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新考虑纸条上有这样两道乘法等式:7×9=6349=7×7请将两道等式的等号和乘号去掉,然后重新考虑将乘号和等号填入,使之成为一道合理的等式。你行吗?

  • 标签: 等式 等号 乘号 乘法 奇数 合理
  • 简介:其实呢挺简单,奇数,就是数学里的单数,例如1、3、5、7,它是针对2、4、6、8这样的偶数而言的;范琳则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了。说白了,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叫范琳的单身女人的事,只不过因为这位叫范琳的女士找的第一位男友是位数学老师,意义又是择偶,且在第一次约会时那位男老师就以奇数称谓着自己,范琳觉得这叫法挺特别,后来就延续下来了,因为后来范琳一直单身,单身的范琳就称自己是奇数了,一直称到现在。现在范琳已经三十五岁了,要说对婚姻的事不着急也是假的。其实范琳在二十五岁时就开始谈恋爱了,就是前面说的那位数学教师。那会儿范琳很年轻,刚出大学校门不久,因为读的是师范,就顺

  • 标签: 奇数 老总 老师 男人 数学教师 混血儿
  • 简介:活动课上,黑熊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 标签: 偶数 奇数 活动课
  • 简介:数字王国里,奇数和偶数是一对要好的兄弟。可今天兄弟俩不知为啥吵了起来,引得小冬前来观看。奇数大哥上前拉着小冬的手说:“小弟,咱俩素来不错,你说你们平时写作文是不是偏爱我们?”“说来听听。”小冬忙说。“就拿成语

  • 标签: 奇数偶数
  • 简介:大家知道,奇数集和偶数集有一个明显的性质,即“奇数≠偶数”或写成“奇数+偶数≠0”。这个性质虽然简单,但在解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它独特的功效。[例1]设a1、a2、…、an是自然数1、2、3、…、n的某种排列。证明当n是奇数时,乘积A=(a1-1)(a2-2)…(an-n)是偶数。

  • 标签: 一奇一偶 有理根 矛盾式 整数解 既约 整系数多项式
  • 简介:城里有位小姐,奇怪的是,别人都叫她偶数小姐。那是因为她做什么事都讲究成双成对,而决不能是单数。

  • 标签: 小姐 偶数 奇数
  • 简介:大家好,我是藕叔,1个深沉义略带幽默的中年欧巴,带领了3个小编在为同学们编写《高中生阅读》,我们背后有1个强大的智囊团。

  • 标签: 人生 奇数 高中生
  • 简介:我们知道,3^2=9=5+4.而3^2=5^2-4^2,5^2=25=13+12.这是为什么呢?

  • 标签: 勾股定理 平方 奇数
  • 简介:<>数是人类最早的抽象概念之一。《荀子·富国》说:“万物同字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数的反映有其特别之处,对数的选择也有其偏好,即奇数多于偶数。从形式上看,一切自然数都可以用奇数和偶数来概括。偶数是对称的,它给人一种平衡协调的美感;奇数则有不协调、不对称之嫌,它好象缺了点什么,

  • 标签: 抽象概念 少数民族 社会历史原因 荀子 叙事长诗 不同角度
  • 简介:有人建议向火星发射如图1的图案,来了解火星上是否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智能生物.其中9个格中的点数分别是1,2,3,4,5,6,7,8,9,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点数的和都相等,这种点数阵叫做幻方,图1是三阶幻方。

  • 标签: 奇数阶幻方 初一 数学 解法
  • 简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曾被编入人教社2001年大纲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现在又被编入人教社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两个版本,这篇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上有些不同。

  • 标签: 偶数 奇数 《斑羚飞渡》 语文 第六单元 第二自然段
  • 简介: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偶数都是双数,奇数掷是单数。

  • 标签: 偶数 奇数 质数 合数 自然数 倍数
  • 简介:提出了利用倍频器和格雷码计数器实现等占空比奇数分频电路,其中倍频器要严格控制好时序,以使整个电路正常工作。文中给出了3分频电路的完整设计,并且对3分频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案合理可行。全部电路都采用CMOS元器件构成,与现在非常流行的CMOS工艺相兼容,可以方便的集成到芯片上,而且格雷码计数最大的消除了计数时电路可能产生的冒险现象。

  • 标签: 等占空比 奇数分频器 倍频器 格雷码计数器
  • 简介:从小打牌,打到7,打到9,打到11,也就是J,是有些紧张的。J在我们宁波话里读作“钩”,过不去,就要被钩下来,从2开始重新升级。7或者9,按不同牌规,如果打不过去,有时降级有时一撸到底。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本文阐述易数理论,即“倚数—奇数—逆数”的逻辑思维的辨证过程.从易经的观点看“天下万事万物,莫不有其定数”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是按一定的相似规律在运行”(哈肯),《周易》从神秘的“数”出发,引发出一套占筮理论,既神秘又富有科学性,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价这一学说?人们见智见仁.我始终认为:通过对《易经》的研读,人们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极大解放和开脱,取得一种勇气和力量,《周易》凭借神秘的“数”架起了一座世俗社会的人们与上帝展开沟通或者对话的桥梁,它制造了一种契机,使得人们能够从此岸世界达到彼岸世界,从现实世界过渡到可能世界,最终实现“我从上帝那里来,又要回归到上帝那里去”的人生归宿.然而,上帝是什么,它在哪里,是什么样子?人们想知道却又害怕或者无法得知……或许,从易数理论中你会获取某种信息,至于多少深浅,这关键在于你自己的感悟能力.在美国,在纽约,在富丽堂皇的大都市里,物质的高度发达却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成千上万的人总是那样虔诚地去向上帝顶礼拜膜.信念,我心中的“逻各斯”,谨以此写给我的同仁们.

  • 标签: 逆数 此岸世界 辨证过程 可能世界 感悟能力 秦九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