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将其运用于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简化对某些难点问题的分析。在阐述“假说-演绎法”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假说-演绎法”思路的教学流程设计,并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反思。

  • 标签: 假说-演绎法 噬菌体 大肠杆菌 遗传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的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的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的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种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种白叶枯病菌侵染后的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种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细菌可怕吗?霍乱菌、伤寒菌、结核菌……这些臭名昭著的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它们确实令人厌恶.那么,对待细菌,我们是否应该格杀勿论呢?非也.细菌的种类非常多,在细菌大家庭中,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有害。有不少细菌对人类是有贡献的。例如,我们吃的泡菜、酸奶,都是经过一些细菌的'加工'才制成的;农村使用的沼气池,也是靠细菌发酵才能产生沼气;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能够合成氮肥,为植物增加养料.

  • 标签: 细菌 根瘤细菌 霍乱菌 沼气池 人类
  • 简介:在漫长的岁月里,细菌演化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它们在食物中滋生,在空气中飘浮,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中称王称霸,惬意无比,甚至伺机侵入人体,合起伙来攻陷强大的宿主。可是,拥有聪明头脑的人类总会想出办法来对付这些家伙,而这些灵感往往来源于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 标签: 吃掉 掉细菌
  • 简介:一想的显微镜下密密麻麻的细菌群,估计你会有些不太愉快的生理反应。但谁也不得不佩服细菌顽强的生命力,要想消灭它,还是先好好了解它!

  • 标签: 细菌 生理反应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法)、试验组(PCR检验法),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法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PCR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2016.4妇科收入9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PCR进行检测,对照组使用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细菌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91.5%,高于对照组76.6%,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PCR检测法与细菌培养法相比较,PCR检测法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利于医师对于疾病判断,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法 细菌培养 阴道细菌检验 效果比较
  • 简介:提到巴斯德这个名字,你是不是有点儿陌生呢?那我们先来看一下细菌和“巴氏消毒法”吧!这位叫巴斯德的老爷爷多年来致力于对细菌的研究,最终解决了让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的难题。

  • 标签: 巴斯德 细菌 王国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R检验法及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具有典型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作为试验研究,检验时分别予以PCR检验法以及细菌培养法等检验办法。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检出结果。结果PCR检验法的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显著偏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实施PCR,其检出率比较高,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细菌检验的过程中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细菌培养检验法,实验组患者则采取PCR检查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阳性检查率为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检验法相比较而言,通过对阴道炎患者采用PCR检验法,能够提高患者阴道细菌的阳性检测率,为后续用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阴道细菌 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比较
  • 简介:有一个人12年不洗澡,你相信么?他就是美国微生物学家大卫·怀特罗.有一天,怀特罗和朋友一起到剑桥市的郊区游玩.在途经一片田野时,一匹正在土里打滚的马吸引了怀特罗的目光.他暗暗地想:“马这么喜欢在泥土里打滚,一定不只是为了好玩,可能在泥土里打滚会给马带来某种好处,这很可能与细菌有关.”

  • 标签: 洗澡 细菌 微生物学家 怀特 剑桥市 泥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提高准确性,探讨一些有效措施,保证以后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细菌检验情况,主要是检验的正确性。结果尿液检验正确率为92.72%,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6.25%,痰液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5.00%,粪便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2.61%,生殖道分泌物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4.35%,由此可见,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最高,粪便组织最低。结论临床细菌检验工作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技术、标本采集、运输等过程均可影响细菌检验质量,因此,严格掌握样本采集规范,保证样本运输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样本操作章程进行样本保存,从此保证细菌检验的质量。

  • 标签: 细菌检验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细菌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及细菌培养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PCR检测及细菌培养法,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结果PCR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的61.81%(P<0.05),PCR检测法的加特纳菌检出率为75.69%,显著高于细菌细菌培养法的46.53%(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测中采用PCR法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细菌检测 PCR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进行阴道细菌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均采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2种检查方式。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检验法检出的阳性率显著比PCR检验法高,且对棒状杆菌、戛纳杆菌以及肠球菌的检出率也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R检验法相比,细菌培养检验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也更好。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 细菌培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就加强细菌室与临床沟通工作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就加强细菌室与临床沟通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重点针对增强细菌室与临床沟通提出了加强标本处理沟通、做好报告单含义沟通、完善相关的软硬件建设工作等措施。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提升医学诊疗水平,推动临床医学的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医院 细菌室 临床沟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见细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一共收到13611份不同类的细菌培养标本,在这13611份细菌培养标本当中,痰培养标本7332份,血培养标本有2495份,尿培养标本有1455份,颈管分泌物603份,分泌物384份,粪标本372份,咽拭子303份,脓液167份。分别对这些细菌培养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出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16年度的细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彭氏变形杆菌。从细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来看,ICU病区、呼吸科、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细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结论从科室情况来看,呼吸科和ICU病区的病原菌检出率较高,从细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来看,对呼吸科和ICU病区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具有必要性。

  • 标签: 细菌 药物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ICU病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 标签: 细菌 L型 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