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瘤患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近16年垂体瘤疾病谱变化,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首次住院诊疗的4 276例垂体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临床诊断、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等,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6年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垂体瘤患者共4 276例,其中男性1 871例(占比43.76%),女性2 405例(占比56.24%),平均就诊年龄(44.1±13.9)岁。(2)垂体瘤以无功能瘤(占比60.67%)、泌乳素瘤(16.10%)、生长激素瘤(13.93%)居多,无功能瘤多集中于41~60岁人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多集中于21~40岁人群。(3)随时间进展,垂体瘤患者住院例数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高峰出现在2012年,垂体生长激素瘤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患者占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无功能瘤患者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垂体无功能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仍是临床最常见的3种垂体瘤,住院垂体无功能瘤病例占比随时间进展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 标签: 垂体瘤 临床特征 激素分泌类型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普外科胃术后出血治疗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新洲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普外科胃术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5例。A组使用奥曲肽作为治疗药物,B组在A组的用药基础上使用泮托拉唑。对比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溃疡愈合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者体内的血清炎因子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安全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进行普外科胃术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选择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出血创面愈合,并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选择这种用药方式的效果良好。

  • 标签: []  奥曲肽 泮托拉唑 普外科胃术后出血 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生的81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非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输血的患者共24 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总发生率为0.33%;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为0.23%(56/24 608),男性发生率为0.10%(25/24 608);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例(66.7%),无输血史27例(33.3%)。4年间2018年、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例,占总数的66.7%;2019年和2021年较少,共27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输注血液成分以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66%(22/24 608)],其次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43/24 608)]、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16/24 608)],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最多,为58例,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结论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用血,尽最大努力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 标签: 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 血制品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来发生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究其原因,针对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输血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方法;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的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上报的输血不良事件找到本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概况,依据概况找到对应措施。结果:2016年---2021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输血共31294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200例,发生率为0.64%,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0.02%;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有193例,发生率为0.62%。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严格遵守各项输血规章制度,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血液,能大大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本文选取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中的病例人数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开展综合康复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最终康复效果。  结果: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最终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良好恢复(P

  • 标签: [] 脑梗死 偏瘫 综合康复治疗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中心卫生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分别开展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  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风险管理 心内科护理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对儿童家长健康教育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综合的应用科学,其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传播学等多项学科,同时也是现代医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形成一种科学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诱导,让人们能够自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一些危害到人类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减轻或者消除,实现对疾病进行预防的效果。   结论: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促使幼儿发育实现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 儿童保健门诊 儿童家长 健康教育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在我们医院就诊的127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这些患者都使用了口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接受治疗。  结果:这些病患里,服用最多的就是利尿剂,使用频率高达37.82%,其次就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服用的频率分别是21.34%和20.23%服用的频率高达21.34%,还有其他药物等等。一般情况下,用药的指数低于一,才被我们视为合理有效用药,在与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这些药物里氛氯地平片的指数高于一。  结论:在治疗高血压相关疾病的时候,我们主要应用五种药物,要科学合理的用药发挥药物的价值,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指数。

  • 标签: []  内科 抗高血压药物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孕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A组(晚期妊娠但羊水正常的孕妇)和B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孕妇),对比两组分娩的结局。  结果: A组和B组孕妇妊娠的母体情况比较,A组产后出血率为6.7%,剖宫产率30.0%,阴道顺娩率:60.0%,阴道助产率3.3%;B产后出血率为16.7%,剖宫产率50.0%,阴道顺娩率:23.3%,阴道助产率1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妊娠晚期 羊水过少 分娩结局影响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临床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我社区卫生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奇偶数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就诊顺序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药师未实施药学服务;就诊顺序为偶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服药依从、合理服药时间情况,使用自制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测评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出现过敏、中毒反应、中毒休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药学服务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内科护理中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鲁台社区卫生院6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探究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B组的不良事件率为6.06%(2/33),满意度为96.97%(32/33),A组两项指标分别是30.30%(10/33)、78.79%(26/33),B组各指标明显比A组更优异(p

  • 标签: 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 内科护理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卫生院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工作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的回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结果:消化道溃疡患者胃肠黏膜普遍存在明显损伤,若病情控制效果欠佳,极易引发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主要指自食管至肛门等所有消化道内部发生出血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及血便,病情持续进展可出现贫血、头晕乏力、血容量减少及四肢周围循环障碍等症状,严重可引发失血性休克。结论:故积极开展高效科学的有效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出血 内科治疗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检验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检测(血糖检验组)和用尿液分析仪对尿糖进行检测(尿糖检验组),比较血糖和尿糖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 结果:血糖检验组患者空腹检出率98.15%高于尿糖检验组检出率87.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存在漏诊情况,而血糖检验具有较高检出率,临床上为了确保患者诊断准确,尿糖检验同时对血糖进行检测。

  • 标签: []  糖尿病患者 血糖与尿糖检验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不同表型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89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男61例,女128例,年龄(63.52±13.77)岁,年龄范围为19~89岁。根据患者的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n=46)、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n=32)及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n=111)。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合并疾病、影像学、病原学、肺通气功能等检查结果。根据患者胸部影像学图像,统一区分支气管扩张的分型,明确病变肺叶位置。在病原微生物方面,收集患者的痰普通涂片、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结果,痰细菌、真菌培养结果,少见病原体筛查及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结果。结果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咯血比例[43.5%(20/46)]高于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5.6%(5/32)],乏力比例[69.6%(32/46)]高于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46.8%(52/111)],幼年呼吸道症状病史比例[37.0%(17/46)]高于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14.4%(1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干啰音比例[53.1%(17/32)]显著高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23.9%(11/46)]与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28.8%(32/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呼吸困难比例[82.0%(91/111)]显著低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93.5%(43/46)]与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96.9%(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影像学检查结果图像的患者169例。双肺受累[85.2%(144/169)],柱状支气管扩张[74.6%(126/169)],囊状支气管扩张[61.5%(104/169)],囊柱状支气管扩张[21.9%(37/169)]。三组患者的病变肺叶分布及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比例[56.5%(26/46)]显著高于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34.4%(11/32)]及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36.0%(40/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34.2%(38/111)]显著高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7.4%(8/46)]及非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5.6%(5/32)],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22.5%(25/111)]显著高于感染后支气管扩张症组[13.0%(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表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呼吸困难、乏力、咯血、干啰音及合并疾病方面有差异,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是较常见的表型,与心血管疾病联系更密切,应引起临床的更多关注。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异质性 表型 特发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并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诊的9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主要标本包括38份血液标本、21份痰液标本、35份尿液标本,回顾分析并对比不同样本相关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在阳性率有所不同,其中痰液阳性检出率最高,而血液阳性检出率最低,痰液标本、尿液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液标本,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检出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存在差异,应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为其选择合理的标本类型,达到微生物检验目的,更好的指导患者临床诊治。

  • 标签: 回顾性分析 临床标本 血液标本 痰液标本 尿液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现状调查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通过微信“问卷星”设置调查问卷,对所搜集的有效答卷进行分析。  结果:搜集有效答卷583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在相关专业教师、医师及相关从业者、研究生、本科生群体中的认知情况。  结论:目前,相关群体对康复推拿学科交叉及其教学体系有一定认知和期待,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 康复 推拿 学科交叉 教学体系 现状调查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医师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卫生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60例。将我社区卫生院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和用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根据对2021年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病例分析,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对于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出现下降趋势。  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来说,使用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法,但是由于使用抗生素的方式中存在问题,所以应该对其在疾病的治疗上的使用作出规范,通过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法去提高对于呼吸疾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不当的现象出现。

  • 标签: []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合理应用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具体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回顾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护理人员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最终将其分配为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对照组和使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比较其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本次研究中将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等几个方面,结果显示观察组以上护理质量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药房量化式管理在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回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卫生院药房于2021年3月起开始实施药房量化式管理,在实施前(2020年3月--2021年3月)药房人员作对照组,在实施后(2021年3月--2022年3月)药房人员作观察组,对两组药物盘点时间、误差情况以及账物符合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调查两组对药房管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盘点时间、误差率、账物相符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

  • 标签: [] 药房量化式管理 药学服务质量 回顾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