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面临日益严重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合理的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创新滨海湿地修复模式,湿地是水圈与地圈相容所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的存在能够净化空气,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保护海岸线,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滨海湿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生态环境保护组织正逐渐提高对滨海湿地修复工作的重视。本文主要探究二元修复、植物介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三种修复模式,希望能有效缓解当前滨海湿地存在的过度利用、浅海污染等问题,融入最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对当前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

  • 标签: 滨海湿地 修复模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滨海湿地作为海陆两大生态系统的过渡带,不仅起到涵养水源、控制侵蚀、分解污染物的作用,为水生和沼泽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繁殖区,为候鸟提供迁徙越冬地,还可以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加以利用。滨海湿地作为最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景观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沿海工业、旅游业、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严重恶化。人类行为对滨海湿地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别阐述了滨海湿地的现状、保护进展以及修复技术等方面。

  • 标签: 滨海湿地 湿地保护 修复技术
  • 简介:运用使用后评价的理论,对秦皇岛滨海湿地木栈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使用方式、游憩服务设施、环境和管理维护4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场地优化策略。结果显示,滨海湿地木栈道具有很高的休闲游憩、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价值,使用者总体评价较高。

  • 标签: 滨海木栈道 使用后评价 秦皇岛
  • 简介: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重点明确了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建立滨海湿地保护和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等四方面政策要求。

  • 标签: 滨海湿地 陆海 海洋生态保护 湿地保护 围填海 填海造地
  • 简介: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高位阶的专门湿地立法,导致管理体制不畅、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遏止滨海湿地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下滑"的趋势。亟需通过制定效力等级高的专门湿地法律,确立湿地保护主流化的立法理念、明确其适用范围、理顺管理体制以及构建综合性的法律调整机制为滨海湿地管理的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 标签: 滨海湿地 管理创新 专门立法
  • 简介: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促进下,滨海湿地环境的利用率逐渐提升,同时也遭受到局部破坏,在发展绿色生态环境的政策引领下,重视湿地保护,促进生态恢复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滨海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的价值以及有效地保护措施和恢复技术。

  • 标签: 滨海湿地 生态恢复 环境保护 施工技术 保护措施
  • 简介:福鼎市的滨海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存在,盲目开发利用,污染严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福鼎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可以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管理机构、建设湿地保护区、区划湿地功能区、整治污染、合理开发渔业资源等保护手段。

  • 标签: 福鼎市 滨海湿地 污染 生物多样性 保护对策
  • 简介:辽宁省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1990年和2000年的LandsmETM影像获取了辽宁省滨海湿地斑块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对辽宁省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0年间,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呈萎缩状态,由1990年的17620.04km^2减至2000年的17331.72km^2,减少幅度为1.6%;湿地斑块数量亦在减少,由1990年的2021块减少至2000年的1770块;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990年的1.425和0.594下降至2000年的1.409和0.588。

  • 标签: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辽宁省
  • 简介:以1992年和2004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1992年和2004年的莱州湾南岸湿地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992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2.339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46.189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却增加了213.851km2,至2004年,人工湿地面积已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的78.2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下降了0.1077,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至0.109和0.0089。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垦殖,湿地淡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开采沿海卤水资源,环境污染加剧,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莱州湾南岸 滨海湿地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得到重视,滨海湿地具有净化海岸环境的功能,将湿地和海岸带规划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养护和对目前近海污染的改善。在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美学视角下,滨海湿地公园均有巨大的使用与开发价值,文章对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了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

  • 标签: 滨海湿地公园 植物 景观设计
  • 简介:分析了对盐城滨海湿地影响较大的一些地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对盐城滨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偏重经济发展,轻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围垦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盲目、超强度围垦;沿海产业政策不合理,致使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湿地相关政策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盐城滨海湿地政策的指导思想,选择全面保护的湿地政策目标;制定综合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例如,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投入政策机制、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完善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完善湿地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加强湿地政策的法律化。

  • 标签: 盐城 滨海湿地 湿地保护 政策
  • 简介:沿海的围填海开发已经成了滨海湿地面临的最大威胁。在沿海开发的浪潮冲击下,即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滨海湿地也不得不为开发让路。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占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标签: 滨海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沿海开发 侵蚀 地被 黄河三角洲
  • 简介:摘要:我国有着较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滨海湿地就是一种非常重要又特殊的的自然景观资源。若是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会对土地利用、生态格局、海洋资源及海洋安全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简述,继而对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滨海 湿地景观 格局变化 驱动力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对滨海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社会效应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修复思路。以深汕小漠湾生态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为案例,对项目背景及现状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考,并将湿地地形设计与其他生态资源相结合,构建复合型的红树林湿地生境,成为优良的白鹭生态栖息地,让生态湿地公园成为滨海自然链接城市空间的生态纽带。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唐山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采样,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评价了不同采样点重金属元素Pb、Cr、Zn、Cu、Cd、As、Hg污染水平,并进行级别的划分;分析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富集的影响因素,为判别其沉积物来源提供依据;通过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方法评价重金属对该区域生物的影响,以期为渤海湾重金属防治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渤海湾唐山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b>Cr>Zn>Cu>Cd>As>Hg;主要污染指示为Zn、Cr和Pb等元素;其表层沉积物As、Cd、Hg、Pb、Cu、Cr、Zn存在低等潜在危害程度;重金属元素对生态城生物为负面效应且偶尔发生,其中As元素的潜在危害最强。

  • 标签: 滨海湿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危害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的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的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的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的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的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的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的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的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
  • 简介:基于辽宁省海岸带2005年秋季的LandsatETM影像解译数据,根据辽宁海岸线湿地发育特点,确定辽宁省滨海湿地类型,计算湿地面积;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辽宁省滨海湿地提供的资源供给、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3大类共8项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为15208.06km2,其中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71.49%和28.51%;辽宁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3.47×10^8元/a,相当于全省2005年GDP的5.54%。其中滨海湿地的资源供给服务价值最大,为195.86×10^8t/a,占滨海湿地总价值的44.17%,环境调节服务和人文社会服务价值比例分别为31.79%和24.04%,表明滨海湿地在发挥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维系辽宁海岸带环境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滨海湿地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辽宁省
  • 简介:分析旅顺口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现状,指出区域滨海湿地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问题的成因,阐明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必然性及理论基础,构建了旅顺口区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框架:包括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标准及方式等三个部分。

  • 标签: 滨海湿地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旅顺口区
  • 简介:人类为了获取大量生产和生活资料对滨海湿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石油开发造成了石油污染、植被退化和动物栖息地减少等,大大降低了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与经济效益.以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为例,从石油开发、湿地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湿地开发、城市和港口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湿地水文过程和热带海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滨海湿地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人类活动 滨海湿地 影响 污染 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