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定磷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核酸的含量。样品消化后经定磷试剂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磷的含量,从而计算核酸的含量。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1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RSD=1.0%)。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核酸类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 标签: 定磷法 核酸类保健食品 核酸
  • 简介:目的:在血液中心现行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模式下,对核酸检测无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70231份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单人份检测(包括联合检测和鉴别检测)。结果:总测试数为78866,无效测试率为0.09%。2台仪器的无效测试率相近,但不同项目的无效测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检测的无效测试率显著高于联合检测(P〈0.01)。在无效结果的原因分布中,联合检测较平均,而鉴别检测分布不均,其中样品原因和其他硬件原因的出现频率,鉴别检测均高于联合检测。结论:核酸检测人员只有通过重视样品的检测前质量控制和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才能减少无效结果的出现,避免浪费。

  • 标签: 核酸检测 无效测试 联合检测 鉴别检测 错误信息
  • 简介:2012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新版《规程》在可经输血传播感染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中规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方法,除现行的2种ELISA试剂检测外,还可选择1种ELISA试剂检测与1种试剂检测核酸的方法。

  • 标签: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实验室
  • 简介:摘要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通过重复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等简单的3个温度循环,能将靶DNA扩增数百万倍,获得极高的检测敏感性。但是易污染,极其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的结果。

  • 标签: PCR 污染 扩增 气溶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血站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本血站献血的血液样本10269例样本进行筛查检测,采用荧光定性PCR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主要进行HBV、HCV、HIV-1RNA进行筛查,同时对患者进行HBV阳性患者进行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10269例样本中HBV阳性和HBsAg阴性患者25例,其阳性率为0.24%,其中19例患者抗-HBc为阳性,比率为0.19%,其中15例HBV阳性和HBsAg阴性患者在追踪检测中显示有8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现象,3例患者出现窗口期特征,同时在追踪的患者中其ALT检测结果均显示为正常;HIV-1RNA检测无阳性样本;1例抗HCV阴性,并且HCVRNA阳性的患者在追踪检测中显示其在窗口期进行献血,患者ALT指标有异常升高。结论在血站血液筛查中进行核算检测在乙肝和丙肝病毒的筛查中有较高的临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站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卡介因多糖核酸引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近期就诊与本院的9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中的42例患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对治疗组中的48例患者,使用卡介茵多糖核酸和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病程和止疼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且疼痛也要比对照组患者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卡介茵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卡介菌多糖核酸
  • 简介: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在治疗上也很棘手。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科对门诊收治的103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盐酸米诺环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卡介菌多糖核酸 盐酸米诺环素 痤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道内科临床上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道内科2011年06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进行,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3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30/36),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为5.56%(2/3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78%(1/36),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内科临床上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明显,该用药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内分功能及泌肺功能,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有效控制疾病,且该方法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盐酸马布特罗片 卡介苗多糖核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献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2202例,且按筛选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进行筛查,对照组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将两组标本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32202例中检出HBVDNA阳性28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77%,对照组32202例中检出HBVDNA阳性34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15%。结论NAT对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不仅避免了血液筛查中漏检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保证了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筛查 窗口期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评价同一种国产试剂在不同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7034人份ALT及酶免双试剂检测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分为A、B两组进行HBV、HCV、HIV三项联合核酸定性检测,试验均采用上海浩源生物试剂进行8人份混样核酸检测。A组:采用全自动加样仪、核酸提取仪和实时荧光PCR仪检测系统。B组:利用CHITAS及实时荧光PCR仪检测系统。分析比较两组的操作性、运行时间及阳性检出率。结果:A,B两组从操作上比较,A组的手工操作步骤多于B组,B组的自动化程度高于A组。如当天混样/单样测试数不大于48,则B组快于A组。如大于48且不大于96,则两者运行时间基本一致。两组的NA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30%,0.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一种国产检测试剂,分别在不同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试验结果相关性良好,两者在使用性能、检测结果方面均较稳定;国产检测试剂质量和检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和部分进口产品相比仍有些许差距,我们期待其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筛查 国产试剂 检测系统
  • 简介:目的:确认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仪器在使用前,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方法:为确认设备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可靠性和防止污染等性能,设计4个试验组:联检试验组和鉴别试验组,将生理盐水标本和NAT质控品(HBVDNA、HIV-1RNA、HCVRNA)交叉放置于标本架上,进行NAT联检和鉴别检测;仪器比对组用同一批献血者标本在同类型的2台仪器上进行检测;污染评估试验组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标本进行NAT联检。结果:所有NAT检测结果均与预期一致。结论:血液病毒核酸检测设的各项性能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

  • 标签: 核酸检测 仪器 性能确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4年迪庆州手足口病患者的病毒核酸型别和分布特征,并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迪庆州的手足口病患者378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采集全部患者的粪便作为检测样本,用RT—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迪庆州2014年共检测手足口病患者378例,检测到的病毒类型有COXA16、EV71,没有混合型,检出阳性样本为78例,阳性率为20.63%。其中香格里拉县66例(COXA162例,EV719例,通用12例),占17.46%;德钦县8例(COXA160例,EV710例,通用1例)、占2.11%;维西县304例(COXA162例,EV7127例,通用25例)占80.43%。每年的3~6月为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1~4岁儿童为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结论2014年迪庆州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为COXA16、EV71,无混合型,监护重点时间应放在3~6月,监护重点人群应是1~4岁儿童。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COXA16 肠道病毒EV71 核酸
  • 简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作为一类内源性、进化上高保守、由20~22个核苷酸构成的单链非编码RNA[1],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人类身体上已有超过2500个microRNA被确认[2].人类基因组中有20%~30%的基因受microRNA调控,一个microRNA可调控多个靶标,一个基因可被多个microRNA共同调控[3,4].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脂质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1定义法定义法适用于形状规则或形状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1.1形状规则的器材:天平,刻度尺,待测物体等.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用小刀从土豆上切下一正方体块;②用刻度尺量出该正方体的边长L;③用细线拴住土豆块并用弹簧秤称出它的重量G.

  • 标签: 测定方法 固体密度 物体密度 实验方案 定义法 刻度尺
  • 简介:本文针对现行行业标准HG/T3587-1999高纯钛酸钡中钛酸钡含量的测定方法中试剂用量不明确、EDTA用量大且效果较差、分析准确度较低、操作重现性较差等问题,通过控制pH值将钛水解与钡分离,消除钛对钡测定的干扰进行了改进,建立的钛酸钡含量的测定方法简单、操作稳定,检测结果准确,成本低。可作为高钛、高钡样品中钡测定方法的推广或借鉴,补充和完善了现行行标HG/T3587-1999电子工业用高纯钛酸钡中钛酸钡含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钛酸钡 分析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脑组织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测定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112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组给予玉屏风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治疗结束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半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可用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辅助治疗.关键词玉屏风颗粒;卡介菌多糖核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图分类号R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急、慢性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玫瑰糠疹、红斑角化症等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和对照的临床实验法。治疗组770例包括荨麻疹115例,银屑病66例,神经性皮炎65例,结节性痒疹44例,过敏性皮炎67例,急、慢性湿疹349例,玫瑰糠疹44例,红斑角化症20例。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和就近取穴的原则(上肢及上半身皮损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池;下肢皮损选用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为主)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每周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605例包括荨麻疹122例,银屑病209例,神经性皮炎32例,结节性痒疹44例,过敏性皮炎66例,急、慢性湿疹132例静脉输液硫代硫酸钠注射液0.64g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两组均以各自治疗4-6疗程后观察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770例,总有效率86.75%;对照组605例,总有效率71.74%。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以上皮肤病的疗效确切,优于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注射液。而且穴位给药可发挥针刺样作用、药物循经作用、药物与腧穴相互作用等使皮损处加快吸收。

  • 标签: 皮肤病/针灸疗法 穴位疗法 足三里 曲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核酸检测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对血站开展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方法以2014年7月到2015年5月我站采集的16808名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ELASE法对血样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对无反应性及谷丙转氨酶(ALT)合格标本进行核酸检测(NAT),并将NAT检测有反应性标本送往中国输血研究所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检中心进行确认。结果16808份样本中ELASE法初检和复检均为阴性且ALT合格标本16454份,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出HBV-DNA阳性标本27份。将27份阳性血样送往中国输血研究所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检测,其中溶血拒收1份。最终结果为HBVDNA阳性9份,阳性率为56.25%(9/16),包括隐匿性感染8份,窗口期1份。结论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灵敏度较高,可弥补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E法的缺陷,减少对窗口期病毒或变异病毒漏检的可能,降低了临床用血的风险,可以推广应用于血站血液的筛查。

  • 标签: 无偿献血 ELASE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 血液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