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段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段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急性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并发梗死后心绞痛11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8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抬高梗死范围大、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超急性期AMI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预后险恶的一个指标,临床应高度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呈墓碑形抬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PCI术后并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了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旨在优化治疗措施,提升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五年内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60人,从各方面展开治疗。结果多数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效果较明显,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心排出量每分钟也比治疗前高。本次研究的患者仅3人为无效治疗,有效治疗率达到了95%。结论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上应仔细观察患者临床状态,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同时在治疗上应从各方面着手,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循环中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hscTnT)含量的变化。方法i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其中NSTE—ACS患者(NSTE—ACS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42例及冠脉造影阴性者(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血清中hscTn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TE-ACS和SAP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cTnT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且NSTE-ACS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cTnT浓度较冠状动脉及外周静脉的显著升高[(1.3018±1.1024)μg/L比(0.9657±0.5863)μg/L比(0.9562±0.7853)μg/L,P〈0.05]。结论: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浓度显著升高,以冠状静脉窦的升高最明显。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8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5~75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10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抬高(≥0.05mV),6例患者同时存在V1-V6导联ST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10例急诊置入支架,另2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4例(40%),存活患者6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1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木。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简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摘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于黑龙江省红兴隆中心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58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同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术中术后血流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AMI)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段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段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脏事件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年龄大于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溶栓组22例和常规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出血发生率13.6%,无因溶栓药物并发症死亡者。结论对于高龄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衰发生率及病死率,如无绝对禁忌症,大于75岁老年人不应是溶栓治疗的禁区。

  • 标签: 高龄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药物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此次医院收治的200名ACS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加罗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观察各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病人产生疗效者95人,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产生疗效的有75人,总有效率为75.0%,在有效率上研究组病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病人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比对照组少。结论替罗非班药物具有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治疗效果的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及心脏不良事件等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ACS 替罗非班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动脉存在血栓病变征象的STEMI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对照组30例(单纯血栓抽吸),比较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术后患者TIMI血流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2h内ST抬高回落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栓抽吸基础上联合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有效减轻血栓负荷、改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提高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率、减轻心肌损伤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等方面优于单纯血栓抽吸治疗,且出血风险无增加。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急性ST抬高心肌梗塞(STEMI)早期溶栓临床参考指标提示再通病例,通过溶栓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冠心病STEMI33例,其中下壁MI9例,下壁和后壁MI18例,广泛前壁MI3例,前壁MI3例,没有溶栓禁忌症。早期进行溶栓(选择尿激酶30例,阿替普酶3例)有效,溶栓后近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完全再通3例,狭窄再通18例,仍有血管完全闭塞12例。结论冠心病STEMI早期溶栓治疗仍是冠心病STEMI再灌注治疗有效方法,溶栓治疗通过侧枝循环及微循环的再通,可使部分罪犯血管未再通AMI患者获益。

  • 标签: 冠心病 STEMI 溶栓 冠脉造影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抬高急性心梗患者早期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0例,入院后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LOWN分级分为MVA组106例和非MVA组244例,根据SDNN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降低组,中度降低组,重度降低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5例。比较各组心率变异性差异及MVA的发生率,并进行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与MVA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741)。结论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MVA组较非MVA组心率变异性亦减低,心率变异性与MVA发生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在STEM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早期治疗冠状动脉通畅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入组STEM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3小时内患者给予rPA18mg(10mv)+18mg(10mv)分两次静脉注射或随机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滴注,观察给药后患者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下降情况及远期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疗效指标为溶栓治疗90min时,胸痛明显缓解,抬高ST段下降达50%以上,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患者百分数30天的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rPA溶栓治疗90minTIMI3级血流率、TIMI2/3级血流率、30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rt-PA相似;rPA30d病死率及脑出血发生率虽与rt-PA无统计学差异,但似乎较高,有关rPA在中国的临床使用,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 简介:摘要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亦称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是指病变仅累及心室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作为心肌梗死的特殊临床类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 标签: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 护理特点
  • 简介:ST(SportTechnologies)意为“运动技术”。礼物欧洲于1997年首次推出ST高性能车。

  • 标签: ST 福特 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