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滨海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与措施

高令敏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251900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促进下,滨海湿地环境的利用率逐渐提升,同时也遭受到局部破坏,在发展绿色生态环境的政策引领下,重视湿地保护,促进生态恢复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滨海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的价值以及有效地保护措施和恢复技术。

关键词: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环境保护;施工技术;保护措施

滨海湿地即在沿岸线分布低潮时,水位地域6米的滨海浅水区域至陆地范围内收(应该是受吧)海水影响的过饱和低地区域。这片区域生态功能强,可为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且对于污染讲解(应该为降解吗)、促淤造陆等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滨海人口增长,对滨海湿地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破坏。为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促进湿地生态恢复十分必要。

一、滨海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必要性

对滨海地区湿地区域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对于环境保护和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能够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内多数湿地生态环境可以为多种生物的生存踢动(应该为提供吗)生存环境,但是部分滨海湿地的发展表现出生态遗传问题(这句话通顺吗),对于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恢复十分重要。

其次,在湿地的生态发展中可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对周边水源、土壤、空气等进行调节,并可以发挥抗洪(确定是投洪吗)作用。并且,湿地对于气候环境也具有调节作用,对平衡人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提升周边水资源质量,影响水流速度,防治水污染,促进全方位净化。

二、湿地保护措施

受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海湿地资源持续减少,对于促进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积极加强湿地保护措施十分重要,主要的措施有一下(应该为以下吧)几点。

1.扩展湿地范围

滨海湿地的范围越广泛,其中能够包含的物种也就越丰富,也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若积极扩大滨海湿地的范围,也一定会增加其余(应该改为范围)内的物种种类和数量,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若想加强滨海湿地保护,适当扩大湿地的范围十分必要。目前,扩大滨海湿地范围的方式主要是在政策指导下严令禁止围地造田以及退养还滩(这句可以加上吗),对于影响湿地生态或损坏周围环境的农田、养殖池,将采取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的政策,全面保障滨海湿地的范围和良好生态。

2.科学规划体系

现阶段,尽管已有部分针对湿地的管理标准和政策,但根据湿地结构特征制定的管理政策仍较为欠缺,并且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能力不足。鉴于这种情况,应加强湿地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并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工作合理规划,充分综合地理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的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增加水利建设项目

滨海湿地系统一般指的是具有水源的范围,水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当前,多数滨海湿地资源出现退化情况,致使生态失衡愈加严重,这与水源的匮乏和额(这个字使用正确吗)水资源的污染等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若想增强对湿地资源以及区域内生态系统的保护效果,就必须引进水源,促进湿地环境中的含水量增加,激发湿地资源和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活力。总之,采取开源节流的手段将滨海湿地周围的湖泊、河流等水源引入至湿地环境之中,或者增加湿地环境中湖泊或内河流等的水容量,及时为湿地补充水源,保证区域内的湿地水量充足。在滨海湿地周围建设水利项目是一种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的方式,若湿地周围有较大的湖泊或河流,即可进行水利项目建设,以确保湿地环境中拥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比如建设大型水库工程,储存夏季降雨,在干旱季节放水以调整季节性的缺水问题等,这样就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保护。

三、生态恢复技术

1.生物技术

人们采用基因选择、杂交、生物技术等对滨海湿地环境中的稀有物种以及其他动植物进行创造,以更好的维持生态平衡与稳定,促进湿地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充分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基因构建,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利用生物手段修复湿地,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倾向,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随着生物防治速度的加快,选择性遗传的功能也逐渐凸显出来。

2.生态重建技术

利用生态重建技术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建设,净化湿地空气,调节温室效应,恢复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生态重建包括对病危物种的人工养护,以及对稀少植被的人工种植,即利用认为的方式增加湿地区域中的物种,促进湿地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增强。利用人工生态重建技术促进湿地资源建设和环境保护,比如在湿地区域内创建人工湖,增加湿地水容量,美化湿地环境,清理湿地区域中的垃圾,种植种类多样的纸杯(应该为植被吗)等,有效地丰富湿地区域的物种,保护区域内的动物和植被,促进湿地范围中的生态结构多元化,以此来增强区域环境抵御灾害的能力。

3.生境恢复技术

生境恢复技术即对物种气息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水状况、土壤状况和湿地基底的修复。其中,水状况修复指的是对水源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污水科学排污和净化,利用多种技术治理水污染等。土壤恢复技术则需要采用多种先进急(这个急字应该去年掉吗)性进行土壤健康的维护,对土壤中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改善,使土壤的性质符合湿地区域的需求相符合,(这句话不通顺)能够为动物的栖息和植被的生长提供优良的环境。比如,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采用梯级湿地植物滤池的方式建设,对河道中的生活污水进行梯级过滤,净化河水,同时采用客土方式促进土壤贫瘠状态的修复。

4.湿地恢复技术

主要采取多种生物的培养方式来促进湿地生态恢复,特别是对区域环境中原有的动植(加个植字吧)物生态结构进行保护和恢复,进而实现生态还原,促进湿地生态结构综合恢复。这种技术方式可促进湿地原本面貌的恢复,也有助于湿地生态结构的恢复。湿地恢复项目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写作(应该为合作吧),以确保动植物等的还原成效。有关部门应重视污水、垃圾等的治理,惩治违规企业,加强执法力度。对农业用肥、农药等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控和管理,管控能够对湿地生态造成破坏的畜牧业等。对于大型的畜牧场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其排放的水质和水量。由于植物具有良好的净化空气作用,所以在湿地恢复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有良好观赏性和经济效益的植物,以促进多用途目标实现。

语:滨海湿地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随着人们对滨海湿地开发利用的增加,带来的生态破坏,湿地缩减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威胁滨海湿地生态平衡稳定,也影响周围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加上这句行吗)加强湿地保护,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至关重要。对此,应充分重视生态恢复技术,结合湿地特殊环境有针对性的加以保护和治理,以丰富湿地物种,改善湿地生态,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军,张爱梅. 我国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与效果研究[J]. 大陆桥视野,2016(10):211-212.

[2] 王梦犀,唐芳林,马国强,等. 退塘还湖在湿地保护中的探索与思考--以云南丘北普者黑湿地保护工程为例[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5(1):32-35.

[3] 孟泰舟. 关于实施盘锦滨海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建议[J]. 现代农业,2020(6):84.

[4] 朱秀迪,成波,李红清,等. 水利工程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水利水电快报,2022,43(7):8-14.

[5] 宗福生,田晓萍,占玉芳. 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成效显著[J]. 中国林业,2015,0(4):24-25.

[6] 戴凌元,王维峰,陈文刚.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J]. 现代化农业,2008(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