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眼外伤相关因素,提供当地眼外伤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方法:选取2007-01/2011-12于我院眼科住院的眼外伤患者1137例1610眼,对其一般情况、致伤原因、预后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4.77∶1,高峰年龄为20~49岁;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前两位致伤性质为钝挫伤和穿孔伤,其中穿孔伤的平均致盲率最高(45.65%)。5a来相邻年度间致伤性质构成比无显著差异(χ2=14.586,P=0.367)。眼外伤并发症多混合存在,以外伤白内障、前房积血、葡萄膜炎更多见。结论:应提高人们对于眼外伤的预防意识,对眼外伤患者可给予及时救治,降低眼外伤致盲率。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36例胸腺瘤根据WHO(2004)胸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Masaoka分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分类胸腺瘤A型9例,AB型19例,Bl型2例,B2型4洌,B3型2例;Ma~aoka分期I期20例,Ⅱ期9例,Ⅲ期4洌,Ⅳ期3例。15例获12-95个月随访,Masao—ka分期Ⅲ、Ⅳ期者生存率较I、Ⅱ期降低(P均<0.05),且5年生存率低于3年(P<0.05)。结论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资料可以对胸腺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Masaoka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胸腺瘤 肿瘤 组织学类型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另选取385例未采用无痛分娩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通过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镇痛总有效率达99.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总产程、剖宫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技术可满意产程需要,使产程缩短,剖宫产率下降,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科 分娩 镇痛 硬膜外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现场急救方法和防治。方法对160例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160例惊厥患儿,经灵活综合抢救治疗,除4例(2.5%)死亡,6例(3.75%)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外,其余患儿(93.85%)全部治愈出院,经随访有10例复发,复发率低。结论尽快控制小儿惊厥发作,针对病因治疗和有效预防,对减少后遗症的产生甚为重要,治疗方法的灵活性,更能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改善儿童预后。

  • 标签: 儿童 惊厥 病因分析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再发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12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KD再发病例,比较初发时和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随访资料。并选取5~10年未再发KD病例作为对照组,探讨KD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9年间收治KD4875例,其中再发KD77例,再发1次74例,再发2次3例,男:女为1.4:1。再发平均间隔时间1.6年,1年以内再发45.4%(35/77)。发热病程再发时较初发时缩短(7.6±3.1)vs(8.9±3.8)d,P〈0.05;WBC和CRP水平再发时较初发时显著降低,(14.3±5.7)vs(16.2±5.4)×10^9·L^-1和(61±58)vs(95±76)mg·L^-1,P均〈0.05。急性期(病程≤30d)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初发时为17.8%(13/73),再发时为13.3%(10/75);应用IVIG后亚急性期(病程〉30d)CAL发生率初发时为11.O%(8/73),再发时为9.3%(7/7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有CAL,其中l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合并冠状动脉瘤(CAA)。52例KD再发患儿有出院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平均2.1年,其中1例再发时合并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小型CAA的患儿随访中出现新发部位左前降支瘤样扩张,冠状动脉内径回缩至正常后4年7个月再次出现左侧冠状动脉扩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岁、性别、热程〉10d、并发CAL及WBC〉20×10^9·L^-1均与KD再发无统计学关联。结论KD再发多发生在1年内。再发KD的CAL总发生率并未升高,初发时合并CAL患儿,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特点 冠状动脉损害 随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最佳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诊断为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宫内发育迟缓患儿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较B组患者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更适用于治疗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且能有效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654-2 最佳治疗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市医院2012~2013年3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结果2012~2013年,约4200例患者在我院进行输血,36例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5例全身皮疹,3例急性溶血性反应,10例过敏反应,其余18例均为发热反应。4例洗涤红细胞,12例机采血小板,其余20例冰冻血浆。可见,在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发生率最高,与其他输血内容相比,冰冻血浆输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良反应 预防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收治的93例DCIS患者,总结其治疗方式,术后随访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情况,探讨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结果1.在相同术后辅助治疗的前提下,保乳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肿物切除并行全乳放疗与单纯肿物切除术相比5年局部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X2=3.602,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无需进行腋淋巴结清扫。在保证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及达到安全阴性切缘前提下进行保乳手术除可保留乳腺外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基础上还可获得与乳腺切除术、传统乳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预后效果。

  • 标签: 乳腺导管内癌 外科手术 局部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6例骨盆肿瘤及瘤样病变,男30例,女16例;年龄16~70岁,平均48岁;良性肿瘤20例,占44%。其中内生性软骨瘤6例,骨软骨瘤5例,单纯骨囊肿2例,骨巨细胞瘤2例,韧带样纤维瘤2例,骨巨细胞瘤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26例,占56%。其中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6例,骨转移瘤18例。从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骨盆肿瘤特点,3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良性肿瘤完整随访,随访1~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均无复发,髋关节正常。26例恶性肿瘤随访1—9年,平均5年,6例软骨肉瘤未复发,2例骨肉瘤局部无复发,出现肺转移,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仍存活3例,19例手术后患者骨盆处症状明显改善,9例行骨盆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复查均能做蹲起动作,步态基本恢复正常。7例行耻骨扩大切除术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脏器官的下坠。结论骨盆肿瘤中恶性肿瘤占较高比例,良性肿瘤手术后复发机会少;骨肉瘤及软骨肉瘤采取半骨盆截肢效果佳,肿瘤局部复发率低;骨盆恶性肿瘤切除重建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优于半盆截肢术,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恶性肿瘤单纯骨转移患者手术可明显减轻局部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骨盆骨 骨盆肿瘤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防控措施。方法对85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真菌感染占全院感染的6.5%,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高危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大、严重基础疾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激素、化疗、侵入操作等。结论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

  • 标签: 医院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初发症状、血脂水平、发症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12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将125例患者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血脂水平和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梗患者,临床初发多为无痛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糖尿病组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几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糖尿病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初发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多以无痛型心肌梗死为主,容易造成误诊,同时合并糖尿的心梗患者,血脂代谢异常高于一般心梗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更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日常应做好血糖与血脂检测,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96例产妇分娩情况。结果剖宫产率21.07%。主要指证臀位20.71%;相对头盆不称20.20%;胎儿窘迫14.26%;社会因素12.39%;瘢痕子宫5.09%。结论产妇及家属对阴道分娩有信心,可以促进阴道分娩的成功;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正确的认识,在降低剖宫产率中起关键作用;产科基本技术的提高是降低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根本保证。

  • 标签: 剖宫产率 降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对85例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有3例患者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死亡率3.53%,行二次手术4例(4.71%),膝关节功能下降6例(7.06%),漏诊5例(5.88%),截肢3例(3.53%),延迟愈合6例(7.06%),康复58例(68.24%)。结论科学分析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漏诊原因以减少漏诊发生、坚持一定手术治疗原则以及积极开展术后功能锻炼对挽救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骨与关节损伤 多发性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本院2011.01-2012.01期间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检查深静脉功能情况,总结操作方法及分析影像学资料。结果(1)单纯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状较轻,故本组仅2例,表现为浅静脉增粗、扭曲,血流速度缓慢,交通静脉瓣膜影消失,造影剂由浅静脉向远端逆流,由小腿交通静脉向浅静脉逆流,而深静脉正常。(2)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本组有47例,表现为交通静脉扭曲、增粗,无瓣膜显示,深静脉瓣功能正常,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交通静脉流向浅静脉,导致交通静脉与其贯通的浅静脉曲张。(3)交通静脉和深静脉的功能不全,本组有24例,其中深静脉功能不全较严重者9例,表现为深静脉扩张,瓣膜稀少,显示欠佳,其外观失去正常竹节状,而成直筒状扩张改变,显影的静脉血流通过功能不全的瓣膜向远端逆流。结论配合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术前检查,为临床手术方法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减少此病复发率,临床意义深远。

  • 标签: 造影术 下肢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患者的临床证候特点,总结其内在规律以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方法回顾性调查190例急性肺损伤住院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临床角度探讨急性肺损伤的证候特点。结果ALI患者的病分布以虚实夹杂证(51.05%)、实证(42.63%)为主。临床证型分布结果显示,实证以热毒(72.11%)、痰浊(67.37%)、瘀血(45.79%)为主,虚证以气虚(28.42%)、阴虚(26.32%)、肺虚(20.00%)、脾虚(21.58%)为主。气阴两虚,痰热互结、肺脾两虚,痰热瘀阻、痰热壅肺、气滞血瘀、热毒内蕴为较为常见的临床证候。结论ALI的中医证候特点正虚与邪实为ALI的两大证候,正虚以肺脾两虚、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热毒、痰浊、瘀血为主。病变早期可能以邪实为主,病情演变后转为虚实夹杂,病危时表现为正脱邪退。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证候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130例溃疡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溃疡结肠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不同时间复发情况,及在不同时间内患者各种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5、7、10d后,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67例,好转率为82.01%,对照组,好转率为5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结肠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规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入院治疗的患者59例,采用微量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回顾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过治疗,治愈33例,好转出院2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9%,死亡率为5.1%。结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合理使用胰岛素,维持血糖平稳,预防电解质紊乱,有效防治急性并发症,胰岛素泵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微量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疹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0年来315例药疹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敏药物的种类以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为主;抗生素引起的药疹主要为发疹型药疹,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痛药;抗生素致敏患者的年龄大于抗癫痫药患者的年龄(P<0.05);由抗癫痫药引起的重症药疹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较大,其余药物所致药疹在初始糖皮质激素用量、皮疹控制时间方面无差别(P>0.05);抗癫痫药所致药疹伴有白细胞异常的比率明显低于其他4类药物(P<0.05),5种药物所致药疹在肝肾功能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癫痫药的潜伏期比其他4类药物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时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出现交叉敏感是预防药疹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药物性皮疹 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 抗癫痫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药物咨询质量,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290例门诊患者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咨询记录中,用法用量咨询占44.48%,药品有无咨询占21.03%,不良反应咨询占6.21%,药理作用及适应征咨询占5.52%,特殊人群用药咨询占4.83%,相互作用咨询占4.14%。结论:咨询药师应具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药物咨询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患者 药物咨询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