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房颤患者不停用华法令、心电监护下拔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其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33例房颤患者拔牙前后及过程中血压、心率、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完成手术。血压、心率在麻醉时及术中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心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3例术中出现室性早搏。所有患者术后拔牙创均无明显出血。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加强局部止血,长期口服华法令的房颤患者在不停药、不减量、局麻下施行拔牙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房颤 华法令 心电监护 拔牙
  • 简介:大多数心电监护仪由心电信号输入、显示器、记录器/报警装置及其他辅助装置等组成。心电监护是指通过体表电极连续的记录心脏收缩中心电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早期发现、了解危重患儿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坏死性损伤,并可协助对心肌炎、心包炎和心脏肥大的诊断,还能及时发现离子紊乱、药物对心肌的影响,配合手术、各种有创操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临床医生能根据监护结果及时处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抢救成功率 除颤 危重患儿 心肌缺血 生理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电监护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共纳入82例心电监护样本,筛选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随机划分为两组,给予对照样本常规护理服务,舒适护理应用于观察样本中,并对相关临床指标开展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且指标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心电监护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心电监护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监护患者负性心理控制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心电监护患者326例,利用常规护理模式的163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心理干预的163例划入观察组,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相近,观察组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0.9±9.6)分、(34.3±5.2)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52.2±12.2)分、(38.6±1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的引入,对改善心电监护患者负性心理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电监护患者 负性心理 心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心电监护仪能全天候24小时对病人的生理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检查,对于病人出现的危险情况能及时提示,从而给医生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减少病人的痛苦、缓解和消除病情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电监护仪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电监护仪的维修与保养,着力提高心电监护仪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还患者一个健强的体魄,助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并为之而不懈努力。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维修 保养
  • 简介:利用计算机技术、公众移动通讯网、市话网实现急救车与急救中心或医院之间病人监护信息的远距离无线传输,将病人的心电图等信号实时地传送到医院,以便医院能及早作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待医疗急救车一到医院,医生马上就可实施抢救,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疗救护的水平。

  • 标签: 急救监护 无线通讯
  • 简介:本文阐述了在口腔科治疗过程中的心脏病人进行拔牙心电监测的全过程,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出病情变化,便于治疗抢救,对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 标签: 心电监护 拔牙 口腔科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电监护患者舒适度和对病号服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科进行心电监护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穿着普通病号服,观察者穿着改进后病号服,即在普通病号服的左右袖距离肩下约5cm处开口,各裁剪一长约20cm的开口,再裁剪一块长约20cm,宽3cm的长方形布条,以活动布盖式固定在开口处;左右胸前离肩袖5cm处向下各裁剪一约20cm的开口,再裁剪一块长约20cm,宽3cm的长方形布条,以活动布盖式固定在开口处;右侧口袋进行修改,将口袋最外侧边缝死,上边、下边和内侧边安装尼龙黏,在上边、下边中间各留一3cm的开口,衣服扣子全部改成尼龙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号服的满意度96.67%,对照组患者对病号服的满意度是8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电监护患者病号服改进后,显著提高了患者对病号服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电监护患者病号服 活动布块 设计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有效沟通对连续心电监护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56例患者为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为常规干预,观察组为有效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焦虑评分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有效沟通 连续心电监护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20-02摘要目的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cycle,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又称戴明环)方法规范临床护士对心电监护的应用,提高重病患者的及时发现率,减少安全隐患。方法通过对临床护士心电监护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PDCA方法,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与改进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规范临床护士的心电监护应用,比较改进前后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常见问题,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PDCA方法规范临床护士对心电监护的应用,可提高心电监护监测准确性,及时反馈危重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 标签: PDCA 心电监护 规范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电监护仪在我国医院中具有十分广泛地应用,此种设备作为一种使用率非常高的医疗器械,一般情况下会具有非常强大的稳定性,比较少会出现故障问题。心电监护仪对于医院病人的观察工作来说十分关键,若是出现故障问题,会引起比较大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做好心电监护仪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心电监护仪的正常使用。本文主要是从心电波形异常维修、开机声音异常维修、无法测量无创血压维修、屏幕黑屏故障维修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能够对常见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心电监护仪的正常运行。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故障维修 保养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电监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2012年~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40人,分别常规抢救治疗联合心电监护和仅使用常规抢救措施,其他治疗方案相同,完成治疗后,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出血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的出血时间、输血量明显更少(P<0.05),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心电监护联合常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心电监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心电监护的主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进行临床心电监护的老年患者26例,进行系统的运送护理、常规护理、心电监护护理、心理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心电监护均顺利进行,无重大心电监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经系统治疗后均病况均有所好转,病情稳定。结论系统的床边心电监护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保证心电监护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电监护老年护理
  • 简介:目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提高监护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计一年时间里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根据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和时段选择性的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监护的有效时间为2d内持续心电监护24h,2d后每天心电监测的时间段6:00~18:00,5d后为6:00~12: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易发时间、时段进行心电监护加强护理观察,可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避免因长时间心电监护患者带来的不适。

  • 标签: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监护有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监护电极片的不同安置方法的图像效果。方法采用三组心电监护电极片安置方法各70例,性别随机,年龄都在21-93岁之间,对心电监护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三组方法心电监护图像清晰度有差异。结论采用第一组的安置电极片即左右锁骨中线与第二肋弓交界处,左肋弓下缘以下部位的区域,能保证心电监护的效果,更好的为临床上全面观察病情提供保证。

  • 标签: 心电监护 电极片 不同位置 效果观察
  • 简介:心电监护仪属于一项临床设备,专门用于无创监测,医务人员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病人的心电图、心率等,发挥计量的功能。心电监护仪的精密性强,其可在同一时间,监护病人的多项生理参数,临床中,必须确保心电监护仪处于正常的状态,因此,本文以心电监护仪为例,分析常见的故障及维修策略。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故障 维修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极位置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以获得更好的儿童心电监护电极位置。方法采用缩短电极距离的改良电极位置以及传统电极位置分别测量50例儿童的体表监护心电图,比较两种不同电极位置所获心电图P波、QRS波振幅的差异,以及改良电极位置后,患者体位变化对P波、QRS波振幅的影响。结果改良电极位置以及传统电极位置两种方式测量的心电图P波、QRS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电极位置后,患者体位变化对P波、QRS波振幅的影响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电极位置可获得理想的体表监护心电图,而且不受体位影响,提示在儿童改良电极位置可以替代传统电极位置进行体表心电图监测。

  • 标签: 心电图 电极位置 P波 QRS波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