均属轻度不良反应[5-6]。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日益增多,而喜炎平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十分少见,所以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喜炎平注射液的用药指征,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减少耐受性较差患者的用药剂量,并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临床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1~263.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113.

[3]曾聪彦,梅全喜.喜炎平注射液致27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8(08).

[4]高兆容.喜炎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例分析[J].广西医学,20

07,29(12):1926-1927.

[5]朱磊.喜炎平注射液和青霉素、头孢拉定在两种输液中配伍前后的微粒变化[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4):199

[6]左蜀媛,毕立刚.喜炎平致肠痉挛11例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