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同伴教育在PCI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日后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同伴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成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PCI的作用得分为80.5±12.0分,术后生活方式改善为82.8±14.2分,术后规范服药为74.3±9.6分,术后定期确诊为75.6±9.6分;对照组患者在PCI的作用得分为59.2±9.2分,术后生活方式改善为68.7±14.9分,术后规范服药为50.5±7.4分,术后定期确诊为35.7±8.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PCI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实施同伴教育,能够促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会积极的配合,对自身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将同伴教育健康教育推广应用。

  • 标签: 同伴教育 PCI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焦虑情绪缓解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伴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降糖和抗焦虑效果明显,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同伴教育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因为自身原因以及面对着大众的歧视、憎恶和抛弃等等因素,心理障碍相当普遍。当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有效减少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1]。

  • 标签: 艾滋病 同伴教育 心理健康 免疫功能
  • 简介:教育中的同伴效应是指宿舍、班级、年级或学校内同伴的背景、行为及产出对学生产出或行为的影响。教育中的同伴效应起初使用的是同质性模型,即认为无论个体如何选择同伴,总效益是不变的,同伴效应是一种零和现象。进而发展到异质性模型,即认为同伴效应对不同个体的作用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合理的分配能够提高总效益。研究方法则从以普通最小二乘法为主的统计关联研究,发展到借助于随机实验、自然实验以及准实验的因果推断研究。同伴效应的研究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相关教育政策,获得最优组织学校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同伴效应 研究方法 因果推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室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内瘘自我护理、饮食、运动、透析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6个月后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回归社会就业13例,生活能自理24例、营养状况达标20例、心理障碍6例、依从性好27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例、16例、13例、22例、1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同伴教育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患者依从性
  • 简介:异龄同伴交往能有效促进婴儿社交性、情绪情感、认知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但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父母要正确认识同伴关系并为婴儿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条件,早教机构应为混龄教育提供更多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婴儿 异龄同伴交往 社会性
  • 简介:同伴是指那些社会地位相同的人,或者说是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人。不同于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有明显的地位和权利的差异,同伴之间这些差异是没有的。同伴关系就是同伴之间在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从个体进入学前期,同伴对个体的影响逐渐增大,随着儿童进入学龄期,同伴对个体的影响就更大了,甚至有赶超家庭的趋势。所以,研究同伴关系对与个体心理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同伴关系 学龄期儿童 自我概念 层次划分 同伴评定 学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PICC置管患者门诊维护中注重同伴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定期来院复查的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包括常规组35例与教育组35例,前组进行一般健康指导,后组重点对家属及照顾者进行健康指导工作,观察其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常规组家属对导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教育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对PICC术后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家庭休养过程中,来院进行门诊维护时重点注意对照顾者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大部分家属对导管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 标签: PICC 同伴教育 门诊维护
  • 简介:同伴关系是儿童成长和发展中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人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儿童获得归属安全感,影响着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同伴关系测量的方法主要有行为观察法、教师评定法、同伴提名法、同伴评定法和班级戏剧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同伴提名法。儿童自身的因素、家庭氛围及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在儿童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探讨诸如儿童同伴关系的促进和改善等策略方面。

  • 标签: 儿童 同伴关系 同伴接纳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在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体育必修课,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学生的健康更加重视,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共同下发文件,强调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倡大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

  • 标签: 不可忽视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教育不可忽视
  • 简介:本研究以普通幼儿园的15名听觉障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伴提名、观察、社会网络分析、访谈等方法探究他们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同伴关系现状、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听障幼儿的同伴接纳度不高,双向选择的朋友数量有限,朋友也多为同性别的其他听障幼儿;虽然听障幼儿大都能积极主动地发起交往,但其交往活动多发生在游戏活动时间之外,交往对象以听障幼儿和同桌健听幼儿为主,交往行为中负向行为占有一定的比例,更偏爱用肢体动作进行交往,并多以自我为中心,观点采择能力差,被同伴拒绝多于他们对同伴的拒绝,交往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大多数听障幼儿的同伴网络地位较低,而听障幼儿间的联系则更紧密。影响听障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幼教机构、教师、父母和听障幼儿自身等,其中幼教机构是关键,主要包括对教师的相关教育不够、和家长沟通不良、轻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给幼儿的游戏时间太短等。为改善听障幼儿的同伴关系,幼儿园应支持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家庭和班级结对子、重视区域活动;教师应积极评价听障幼儿、尊重听障幼儿同伴群体的文化生态、帮助听障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听障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增强听障幼儿的交往技能;健听幼儿父母要接纳听障幼儿,听障幼儿父母则要更注意多为听障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 标签: 融合教育 听觉障碍幼儿 同伴关系
  • 简介:摘要从充分认识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明确医院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医院健康教育展望等方面分析医院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医院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